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回阳祛阴----制附片四两 ,炮干姜四两 ,炙甘草二两 2015-05-05 17:57阅读: 清末光绪年间,四川名医郑钦安在成都东华门街一个叫弯弯栅子(现人民东路东鹅市巷口附近)的小巷内行医,他以擅用附子著称,人誉“郑火神”。一天,郑钦安正在晶仙楼与几个门徒喝茶,来了一个差官上前躬身一揖,捧上泥金红帖说:“知府朱大人敬请老师为夫人治病,望不吝赐驾,轿子在下面恭候。”郑钦安性情孤傲,平日很少与官宦往来。今见知府以礼相请,就对门徒说:“朱知府知道有我郑某吗?他既以礼来请,只好去走一趟,等我回来讲书,先不要回去。”即随差官而去。 原来知府夫人患吐血病,已经一年多了,医药无效,成都府属十六个州、县,纷纷推荐当地名医来为夫人治病。知府留下其中六人,长住府衙,朝夕磋商用药。他们或认为夫人的病是血热妄行;或认为是阴虚火旺,逼血外溢;或认为是气血两虚,血不归经。结果愈治愈坏,日趋严重,气息奄奄,此时有人举荐郑钦安来治。 当日郑钦安来到府衙,朱知府拱手说道:“拙荆久病,医药罔效,舅老爷谈及郑老师人品学问,医术精湛,不胜钦佩之至,故仰仗高明,以释下怀。”彼此客套一番,便开始诊脉看病。夫人面容苍白,已是夏至季节,床上还铺着皮毡,盖着丝棉大被,显得十分怕冷。舌质淡红,苔白腻。诊视完毕,郑钦安回到书房,闭目沉思,考虑处方用药。稍停,郑钦安说道:“在下医学浅陋,既承呼唤,敢不奉命,但毫无实学,倍增惭愧。暂拟一方儿,可用不可用,请府尊定夺。”随即手拂宣纸官笺,写下二首七绝,注明以诗代病历: 吐血都传止血方,生军六味作主张。甘寒一派称良法,并未逢人用附姜。 血水如潮本阳亏,阳衰阴盛敢僭为。人若识得升降意,宜苦宜辛二法持。 处方:制附片四两 ,炮干姜四两 ,炙甘草二两。 朱知府一看,瞠目结舌。原来这几味药,都是大热之药,心里七上八下,碍于情面,口中连说:“高明得很!还要请教老师,这病与性命终究有妨无妨?”郑钦安笑道:“府尊明察,夫人病到这个地步,非一朝一夕之病候,服此重剂,正是救人于危啊!” 原来知府是浙江人,温病学派在江浙兴起,病家皆喜服清凉滋阴药味,而恶辛温扶阳之品。故银翘、桑菊、六味盛行,而四逆、姜桂则多弃而不用。今见处方,焉有不惊之理。遂与州县荐来的“名医”商议。殊不知他们正欲做脱身之计,都说:“府尊垂鉴,此方有过人之处,非某等愚鲁能及,请大人将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郑某留在府衙,召其高徒来陪,观看夫人服药后的效果。” 知府无奈,随命抓药,吩咐厨房备办酒席,对郑说道:“恕我不恭,不能相陪。衙中又无知医之人,可否请令高徒来衙侍候。”郑明知府中聚有几位“名医”,现在将自己留下,是要看服药后的效果,当即应允。不多时,几个门徒来到。郑谈笑自若,徒弟们则个个焦躁不安,不知如何收场。郑钦安说:“贤契们!不要惊慌,既来之,则安之。朱知府敬重我,礼请为其夫人治病。我既敢写出止血诗,选用四逆重剂,实欲一服而止血,救人于危。收场吗?他明天仍要用蓝呢大轿送我回弯弯栅子。下午,仍在品仙楼讲书。贤契们放心,且陪为师饮酒。”另一间书室里,几个“名医”则在幸灾乐祸:“夫人把郑火神这一剂药服下去,犹如火上加油,真是名符其实的送终汤,应把‘郑火神’改为‘郑瘟神’了!” 服药前,账房舅老爷对知府说:“今晚是最紧要关头,先将高丽参煎汤,以防万一,晚上多派人侍候。”药进口了,众人心情都格外紧张,焦急地望着床上。一根香燃过了,“妈!好点了吗?”女儿细声地问。“嗯,好点!”“不热吗?”“不热,反而凉爽!”“胸口不闷吗?”“不闷,较舒畅!”三更时候,服第二次药。病人好多了,想吃东西,喂了两小碗稀饭。舅老爷来到上房看望夫人,转身来到外书房,躬身揖道:“郑老师真是华陀、扁鹊再世,妙手回春,夫人已转危为安。”朱知府亦向郑火神拱手说道:“郑老师,高明,高明!改日再谢。”即呼备桥,送郑钦安回府。 第二天,师徒仍在晶仙楼聚会讲书。郑钦安即以此病作例来讲解:“府台夫人面容苍白无神,困倦喜卧,胸胁作胀,不思饮食,声音细微,提不起气来。虽时令已届夏至,床上犹垫皮褥,盖丝棉大被,其畏寒可知。吐出之血,并非鲜红,而见乌黯黯至有小块。再观其舌质淡红,苔白腻而厚,脉现沉细。种种症状,皆是阳虚症候。血症不出阴阳二字,人身气为阳,主升。血为阴,主降。阳虚吐血,即当升者不升,不当升者而反升,由于阳气衰弱,不能统血,阴气太旺,势必上僭,渐干清道,以至外越。古人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教人补火培土以治水,四逆汤力能补火,实为对症方药,故用之无疑。”门徒问:“为何开头即用此等重剂?”“患者系富贵之家,其病难治,一经患病常日更数医,一清二表,三攻四补,任意胡为,以致轻者重而重者危。今已奄奄一息,真阳欲脱,若不用重剂四逆以回阳祛阴,则不可救矣。若用轻剂,意图缓慢稳妥收效,则病不减,病家必然生疑。”又问:“四逆汤原方用干姜,今改为炮姜何故?”“患者系吐血之病,用炮姜以温经,血见黑则止,合甘草又能苦甘化阴,此乃活法园通之妙用。” 不多时,传来唢呐锣鼓声声,鞭炮也响了起来。只见账房舅老爷和八个亲兵,抬着一个黑漆大匾,上书“医宗仲景”四个金字。还有茅台、海参等美酒珍馐和狐皮、绸缎等名贵衣料。帐房舅老爷说:“郑老师治好知府夫人重病,府台大人命我送来薄礼致谢,敬请收纳。”一时间人们争相传说知府大人给郑钦安送匾之事,郑钦安声名远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