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周与后周何其相似,且看北周武帝和后周太祖、世宗是何其英武?

 半城湖之缘 2016-10-28

北周武帝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汉化鲜卑人,小字弥罗突,公元560—578在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曾用年号:保定(561-565);天和(566—572三月);建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宣政(578年)。谥号武帝;庙号高祖;陵墓孝陵。

北周与后周何其相似,且看北周武帝和后周太祖、世宗是何其英武?

简介

生平

武成二年(560),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护立时为大司空、鲁国公的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天和七年(572),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始亲自处理国务。建德二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门、道士并还俗,为历史上三武灭佛之一。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开始向国家纳税服役。建德四年,他独与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策划,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时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的建议,终于攻克晋阳。六年,入邺,灭北齐。从此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越古人,对宇文护及北齐所修过于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对下严酷少恩,但果断明决,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得士卒死力。齐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为厮役的杂户,周境有从东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虏的良人没为奴婢,他都赦免良人。突厥强盛,目北齐、北周为在南两儿。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宣政元年(578)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其长子宇文赟即位。不久赟让位于子宇文阐。又两三年,杨坚受禅,建立隋朝。

北周与后周何其相似,且看北周武帝和后周太祖、世宗是何其英武?

评价

宇文邕是我国历史中的一位少数民族杰出的英才之主,历史看似要赋予他机会,却最终没有给予他时间。现在,我们都认为是隋文帝杨坚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宇文邕这个名字,别人对他都是那么的陌生。我们不应该忘记是他灭了北齐,使整个北方成为一体,完成了局部的统一,他要完成全国统一的愿望就在眼前的时候。不幸英年早逝,年仅35岁,留给后人的只能是遗憾。后继者的无能、残暴注定了大周政权不能完成历史的使命,也暂时推迟了中国统一进程。宇文邕是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从小就得到宇文泰的喜爱,常对别人说 “成吾志者,此儿也。”宇文泰死后大权很快落到宇文护手中宇文护先后恃杀二帝。560年宇文邕即位,称武帝。即位之初地位极为不稳,宇文护掌握实权。宇文邕只有忍耐。宇文邕为了表明自己对宇文护的信任,面对杀兄之仇装做无所谓的样子,对宇文护不做任何提防,处处按照宇文护的意思去做。有一次陈崇和宇文邕去原州,他执意要回去,别人都不明白意思。陈崇却装聪明对身边众人说今年晋公不利,晋公当死。武帝听说后,当着中大臣的面把他痛骂一顿,当天夜里陈崇就被宇文护逼迫自杀了,可见武帝的韬光养晦。武帝等待了13年。公元572年宇文护从同州回到长安,武帝和他一起去见太后,武帝说太后最近经常喝酒希望宇文护能读《酒诰》给太后听,让他戒酒。宇文护不知道是计,就答应了。当他正在读的时候,武帝猛击他头部,在宦官何泉和卫公的帮助下杀死了宇文护,掌握了实权。为了增加收入扩充军队武帝强制还俗灭佛。从西魏到北周地建立,由于战事不断,很多壮丁都死于战乱中,中的的人越来越少。自然灾害也不断侵袭。农民们被迫要饭。那些寺院里的和尚、僧侣,他们不但不当兵,不纳税,不赈济灾民,反而趁机吞并农民土地。这些不劳而获得寄生虫,使农民的生活更加困苦,也严重威胁着北周政权。武帝觉得改革政治、取消佛教势在必行。一位叫卫元嵩的和尚到了武帝面前述说了灭佛立道的建议。武帝很是高兴,命卫元嵩还俗,并给予了很高的职位,但卫元嵩并没有要。不久又因为一次农民起义,让他下定决心,取消佛教。公元574年,武帝开始寻找灭佛借口,他便召集文武百官、和尚、道士等,共同讨论佛、道,二教的优劣。并最终找到灭佛借口。曾有一位大胆的僧人问武帝说:“佛是救世主,施恩布道,陛下取消佛教,不怕受罚么?”周武帝说:“只要百姓幸福,国家兴旺,我宁可受尽苦难。”这是何等的胸襟。这些措施使北周的的国力大大增强,公元577年武帝兵灭北齐。武帝能和将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在其传记中常见“登城搏战”之类的用词。他勤与政事,生活简朴,后宫佳丽仅有10余人。可惜的是他那“平突厥,定江南”的计划最终没有实现。只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历史没有给予他时间。

