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我爱我的家乡》专栏(5)-- 龙岩江山郭公庙

 永远求知 2016-10-27

转载:《我爱我的家乡》专栏(5

龙岩江山郭公庙 

郭鹰

(2009-03-22 10:20:42)

 

深山空谷郭公庙

竹海清风迎贵客

回音阶上双爱亭

清茶美食体己酒

衰草小径冬日暖

欢声笑谈少年事

待到杜鹃花开时

飞瀑流泉待君来---题记

 

 龙岩江山郭公庙

“国士无双同胞同袍双国士,忠臣不二难兄难弟二忠臣”。这是距离龙岩市区20余公里处一座气宇昂扬的寺庙――郭公庙的庙联,它隐藏在树木茂密,翠竹成荫的层峦叠嶂的千米大峡谷之间,自建庙以来,香火旺盛,是人们朝圣的好地方,据说当年郭公庙建成时,周边十里八乡的百姓都赶来祭拜,庙中香火插不下,于是就在庙前平地上铺沙插香,成了香火如林的景观,因此郭公庙又取名为香林庙,此庙不敬神灵敬英雄,敬奉的是当地著名的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左膀右臂―――河洛英雄郭铉郭炼。

郭公二神,与闽台两岸供奉的妈祖,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闽南拜妈祖,闽西敬郭公”之说。

锅铉郭炼兄弟是正宗的河洛人,先祖于南北朝刘宋时期,随着中原汉人大批入迁,由河南南阳府西川县南门西竹林郭家庄迁入福建省龙岩市江山乡铜钵村。当时江山迎来大批的入迁者,留下不少中原汉人姓氏和历史遗迹。所以当南宋末文天祥一路风尘,从汀州南向漳州时, 首选了江山盂村作为他的寨营,在江山招兵买马,不足三个月,就由六七千人增加到两三万兵马。当时,江山义士郭铉郭炼兄弟率领当地乡勇二百余人投奔文天祥麾下。文天祥封他们为左右先锋。至此,如虎添翼,不到三个月,就克梅州,越五岭,入赣南,收会昌。63日,于萼都大败元军,但是兄弟俩却身中十余箭,血流贯甲,依然冲锋在前,英勇无敌。文天祥亲自解衣和药以慰劳,兄弟俩从此名重四方,宋皇朝授予兄弟以惠济二侯。由于身受重伤,文天祥安排郭氏兄弟在梅州屯兵养伤。

公元127812月,文天祥在五坡岭兵败被俘。郭铉郭炼兄弟昼伏夜行前往崖山,欲与陆秀夫、张世杰汇合。公元12792月,兄弟二人到崖山时,陆秀夫已经背着小皇帝跳海而死,张世杰也因为船翻,葬身大海。七天之后,尸体浮出海面,兄弟俩打捞起皇帝尸体葬于高山,然后回到家乡铜钵。

兄弟俩回到家乡后,为抵御元军骚扰,带领乡亲们修寨筑堡,发展农耕,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铜钵人民过上一段安居乐业,如世外桃源的日子。

公元1282129日,文天祥被害,消息于次年十一月初才传到铜钵,郭铉郭炼兄弟悲痛万分,设下灵堂,向西拜泣,三天三夜,血湿衣襟,最后吐血而死,死去之日,天色顿时灰暗,下起淋漓小雨。相传几百年来,每年郭公庙祭之日,必定是阴天,甚至会下雨。

元军入岩后大肆烧杀,所以入元后大部分百姓弃家逃亡。郭铉之子郭传春逃回河南南阳府西川县南关外西林郭家庄的郭姓祖居地去,到他儿子伯一郎在入元之后,社会稍为安定,才敢回到铜钵城开基立业。

郭公二厚忠勇卫国的事迹,在民间世代流传,经久不衰,在百姓心中,成了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镇邪祛秽的神灵。建成郭公庵以纪念这两位赤肝义胆的河洛英雄兄弟!

    2008年的冬天,与友人一起来到我的家乡江山铜钵,朝拜了两位英雄,并游览了冬日的无人村。

 

离亭燕

空山飞雨(同行好友)

江山美景如画,

铜钵雾霭轻湮。

鹃啼溪瘦鱼翔浅,

荻花枯芒笼烟。

坡上竹岚翠,

屏障千米蜿蜒。

 

清樽凭风追昔,

香林阶空音回。

铁马金戈披剑雨,

济惠青史同垂。

草木皆英魂,

一壶但酹铉链。

 

铜城遗址

惠济桥

龙岩江山郭公庙

回音阶

龙岩江山郭公庙

武侯雄风

龙岩江山郭公庙

郭义山教授的《祭惠济二侯郭公兄弟文》

无人村,曾经的老家,现在大家已经迁出....

龙岩江山郭公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