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3D打印,大家肯定不陌生了。 实际上, 3D 打印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已诞生,而近几年创客文化的风靡,更让这一行业饱受关注。 近日发布的《全球 3D 打印材料市场分析与预测(2016年--2022年)》报告中指出,在 2022 年,全球 3D 打印材料市场将达到 15.2 亿美元,医疗产业成为了重要的助推动力。大大转念一想,也许,医疗行业是3D打印最好的试验场!
据大大了解,医疗和3D打印的三种可能: 首先是外部设备,主要起到的是“辅助”的作用。比如 3D 模型,康复辅助工具等。此类应用相对实施难度较小,普适性也强,但这一过程只是在术前进行3D可视化技术建模,并利用3D打印模型进行手术规划,实际上依然属于辅助手术的一种手段,处于3D打印的初级阶段。
其次是植入物,最常见的应用应该是牙科和骨科,但现在也开始应用到人体内部。医生可以通过患者 CT 的精细扫描图像,利用 3D 打印机制作出模型,制定出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第三阶段是生物打印,利用身体组织溶液,采用喷墨技术直接打印器官,比如血管、神经和皮肤等。但这一生物工程应用处于研发阶段,尚未真正运用于临床领域。 但是,这么牛逼的技术,经过了一二十年,为啥还是没有太大的起色呢?想想其他科技,比如电脑和智能手机可是瞬间遍布了我们整个世界呢!
据大大研究,3D打印在医疗界的推广的面临三大难点: 首先是设备技术尚未成熟。3D 打印设备要获得引进医院的资质,一是要在产品精度上要有所保障,二是要需要经历繁琐的审核流程。医疗领域容不得一丝差错,而目前 3D 打印技术的成熟度还不够完善,精细度能达到手术级别的 3D 打印厂商更是少之又少。 其次是医生的教育培训系统有待完善。富有经验的医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手术习惯,要让他们接受相关的3D打印技术相对难度较大,而相对更有挑战和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则尚不具备主刀的尝试能力,这也给3D打印相关技术的推广带来困难。
第三个问题在于要实现医疗领域的商业化,3D打印的闭环尚未形成。要引进医用的 3D 打印机同样会带来一笔不菲的开支,医院是否有开放的心态愿意进行尝试。再者对于患者而言,传统的保守疗法也已经比较成熟。新式手术由于定制化的特点,成本较高且收费昂贵,也给它的推广带来了阻碍。
这三大难题正是3D打印技术进入医疗行业的巨大门槛,但大大也要给大家一点好消息,一些对未来3D打印改变正在发生: 1.标准和标准的制定机构 当一间实验室作出了图纸,需要拿出来共享时,会发现有太多的格式和标准了,因此,3D打印原型机这个领域看起来像是野蛮生长,毫无标准。而现在,中美等国的标准化组织正在为3D打印指定标准化规范。
2.开源的设计、配置和软件 当有了统一的标准后,3D打印行业将会迎来开源。现在,太多的团队注重提高自己的3D打印水平,在自我的闭环中发展。实际上,行业需要设备和软件的开源,在统一的标准下产生更多有用、高效、开放的创新。
3.教育教育教育 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首先是要对医生系统的培训,让医生们接受相关的3D打印技术,其次是对患者的教育,剔除患者对新技术的恐惧。这个方面不仅仅是医疗行业所要做的,更多还是在社会层面对新技术的接受。
总结来看,打印器官什么的还是太过前沿,短时期内得到广泛应用并不现实。3D打印最能得到用武之地的地方还是在制造其他器械上。但是,这个行业缺少一个有力的标准。而当标准确立,诸如后续的开源、资金、管理等问题便会不攻自破。 大大认为,3D打印也许不是万能药,但是可以帮助医疗界找寻拯救人类的方法。 (资料来源互联网) 1.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你最关心、最想看的内容版块,向大大表白吧! 2.如果您对“汽车、LED、手机、工业电子、物联网”这些领域感兴趣,您可以向大大发送消息表白,例如 “关注汽车”; 如果您关注的是其他领域,您可表白:“关注XX”,比如您对医疗电子感兴趣,您可表白:“关注医疗电子” - 奖项:大大将在全部发送“关注XX”信息的粉丝中抽取2名幸运儿送出礼品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