后周

简介

后周,五代之一。公元951年,郭威称皇帝,该国号为周,就是后周,他就是后周太祖。周太祖郭威所建。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陕西、安徽、江苏的大部,河北南部、湖北北部及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的一部分。历三帝(二姓),共十年。

人物

北周与后周何其相似,且看北周武帝和后周太祖、世宗是何其英武?

周太祖是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出身贫寒,读过一点书,知道民间疾苦。即位后,免除了不少后汉时的弊政,使呻吟在战乱暴政下的民众,得到了喘息机会。周太祖留心搜罗人才,先后得到魏仁浦、李谷、王溥、范质等人。他用李谷管理财政,魏仁浦、王溥、范质参与机谋。这班文臣都能尽心奉职,遵守法度,君臣合力,国家安定。周太祖能虚心纳谏,保持节俭生活,他曾对宰相王峻说:“我出身于寒微,备尝艰苦,遭时丧乱,一旦为帝王,岂敢厚自奉养以害百姓!”他停止州县献珍美食物及特产。他又对大臣们说:“我生长于军旅,不曾从师学问,未知治天下之道,文武官员有益国利民办法,写出来告诉我。”他又将汉宫中的宝物玉器全部拿出来,在庭院中打碎,说:“当帝王的,怎能用这些东西!”他即位不久,到山东曲阜参谒孔子庙,他将下拜时,左右说:“孔子是陪臣,不能让天子下拜。”周太祖说:“孔子是百世帝王之师,敢不尊敬吗?”于是拜孔子庙,又拜孔子墓,并访问孔子、颜渊(孔子弟子)的后代。周太祖重文教,比起那些残暴好战的武夫,当然要优胜得多。

建国

北周与后周何其相似,且看北周武帝和后周太祖、世宗是何其英武?

后汉乾祐三年(950)四月(一作三月),郭威(邢台人)以枢密使出为邺都留守。十一月,起兵攻入开封,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后汉隐帝被杀。次年正月,郭威即帝位,是为太祖。改国号周,史称后周。改元广顺,仍都开封。郭威针对前朝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刑罚有所轻减,某些苛税被废止,部分官田散给佃户,停止州府南郊进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郭威、柴荣都是在五代时期难得的好皇帝,后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北宋统一中原地区奠定了基础。后周建立后,北汉也建国。当初,汉隐帝被杀时,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准备领兵南下,但听到朝中迎立他的儿子刘贇时,也就停止了,他说:“我儿为帝,我又何求!”太原少尹李骧私下对他说:“看郭威之心,终于想自己当皇帝,你不如马上领兵过太行,据孟津,等徐州相公(指刘贇)即位,然后还镇,那么郭威就不敢妄动了;不然,将会被欺骗利用。”刘崇大怒,说:“腐儒,想离间我们父子吗?”命令左右将李骧拖出斩首。不久,刘贇被废为湘阴公,刘崇派使者请将儿子领回晋阳,但是郭威已将刘贇杀死于宋州,刘崇便称帝于晋阳,国号为汉,就是北汉。北汉是十国中最后建立的一个国家,依附于辽国,刘崇称“侄皇帝”,改名刘旻。刘旻得知儿子死讯,想起李骧,哭着说:“我不听忠君之言,以至于此!”于是为李骧立祠,岁时拜祭。在后周灭后汉的时候,南方得楚国也被南唐灭亡了。楚国由马殷建立,以后当国王得依次时马希声、马希范、马希广、马希萼、马希崇。乘马家兄弟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之机,南唐国王李璟派将军边镐率兵攻入长沙,马希崇投降。楚国是十国中第四个灭亡的国家。共传六主,四十五年。吴越、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六国,当然,还有东北方强大的辽国,与后周同时存在。公元954年,周太祖病死。后周太祖郭威在位三年,享年五十三岁。周太祖在位期间,留心革弊,为民众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是五代中一个较好的皇帝。

