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淮北周青云学书之路:痴书成狂

 鸿蒙圣主 2016-10-27

安徽淮北周青云学书之路:痴书成狂

安徽淮北周青云学书之路:痴书成狂

安徽淮北周青云学书之路:痴书成狂

安徽淮北周青云学书之路:痴书成狂

安徽淮北周青云学书之路:痴书成狂

安徽淮北周青云学书之路:痴书成狂

安徽淮北周青云学书之路:痴书成狂

周青云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淮北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淮北国画院特聘书法家,1965年11月出生于安徽淮北临涣古城的周青云,是淮北矿区知名度很高的书法家。他早年毕业于淮北煤师院中文系,在淮北矿业集团基层工作多年,基层的生活成就了他的随笔、文学评论和书法,作品多散见于《学习时报》、《安徽工人日报》、《书法报》、《书法之友》等报纸杂志。作为小有名气的文学才子,他更专业的是他的书法。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书法,周青云属于典型的乐之者。

周青云学书入迷很早。从上小学开始认字的时候,他就开始迷上了写字。出于爱美的天性,就知道努力把字写好,那时根本也不明白“书法”这个概念,也不曾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 纯粹就是一种没有任何功利意识喜爱。也许正是汉字独特的魅力让他审美意识的觉醒,就连上学、放学走路时也想着那方块字形,放羊时他都会用小柴棒在土坡上写划。老家村后有块沙土地,下雨后被水冲刷的很平整、很干净,任他自由发挥随意挥洒。后来在临涣古镇上了高中,历史老师的板书含蓄、圆润、流畅,让他十分着迷,每次下课以后,都会模仿老师的字在黑板写上一会。痴迷归痴迷,而对于书学理论、技法、书法家等一无所知,几乎就是一张白纸。直到上了大学,学校开设了书法选修课,他非常兴奋,但不久在一次篮球比赛时脚踝骨折,暂时中断了他的书法梦。

工作之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硬笔书法热兴起,这段时间他热衷于硬笔书法,尤其崇拜曹宝麟、任平、王正良等名家,硬笔虽然具有便捷实用的特点,但与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书法不同,缺少用笔的丰富和变化,因此对他在书法上的帮助并不大。随后又受到浮躁热闹的“流行书风”的影响,流行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没有根基的流行就是个黑胡同,而这黑胡同一钻就是好几年,偏离了学书的正道,由此陷入了迷茫和困境,甚至一度厌倦书法。这一度让他走了很久的弯路。

热闹过后的反思,让他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要立足于传统,于是,他大量的读帖、临帖,钻研书学理论、技法。从王羲之、颜真卿到米芾、赵孟頫、王铎,致敬经典,亲近大师;从永字八法到锥画沙、屋漏痕,认真揣摩那千古不易的用笔;从担夫争道到夏云奇峰、惊蛇入草、飞鸟出林,领悟到书法与自然事物之间的关联;由“心正则笔正”认识到学书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时常用临池不辍、退笔冢、盘板皆穿、日费十纸的故事鞭策自己,不懈怠、不放松;深刻体会书法中的虚实、藏露、提按、轻重、浓淡、枯湿、方圆、疏密等蕴含的哲学意义;从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清尚风了解了书法赋予时代的鲜明特征,从而加速自身书法风格的确立……。周青云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他的书作中或多或少受到米芾的畅快淋漓、赵孟頫的圆润华丽、王铎的力举千鼎的影响,甚至还有杨维桢的粗放野逸的痕迹,这与他全方位大量涉猎经典有关,像这样对书法如饥似渴、如痴如醉、不加条件的追求,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的书法道路会越走越宽。

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周青云近来取得了很大的收获,他在积极参加省市书协组织的“义务写春联”、“文化惠民”等公益活动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个个荣誉……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优秀奖、文华杯铜奖,2012年他荣获“安徽书法百强”称号,2014年入选“清风徐来 口子窖杯”全国扇面书画名家邀请展,同年入选安徽省首届楹联展,2015年淮北市获得“清风运河 精致淮北”廉政专题书画展览书法作品类一等奖。(工商导报/淮北广播电视报社记者 范为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