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点穴疗法之二

 妙手回春a 2016-10-27

    中国医用点穴学之二

    (读书笔记)

    目录

    第五章 十四经循行、病候、常用俞穴及配穴举例………………………………………2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2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6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10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16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20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23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27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36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络经………………………………………………………………….41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44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49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59 第十三节 ………………………………………………………………………….63 第十四节 ………………………………………………………………………….70 第六章 常用的经外奇穴………………………………………………………………….79 第七章 点穴的处方配穴………………………………………………………………….83 第一节 局部性处方 ……………………………………………………………………...83 第二节 全身性处方……………………………………………………………………….84 第三节 局部与全身结合性处方………………………………………………………….85 第四节 头部穴位的应用………………………………………………………………….85 第五节 胸腹部穴位的应用……………………………………………………………….86 第六节 背部穴位的应用………………………………………………………………….87 第七节 四肢穴位的应用………………………………………………………………….87

    1五俞穴择要举例 2原络交会穴 3八脉配穴

    第八节 命名穴位的应用………………………………………………………………….89 第八章 点穴手法的临证应用

    第一节 临证点穴应区别标本缓急………………………………………………………90 第二节 临证手法的先后次序……………………………………………………………90 第三节 临证手法的灵活性………………………………………………………………93

     中医点穴图集……………………………………………………………………95

     1

1/110页

    中国医用点穴学之二

    马秀棠

    (摘要)

    

    基本理论

    第五章 十四经循行、病候、常用俞穴及配穴举例

    十二经脉,加督脉和任脉合称十四经脉。

    十四经脉中的十二经脉,阴阳经脉相连接,循行全身肢体内外;任脉,任诸阴经;督脉,督诸阳经;全身的经脉相互连贯地组成了一个整体。

    十四经脉的叙述分为:循行的径路、经脉的病候、常用俞穴的配穴。

    循行径路:即气血循行的起止,经脉循行经过的肢体部位,以及阴阳经脉的相互连接。

    病候:包括经脉中所出现的与脏腑相联系的病理性症状,而症状的出现,是气血循行的功能反应。

    常用俞穴:即点穴中常用的穴位;每个穴位的内容分为部位、取穴方法、主治病症及备考等。

    配穴:即本经的一个穴位,与本经的另一穴配合所起的作用,以及与另外经脉中的一个穴配合所起的作用;两个穴位以上的配合,是点穴疗法在临证实践中的基本方法之一。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一、手太阴肺经的循行径路:由中焦(脾胃)起,下行联络大肠,然后,还循胃口,上行过横膈,入属肺脏,横出腋下,沿上臂内侧,经过肘窝,入

     2

2/110页

    寸口,上鱼际,出手大拇指尖端的少商穴;支脉从腕后列缺穴直走食指拇侧的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脉相联接。

    二、肺经的病候

    肺经脉所受的感动病:病肺胀满,膨膨气喘而咳;本经脉发生的病变,咳喘,气逆向上,口渴,心烦,胸部满闷,臑臂前缘痛。

    本经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感冒,小便数而短,为实症。

    本经气虚,则肩背痛、怕冷,少气不足心息,小便颜色异常,为虚症。

    三、肺经的常用俞穴

    肺经俞穴,左右各11穴;起于中府穴,

    止于少商穴;常用俞穴左右各9穴。

    1、中府穴:在云门穴下一寸六分,

    乳上三肋间,距离胸中行六寸(同身寸,

    下同)。

    取穴:仰卧,自乳头外二寸,向上三

    肋间,即第一肋骨之下,动脉应手处是穴。

    主治:咳嗽喘息(支气管炎),肺胀

    满,胸背痛。

    备考:本穴为肺之募,手、足太阴二

    脉之会。

    2、云门穴:在锁骨外端下方,胸大

    肌上缘与锁骨之间。

    取穴:正坐或仰卧,于锁骨下窝外端,

     3

3/110页

相去胸中行六寸处,与璇玑穴相平。

    主治:咳逆,喉痹(扁桃腺炎),肩痛不举(肩周炎)。

    3、尺泽:肘窝横纹中央偏桡侧。

    取穴:臂前平伸,手掌向上,使肘少屈,从肘窝横纹中央,按取大筋的外侧处。

    主治:咳逆,小儿惊风(搐搦),顿咳(百日咳),风痹(肘臂挛痛)。

    备考:肺脉所入为合,为水穴。五行联用法之一,切压此穴,做骨压放手法。

    4、孔最:在掌侧前臂腕后桡侧上七寸。

    取穴:手臂前伸,手掌向上,从太渊直对尺泽,上行七寸处。

    主治:手指不能屈伸(手指关节炎),肘臂痛屈伸难(肘关节炎),咽痛(咽喉痛)。

    备考:肺经之郗穴,为气血聚会空隙穴位,通于肺脏,故称郗穴。

    5、列缺:在腕后桡侧一寸五分。

    取穴:两手拇食指张开,两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桡骨茎状突起之上部,食指尖端到达处。

    主治:偏正头痛(神经性头痛),咳逆(感冒咳嗽),咽肿(咽炎),偏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遗尿(尿床)。

    备考:手太阴络,交与手阳明大肠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配照海穴,治咽喉肿痛,兼利大小便。

    6、经渠:在桡骨茎突起之内侧。

    取穴:从桡侧腕部横纹上行一寸,当医者以三指切脉时,中指所着之处。

    主治:咳逆上气(支气管炎),喉痹(扁桃腺炎),手腕痛。

     4

4/110页

    备考:肺脉所行为经,为金穴。五行联用法之一,切此穴,做点打。 7、太渊穴:掌后桡侧横纹头。

    取穴:从腕内桡侧横纹头,按取凹陷中有动脉处。

    主治:寒喘不得息(肺气肿),胸闷气短(心脏病),肩痛引胸,气虚,小便频数。

    备考:肺脉所注为俞,为土穴。五行联用法之一,切此穴,左右揉。为肺之原穴。

    8、鱼际穴:在大拇指本节散脉里。

    取穴:第一掌骨中间这掌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喉痛,咽肿(咽喉炎)。

    备考:肺脉所溜为荥,为火穴。五行联用法之一,切此穴,做摩推法。 9、少商穴:在拇指桡侧,去爪甲一分许。

    取穴:从拇指桡侧爪甲一分处取穴。

    主治:乳娥(扁桃腺炎),喉痛,咽肿。

    备考:肺脉所出为井,为木穴,五行联用法之一穴,切此穴,做筋振颤法。 四、配穴举例

    1、少商配尺泽。用泻法,有清肺热,止喉痛的作用。

    2、尺泽配太渊。泻尺泽,清肺热;补太渊,补肺虚。相互结合,有驱邪扶正之效。

    3、尺泽配合谷。此为表里配穴,既清肺热又治外感,均宜用泻法。 4、太渊配列缺;用于体弱,头痛。

    5、太渊配经渠;治气短,止咳嗽,兼有祛痰作用。

    6、太渊配偏历;为原络表里配穴法,能疏通阴阳表里经络,并治疗咳

     5

5/110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