分享

二陈汤能治疗大多数痰湿

 昵称33218474 2016-10-26
发布: 一月 08, 2012  | 作者:Tmy越 |接着我们“养生堂官网”前面说的,先说说这个二陈方,这个方子,就是我父亲的一个代表方子,这二陈汤是一个基础方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这四个简单的药物,但是这四个药物如果加减运用,它的变化特别的多,所以所有的化痰的许多注明的一些方子,和一些中成药,都是由二陈汤变化演绎而来的,所以这个方子,是所有化痰药的一个基础方,现在出个小方作为大家参考,针对所有痰湿。
我父亲经过这么多年,经常用这个痰湿理论,然后来辩证,然后治疗这些痰湿病,因为确确实实,当今社会的经济条件好了,大家吃的也好了,条件也好了,痰湿病越来越多,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种病人,这种人群,逐渐慢慢地加入到我们痰湿队伍当中,所以呢,我父亲的这个小方,更适合于这些人,实际上这个方子也是,是加减变化过来的,以下是我父亲的一个方子。
陈皮12克、法半夏12克、白术12克、佩兰15克、车前草20克。这个方子呢,实际是二陈汤的加减,二陈汤是茯苓、半夏、陈皮、甘草,这是原来的,二陈的意思呢,它用陈皮和半夏,都是放的日子越久,它祛湿的作用就越强,所以叫陈皮,半夏有毒,经过炮制之后,隔得时间越久效果越好,所以管他叫做二陈,所以这个方子,就以这两个药作为主要药。来祛湿化痰,所以叫二陈汤。这个是一个基本方吧,也不能说它是包罗万象。所以的全身的湿,都可以用这几味药就可以治好的,。这是绝对办不到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
*************************************************
“百病生于痰”、“久病生痰”……痰多是众多疾病的征兆,而痰的种类多种多样,有寒痰(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湿痰(病人身重、倦乏、便溏、舌苔薄白或白腻)、热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燥痰(病人自觉口、鼻、咽干燥,舌苔薄黄)、风痰(病人怕风、舌苔初白后转薄黄)“五兄弟”,要想治好,难就难在找到生痰的根源。
  支持专家:
  樊小容 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药房副主任药师
  中医解密
  老人痰多是“虚” 儿童痰多是“热”
  在人们的印象中,痰多伴随着感冒、咳嗽等症状,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这种认识把不少人带入了误区:治好感冒,痰自然减少了;小孩吃某种药后,痰变少了。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痰多的时候,还会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症状,这正应了“百病生于痰”这句俗语。
  老人和儿童是生痰重点人群,老人痰多常是由脾虚、肺虚、肾虚导致,儿童痰多则是由肺热导致,两类人群在治疗用药上不能混为一谈。
  辨证施治
  见痰休治痰 善抓痰之源
  治疗痰多要从分辨痰的种类入手找到根源,然后再寻求治疗方法,正所谓“见痰休治痰”、“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如肺热生痰,清热降火痰就会消除;脾虚湿盛生痰,健脾燥湿即可。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治疗方剂,以飨读者。
  苓甘五味姜辛汤→寒痰
  具体方法:茯苓12克,甘草、五味子各6克,细辛3克,干姜9克。加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取汁,分3次温服。具有温肺化饮的功效。
  小陷胸汤→热痰
  具体方法:黄连6克,半夏9克,栝楼实(全瓜蒌)15克。加水1000毫升,先煮栝楼实取汁液500毫升,在此汁液中加入黄连、半夏,煮取300毫升,去渣取汁,分3次温服。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功效。
  止咳散→风痰
  具体方法:桔梗(炒)、荆芥(蒸)、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9克,甘草3克,陈皮6克。共研为末,每次6~9克,温开水或姜汤送服。具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的功效。
  二陈汤→各种痰症
  具体方法:半夏、橘红各10克,茯苓9克,炙甘草4.5克。水煎温服。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
  以上是有针对性地治疗痰多的方剂,其中有一个方剂是“万能”方剂,各种痰症都可以通过它的加减进行治疗,“治痰通用二陈”,这就是所谓的“二陈汤”。
  认识误区
  老人治痰不宜用胖大海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治疗喉咙痛、痰多等症,常常选择甘草或胖大海,因为这两味药服用起来比较方便,但这种做法在中医看来有些偏颇。专家表示,甘草具有化痰的作用,如果痰很黏,吐不出来,服用甘草能够化痰,这样痰就可以吐出来了,但它只是化痰,并没有祛痰的作用,所以治标不治本。而胖大海则是老年人不应该服用的,因为胖大海虽有祛痰功效,但只是针对热痰而言。
  专家提醒
  预防痰多 谨记“四不吃”
  预防痰多,从饮食习惯上,应该坚持“四不吃”:饮食不过饱、不暴饮暴食、甜腻不多吃、伤肾食物不多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