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医学“养子十法”

 造福苍生 2016-10-28
中医医学“养子十法”


所谓“养子十法” ,出自古籍《小儿病源方论》,十法是指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心胸凉,六者小儿勿见非常之物或未识之人,七者要温脾胃,八者儿哭未定勿使饮乳,九者勿得轻粉朱砂,十者慎浴。


1
背要暖


在护理宝贝时,尤其要注意背部的保暖,因为人体背脊部有许多腧穴,都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肺腧穴感受风寒,会使宝宝毫毛耸直、皮肤腠理闭合,导致咳、喘、涕、热、呕吐等。因此,若宝宝活动后大汗淋漓,一定要及时擦去汗液,并更换浸湿的衣物,以防受凉。


2
肚要暖


俗话说:“肚无热肚”。肚为胃之所也,胃为水谷之海,胃暖才能腐熟水谷。若肚冷,则不能消化食物,会出现肠鸣、腹痛、呕哕、腹泻等症状。


3
足要暖




俗称“寒从脚下起”。 足为胃经、脾经、肾经、肝经之所在,小儿脏腑娇嫩元气易虚,足暖则促进肢体末端经络运行和气血流通,增强宝宝抵抗力。一旦受寒就会出现尿频、遗尿、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4
头要凉




 古人有句话:“头凉不生病”,意思是头部要凉,不能过热,否则容易生病。这是为什么呢?头顶的百会穴是人体督脉、肝经、膀胱经相合的穴位,人体的阳气都汇聚于此,即诸阳之汇,所以头部喜凉恶热。头凉并不意味着任何时候都不戴帽子。如婴幼儿的囟门未合,头顶不能着风,过去的家长会将小手绢的四个角分别系成结,然后给小孩戴上,这样既不会使头部过热也保护了囟门。如果是在严寒的冬季,小宝宝出门时就一定要戴帽子御寒,不过帽子的厚薄需要由家长灵活把握,有两个参考指标:一是气温,二是孩子的体质。有的孩子耐寒,对保暖的要求可能就相对较低,而且现在市场上有各种不同材质和厚度的帽子,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适时调整添减宝宝的衣物鞋帽。


5
心胸要凉



说到婴幼儿心胸要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一·儿科》中提到:“心属丙火,若外受客热,内接心火,则内外俱热也。其证轻则口干舌燥,腮红面赤,重则啼叫惊跳”,即心属火,若热邪侵体,加之穿着过厚,内外俱热,轻则会让孩子口干舌燥、腮红面赤,重则啼哭不止、惊跳连连。因此,孩子的衣着就不要过于厚重,亦不能捂得太紧,否则会压迫胸部,影响正常呼吸与心脏功能,还容易造成宝宝心烦与内热。


6
勿令见非常之物



因为宝宝生长发育还不够完善,神气未定,易受外界惊吓。宝宝忽见非常之物,或见未识之人,或闻及巨响,而作搐者,皆是因为心胆气虚,精神中散。


7
脾胃要温




脾胃属土而恶湿,主养人体五脏六腑。故宝宝的脾胃药多用性温、少用寒凉,这样就可以固养元阳。


8
儿啼未定,勿使饮乳



婴儿哭闹时,若有冷空气吸入腹内,此时吃奶则会损伤脾胃,引起腹胀呕逆等不适。因此最好在小儿安静时喂养。


9
勿服轻粉、朱砂




在我国有些地区有一些习俗,主张在宝宝出生后,给其服用轻粉、朱砂或六神丸等药物,认为这样可以清除胎毒,日后不会长湿疹、脓包。其实,这种习俗很不科学。因为,轻粉、朱砂有下痰涎镇静安神的作用,但其性寒冷,轻粉下痰易损心气,朱砂下涎则易损神气,小儿使用需谨慎。


10
一周之内宜少洗浴



宝宝出生的第一周,不宜多次洗浴。新生儿犹如草木之新芽,脏腑娇嫩。若频频洗浴,恐温热之气郁蒸不散。现代也有中医学者认为,小儿1岁之内,皮肤、肌肉、筋骨、髓脑、五脏六腑、荣卫气血皆未坚固,不可频频洗浴,否则洗浴时肌肉宽缓、腠理开泄,或包裹失宜,容易感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