治国

周太祖

后周建立后,郭威郭皇帝手下的辖州比起前两代还要小,只有九十八州。当时,北汉有十二州,南唐有三十六州,南汉有六十二州,后蜀有五十二州,由此可见,虽然自称“姬室远裔”,国号大周,其实仍然是个大藩镇而已。相对而言,比起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前“四代”开国“皇帝”,郭威的人品要好得多。虽然前前后后郭威只当了三年多皇帝,他的“文功武治”却很有善可陈。

经济方面,郭威下令废止后汉时期的一些苛绢杂税,禁止官吏再以“斗余”、“称耗”的名目榨取百姓。取消“牛租”,允许农民销售自家的牛皮。废除先前以“散从亲事官”名目摊派徭役的恶法,放松盐禁。废止“营田务”,释放国家农奴,使数万耕田的“农匠”成为自由民。此外,郭威对于前代朝廷每年向辖地索求特特产的“惯例”也深恶痛绝,一概禁止地方再行上贡。

政治方面,郭威称帝后马上就废除后汉“盗一钱即死”的酷法,“诏在朝文武臣僚,各上封事,凡有益国利民之事,速具以闻。”知人善任,察纳雅言。特别是在惩贪治污方面,大刀阔斧,连老下属叶仁鲁也因其贪赃而定斩不饶,又赡养其年迈老母,严厉之余很有人情味。同时,老郭深知国家底子薄,招抚流民,给授荒田,均定田赋,鼓励农业生产,革除了自唐朝中末期以来不少土地分派使用方面积存的弊端。也是从老郭开始,后周王朝大修水利,治理黄河河患,此种举措,在五代能过一天算一天的黑暗年代确实罕见。

军事方面,除下诏派大将去击战帝的刘崇外,郭威于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六月率兵亲征兖州,杀掉因惶惧而反叛的慕容彦超。回师途中,老郭还去曲阜,以天子之尊亲谒孔子祠庙祭拜。有大臣说:“孔子,陪臣也,不当以天子拜之”。老郭虽是大老粗出身,明理达义,反驳说:“孔子百世帝王之师,敢不敬乎!”他亲征慕容彦超的大胜,出师克捷,不仅提高了自己作为新皇的威望,又为后周帝国的开国根基打下坚实的一根巨桩。

新朝开基后,另一个大问题就是对待功臣的问题。郭威起先对王峻、王殷这两个铁杆功臣很不错,封为枢密使和同平章事。王峻“性轻躁,多计数,好权利,喜人附已。”骄横跋扈。老郭也不恼,时时呼其为兄。得寸进尺,王峻又要求以枢密使之外,另求大藩,老郭马上给他个平卢节度使。此外,王峻还特别反感郭威的外甥柴荣,一直阻止他入朝朝见。登老二上肚脐,身兼使相的王峻又推荐自己门下文士取代郭威一直倚赖的宰相范质、李谷二人,并在朝廷上与皇帝力争,连老郭想去吃饭也不让,非让皇帝马上下诏。退朝后,郭威招来太师冯道,哭着“投诉”王峻欺人太甚,“欲尽逐大臣,剪朕羽翼。朕惟一子(指义子柴荣),专务间阻……(王峻)岂有身典枢机,复兼宰相,又求重镇!观其志趣,殊未盈厌。无君如此,谁则能堪!”老郭没有朱温和朱元璋的那种底层阴狠,如果王峻遇上二朱,早就九族人头不保。遇上老郭,这位皇帝委屈之下,还找德高望重的太师冯道发发牢骚,诉诉苦,最终,只把王峻贬为商州司马了事。王峻到贬所后,水土不服患上“腹疾”(肠癌什么的),郭威“忧悯之”,遣王峻老妻去商州探视。不久,王峻病死,实为善终。这位使相,新时代“慧黠善歌,”其父是安阳郡负责音乐的“乐营使”,类似今天的文化活动战战长。当时,王峻小家伙俊秀善歌,得以被后梁大臣赵岩等人家养为歌童,一个主人被族诛,马上又被带入另一个新主人家,一步一步,由歌童而重臣,最终有这样的结局,还不算太坏。

