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xulangmang 2016-10-27

【从整合到融合】

整合: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渐进式变革。

融合: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

然而,我们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有 20多年,然而仍有很多教师习惯于把这种方式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CAL),而现实中的所谓整合,也往往是一种被动的应用,学生仍然是被动地看,被动地听,没有探究,只有接受,甚至信息技术会沦为带电的教具,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整合。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平移、支撑整合点、模式创新、智慧教育。前两个层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属于一般性、辅助性的,后两个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才具有革命性。

【融合的课型】

就现有的技术支持环境来看,我们可以开展 4种类型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多媒体演示型、电子白板交互型、信息化学习小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1 .多媒体演示型

这种整合课类型,一般是在现行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实施,信息技术主要作为演示的工具。教师制作课件,说明所讲解知识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等。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或者传感器等设备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利用计算机实现传统媒体无法呈现的教学内容。

2 .电子白板交互型

这种类型与多媒体演示型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最为明显的区别在于,电子白板体现了强大的交互功能。但就目前而言,很多电子白板没能发挥出足够的交互性,老师们仅仅是把鼠标点击变成手指触摸。因此我们应该深入挖掘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营造出一种交互的教学环境。

3 .信息化学习小组

这种整合课类型,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提供至少一台联网的计算机,理科的课还可以给每个小组配备实验器材、模拟软件或者传感器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计算机进行个别学习和合作学习,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体现。还可以实现组内、组间、师生之间的多重交互,在学习过程中既分工又合作,优势互补,集体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目前主要是指网络课,也就是走进机房开设网络课程,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教育资源、进行教学交流和协作学习、进行信息加工与学习成果交流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