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人眼中的“成功”,也不过如此

 为什么73 2016-10-27

生命是美好的相遇

正安文化(北京)为欢喜展颜



过劳死一直都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如今,上班族“累成狗” 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对于那些心怀梦想,有雄心壮志的人,也很容易长期超负荷运转。

但是,我们真的有必要这么累吗?



谷歌公司前副总裁,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说过,他得病前,曾经好多年都只睡几个小时;每天半夜会醒来给员工回邮件;有过连续三天不眠不休工作的经历;一起工作的年轻人都比不上他,给他起了绰号,叫做“铁人”。 


“以前很多朋友都跟我说,你每天5小时睡眠是不行的,半夜起来一两次E-mail是不应该的,你应该有深度睡眠。听着有道理,我的想法就是我一直都这样没生病。很多人跟我说,要多运动。潘石屹在微博上说多跑步的人可以多活两年。我就调侃他,多出的两年时间是不是都用来跑步了。”

——李开复


直到癌症唤醒了曾经的“铁人”,将他抛到另一种生活之中,才开始真正重视自己的身体。他写下《向死而生》一书,反思得病前后的经历。



在这个齿轮般运转的年代,过度劳累成了我们的普遍现象。有时候,拼命工作是迫于外界的压力;有时候,是由于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对于那些心怀热情的人来说,过度付出是由于内心对事业的热爱。


但是,这份热爱,真的是纯粹的热爱吗?





我们的内心动力复杂而深奥,有时候连自己都不甚明了。心理学上说,人的内在模式,有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其模式大部分是父母与我们关系的内化。我们会学着像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那样,对待我们自己。


对一件事情的执着,对完美的渴求,是不是还包含了害怕让别人失望,渴望得到外界认可? 就像小时候,努力做好,期望得到父母的赞赏。我们内心,其实还像在小时候一样,渴望那份难以企及的认同。



因此,我们将外在事业的成功,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对于身体发出的信号和消极怠工的表现,不是冷漠忽略,就是拼命压制。问题实在太大的时候,还会责怪自己:这个破身体,怎么这么不争气,为什么不能像别人那样?





这像不像极了小时候,父母责怪我们的话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体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头脑承担了内在父母的角色,向身体发号施令,指挥它做一切事情,以实现我们的愿望。


一旦身体出现问题,犹如对待出现问题的孩子一样,不是塞给他一些药物试图息事宁人,就是带去各种机构,找各种方法试图治愈。本质上,还是觉得这身体不听话,在给自己添堵,恨不得立马让其恢复正常,继续像以前一样为我们服务。


就像所有孩子的问题几乎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身体的问题首先是心智模式的问题。不是头脑迫于外界压力,给身体施加了过多错误的指令,就是按自身臆测瞎指挥,使得生命节律紊乱,从而导致种种问题。


当身体问题出现时,如果不改变头脑对待身体的方式,单纯从身体层面解决的话,就犹如按下葫芦浮起瓢,会永无宁日。





我们的头脑、思维,犹如过度繁忙的父母,专注于外在的成功与应酬,回到家后疲惫不堪,无暇与孩子聊天,冷落他们的期盼。其实,孩子需要的并不多,也不需要太多功夫与设计,只要温暖地相拥,依偎在一起静静地读一本书;或是俯下身,凝神细听他说的话,孩子就会开心满意,露出甜甜的笑容。



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也需要我们花时间,关注被我们忽略的身体。身体和孩子一样,需要倾听而不是评判,需要引导而非责骂,需要陪伴而非支配,需要温暖而非冷漠。





当我们完成工作,回到家里。安静地坐下。可以垂下眼睛,看着劳累一天的身体。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视与评判,而是要放下自负与架子,如同俯下身与孩子倾心交谈一样。


我们在心里轻轻问道:今天感觉怎么样?会很累吗?今天我看了太多的电脑,眼睛会不会很累?中午大吃了一顿,胃是不是不舒服?我怒气冲天的时候,肝脏是不是受罪了?…对不起,明天不会这样了…


然后,静静听身体的反馈,安静地度过每一分每一秒。





每一天,我们都应该有这样一段时间,让身体和心灵和睦地相处。 



其实,这就跟古代的静坐调息法有着相同的内核。我们学习静坐时,会觉得是很玄妙深奥的功法,有时会难以入静。但是如果把身体理解成自己的孩子,只是需要我们花时间去关注、陪伴,可能比较容易领悟。


外界的声音太嘈杂,会淹没我们内心的声音。静坐反观,其实就是心灵回归到身体之中,倾听生命的低吟与絮语。





身体是唯一一个,无怨无悔承担所有责任,对我们不离不弃的伙伴。面对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伙伴,我们怎能忽视它、责怪它,将它放到人生的最底面?


我们经常拼健康与性命去换外界的东西,但是,还能拿什么去换生命呢?纵使赢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又有什么益处呢?


像许多父母一样,我们尽全力去获取外界的成功与赞誉,回过头来却发现,孩子才是他们最宝贵的资产。如果一开始,把在外拼搏的时间用于和孩子相处,该是多么有价值!


希望我们不要像那些父母一样,而是多多关照自己内在的小孩,拥抱我们最宝贵的资产,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


记住,健康与幸福永远都不能外包。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