贬放王峻后,怕另外一个功臣当时镇守邺都的王殷心里不踏实,郭威亲派王殷在京城任职的儿子远赴邺城,原原本本告以王峻得罪的因由,以安其心。虽如此,王殷仍心怀怏怏,由于怕王殷拥大镇怀异心对王朝造成巨大威胁,又有成德节度使何福不停讲王殷在邺城“恃功专横”的事情,郭威便趁王殷入朝时把他留在京城任京官――“京城内外巡检”,看上去也挺重要,即“首都卫戌区司令。”不巧的是,这位爷“出入部从不下数百人,又以仪形魁伟,观者无不耸然。”于是,老郭终启杀心,趁一次朝见时命人当廷逮捕王殷,诬称王殷准备趁皇帝效视时作乱,流放登州。“出城,杀之。”一直凯觎王殷资财的镇宁节度使郑仁诲落井下石,“擅杀(王)殷子,迁其家属于登州。”王殷之死,多是由郭威病重疑忌而致,也有他本人不知韬诲使然。

当初郭威大军攻入汴京时(公元950年),士卒先前得到允许,在全城大掠,四处杀人取财货。时为右千牛卫大将军的赵凤(《五代史补》为“赵童子”)也在京城“高干区”居住,愤恨乱兵劫掠烧杀,在巷口踞胡床,持弓箭,大呼道:“郭太尉兴义兵清君侧安国家,军士趁乱书剽掠,实乃强盗,今为太尉除之!”连发箭矢,射杀数十抢劫的兵士,“居人赖以保全者数千家。”郭威得到消息后还挺高兴,觉得这位赵将军做事果敢,又维护了自己的声誉。不久,听闻路途有“赵氏合当天子”的谶言,郭威忙招义子柴荣说:“观此人才略度量不俗,不早除之,吾家难保!”于是,郭氏父子派人诬告赵凤谋反,逮捕杀掉了这位赵姓将军。十多年后,另外一个姓赵的(赵匡胤)代周建宋,郭氏父子地下有知,肯定后悔杀错了人。

无论如何,郭威称帝后未行大肆屠戮功臣之事,顶多也就“对不起”王殷,错杀赵凤,还算一老成厚道之君。郭威临终前,拉着自己的义子晋王郭荣(原名柴荣,因郭威自己的儿子皆被隐帝所杀,只有拿内侄当继承人了),嘱托说:“我西征作战时,亲眼见到唐朝皇陵没有不被发掘的,就是因为皇陵多藏金玉宝物。我死之后,当衣以纸衣,敛以瓦棺,快速下葬,不要使尸身久留宫中,也不要在陵前作石人石马等物,只立一块碑,上刻: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言讫,郭威崩逝,时年五十一,为帝近四年。晋王郭荣(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

周世宗

公元954年,周太祖病死。周太祖没有亲生儿子,养子晋王郭荣继位,就是周世宗。周世宗本姓柴,是周太祖皇后的养子柴守礼之子,所以历史上多称他柴荣。

北周与后周何其相似,且看北周武帝和后周太祖、世宗是何其英武?

周世宗刚即位,北汉主刘旻勾结辽国,大举入侵。周世宗决定亲自领兵去抵御。群臣认为他从来没有打过仗,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军事才能,都劝他不可轻动,宰相冯道尤其极力劝阻。周世宗坚持要亲自领兵,驻扎在泽州(今山西晋城县)东北。北汉军驻扎在高平(今山西高平县)南。当时北汉兵多,后周兵少,周军将士都有些畏惧。周世宗披甲骑马上阵督战,志气高昂。刘旻见周兵少,挥军进攻。交战不久,周右军降临樊爱能、何徽即领骑兵先逃,右军溃败,步兵千余人解甲投降北汉。周世宗见军势危急,自率亲兵冒矢石督战。亲军将领赵匡胤对同列说:“皇上这么危险,我们怎能不拼死战斗!”他率领二千人奋勇进攻,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士兵亦死战,以一当百,北汉兵大败,刘旻昼夜奔驰,逃回晋阳。樊爱能、何徽看到周军大捷,又都回来。周世宗拘捕樊爱能、何徽及将校七十余人,责骂道:“你们不是不能战,是想以我的奇贷,出卖给刘崇罢了!”下令将他们斩首,又杀投降北汉的右军步兵。亲军大将张永德称赞赵匡胤的智勇,周世宗擢升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高平大战,周世宗的英武果敢,开始为群臣所信服,因而得行施他得政治抱负。

周世宗回到开封,开始亲揽大权,改革政治,整顿军事,奖励生产,准备干一番大事业。这时,太师兼中书令冯道死去。冯道自后唐庄宗时开始显赫,以后历朝不离将、相、公、师之位,是五代时得一个不倒翁,这当然依仗他得圆滑,中庸,见风驶驼的高超本事。他自号长乐老,曾作《长乐老叙》,自叙历朝荣遇之状。周世宗改革政治,首先是善于用人。他任用李谷、王溥、范质等人为宰相,魏仁浦为枢密使,他们都是周太祖留下的正直有为的大臣。周世宗曾说:“我决不因喜赏人,因怒刑人。”群臣有功,他不吝厚赏,有过失,他当面质责,等到知过改正,也就不咎既往,依旧任用。他用法严峻,群臣失职误事,往往处死刑,即使有才干名声,也很少宽恕。他令大臣制定和颁布《大周刑统》,使全国遵守统一的法律。周世宗大权独揽,但并不刚腹自用。他要求群臣积极劝谏,说:“你们说了我不用,是我的罪过,我求言你们不说,该谁负责!”他令朝臣写出《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开边策》各一篇,亲自阅览。掌书记王朴在《开边策》中提到统一中国的合理步骤,周世宗很赏识,擢升他为谏议大夫。

周世宗采取各种措施,减轻人民疾苦。他限制佛教,下令减少寺院和僧尼,不许受戒出家。他还下令将寺院的铜佛像收归官府,用作铸铁原料。他对侍臣们说:“你们不要疑惑。佛教讲利众生,愿意舍自己的生命布施给别人,为什么舍不得铜像。如果施舍我的身体可以利民,我也不会吝惜。”据说他还亲自到寺院,用斧坎破观音像的面和胸,使旁观的人都替他惊慌。周世宗限制佛教,使广大民众多少可以免除寺院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周世宗关心农业生产,体谅广大农民的苦痛,他用木头刻了一个农夫和一个蚕妇,放在宫廷中,说明他的心目中装有民众。有一次,他和将相们在殿上会餐,他说:“这两天很冷,我在宫中吃着好饭菜,不觉得冷。无功于民而坐享天禄,实在惭愧。既不能耕田食力,只有亲临战阵为民除害,心里也许安稳些。”他即位以后,采取均平田租的办法,减轻民众负担,他又下诏给所有幕职和州县官规定奉钱及米麦,不许他们盘剥老百姓。

高平大战后,周世宗即着手整顿军队,准备统一天下。他下令检阅禁军,留用精锐,斥退老弱,又广募天下壮士,组成一支精悍而富有战斗力的军队。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恢复和修筑陆路水路交通,并大规模建设开封城。周世宗希望做三十年皇帝,用十年开拓天下,十年休养百姓,十年获得太平。周世宗进行统一战争,用兵步骤就是采用王朴《开边策》的建议。王朴在《开边策》中写道:“中国之失吴、蜀、幽(指辽国)、并(指北汉),皆由失道。今必先观所以失之之原,然后知所以取之之术。其始失之也,莫不以君暗臣邪,兵骄民困,奸党内炽,武夫外横,因小致大。积微成著,今欲取之,莫若反其所为而已。进贤退不肖,以收其才;恩德诚信,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去奢节用,以丰其财,时使薄敛,以阜其民。群才既集,政事既治,财用既充,士民既附,然后举而用之,功无不成矣!”王朴主张先取江淮,再逐步消灭南方割据势力,最后平定北汉。

公元955年冬,周世宗开始伐南唐。南唐先后灭了闽和楚,成了南方一个大国。周世宗以李谷为淮南前军部署,王彦超为副,率领韩令坤等十二将伐南唐。南唐主李璟令大将刘彦贞、皇甫晖,姚凤领兵抵御。结果,王彦超大败南唐兵二千余人于寿州城下。

公元956年春,周世宗亲征淮南,大败南唐兵,杀刘彦贞。周世宗令赵匡胤领兵袭取滁州。赵匡胤跃马挥军涉水,直抵滁州城下。皇甫晖在城上喊:“人各为其主,让我们列阵而战吧!”赵匡胤笑而答应。皇甫晖列队而出,赵匡胤冲入阵中擒获皇甫晖,又擒获姚凤,攻下滁州。南唐主以其弟齐王李景达为元帅,领兵渡江,驻扎在六合城外。李景达等候了几天,不见赵匡胤来进攻,便出兵取六合。赵匡胤挥军进击,大败南唐兵,杀获近五千人,溺死的南唐兵无数,南唐的精锐部队已丧尽。在这场战斗中,有些将士不尽力,赵匡胤一边督战,一边用剑砍他们的皮笠。次日,发现皮笠上有剑痕的数十人,全部斩首,以后将士都不敢贪生怕死。赵匡胤每次打仗,都以红缨装饰战马,铠仗鲜明。部下对他说:“这样会被敌人认出你的。”赵匡胤说:“我正是要让他们认出来。”在攻南唐的战争中,赵匡胤因战功被周世宗迁升为定国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

进攻南唐的战争从公元955年冬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958年夏,南唐主李璟因屡战屡败,奉表称臣。周世宗急于进攻辽国,收复失地,只要南唐江北土地,无意渡江取南方。后周取得淮南江北共十四州,六十县,与南唐划长江为界。南唐主李璟改名景,去帝号,只称“唐国主”,奉后周为正朝。周取淮南不久,淮南发生饥荒,周世宗下令将米借贷给饥民,有人说:“老百姓贫穷,恐怕不能偿还。” 周世宗说:“百姓是我的儿子,哪有儿子受苦难而父亲不为他们解救的!难道要责令他们一定偿还吗?”在进攻南唐的同时,周世宗还派攻取了后蜀的阶、成、秦、凤四州,后周的疆域更加广阔了。

公元959年,周世宗下诏擒亲征,收复北方失地。他率领赵匡胤、李重进、韩通、韩令坤、陈思让、孙行友、刘重进等将领分水陆进攻。周世宗到沧州,即日率步骑数万出发,直入辽境,辽军守将纷纷投降。周军很快攻下益津关(今河北霸县)、瓦桥关(今河北雄县),乘势收复莫州、瀛州、易州。辽国君臣恐惧,撤幽州辽兵后退。周世宗会合诸将商议取幽州。诸将说:“陛下离京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取燕南之地,这是莫大的功绩。现在辽国骑兵聚集幽州之北,我军不宜深入。” 周世宗不高兴,督促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先行,占据固安城(今河北霸县北),自己亲自到安阳水,下令造桥,准备进攻。但当晚,周世宗得病,只好停止进军,自率大军回开封。

回开封后,周世宗自知一病不起,于是布置后事。封七岁的儿子柴宗训为梁王,将重要的职务委任给魏仁浦、王溥、范质、韩通等。周世宗北征时,曾在文书囊中发现一块长三尺多的木块,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五个字。当时周太祖的女婿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周世宗对此有疑忌。于是去张永德军职,改任宰相,而将殿前都点检一职委任给资望较浅的赵匡胤。周世宗交代完后事便死去了。

周世宗是五代时最好的一位皇帝,他改革了不少前朝德积弊,开辟了统一全国的道路。史书上说,其御军,号令严明,人莫敢犯。其攻城对敌,矢石落其左右,略不动容。应机决策,出人意表。又勤于为治,发奸摘伏,聪察如神。闲暇则召儒者,读前史,商榷大义。性不好丝竹珍玩之物,重农恤民,制礼作乐,文武参用,各尽其能。人皆畏其明而怀其惠,故能破敌广地,所向无前。他死的时候,远近哀悼。周世宗柴荣在位六年,享年只有三十九岁。

总结:从秦汉以来,中国历史有两个最乱的朝代:一个是五胡乱华,一个是五代十国。说起隋、宋的大一统,学界自然会把功劳归结于杨坚和赵匡胤,我觉得大一统的功劳最大的应该是宇文邕、郭威与柴荣这三个人。杨坚和赵匡胤固然有不少文韬武略,不过,要让他们像曹操一样在乱世中东征西讨,成就一番霸业,可能不是他们的强项。就算是曹操也没将三国大一统。有句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果没有宇文邕、郭威与柴荣的励精图治,要一统天下哪有这般容易。就如没有“文景之治”,刘彻就算能上天入地,也只能乖乖钻匈奴人的裤裆。所以,大一统主要靠的不是本事,而是靠坚实的后台,丰足的资本。杨、赵之辈历史上多如牛毛,说得夸张点,随便在一班朝臣中捞一个人出来,他就能依葫芦画瓢地净天下一统。但是像北周、后周这么好的后台却是很难找的。

另外想说说

宇文邕这个人。我觉得这个人真的是了不得,且不说他后来的功绩,只说他一身“忍”的功夫。宇文邕543年出生,560年即位,算来他即位时只有17岁。忍耐了12年后,在572年用计将宇文护杀死,掌握实权。

了不起的皇帝很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洪武永乐,康熙乾隆,但是这些人的皇位得来都比较容易。嬴政即位时,吕不韦也没到一手遮天的程度,朱洪武虽然江山得来不易,但是他大权在手,一步一步走得并不算太辛苦。宇文邕作为一个傀儡皇帝,作为一个因废而立的皇帝,他能如此持久的韬光养晦,并夺得权力,这是相当不易的。细数历史上的傀儡皇帝:胡亥、汉献帝、曹髦……光绪帝,没有哪个有好结果,除了宇文邕也似乎没有哪个成功。这是值得佩服的之一。

其二,宇文邕即位时只有17岁,很年轻。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来说,冲动、不稳重是天性。影视剧《汉武大帝》、《康熙王朝》里的汉武帝、康熙帝年轻的时候做事都是很冲动、急于求成。当然,历史人物的性格是怎样我们无从得知,不过按常理来推断他们应该是这样,按常理来推断99%的年轻人应该都是容易冲动。曹髦有句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由于受不了当个傀儡皇帝,他愤然带着几百人去找权倾天下的司马昭算帐,结果连司马昭的面都没见着就被人宰了。还有我们最熟悉的光绪帝,如果能像宇文邕一般韬光养晦,等着那个老太婆“摊尸”(很不喜欢穷凶极欲的慈禧老太婆,所以不想用“死”这类太过文雅的词来形容她),那他可能会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这么说是因为我觉得中国的近代史太不堪了,如果光绪帝能够力挽狂澜,那中国不知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所以,宇文邕这么年轻,却如此的老成,忍辱负重13年,真可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坚忍之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