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种说法叫做“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不过好多人误解了这句话,闭嘴并不是目的,而是让自己说的话既有效率,又有分量。
很多人伶牙俐齿,但是意见却不受重视,没人把他的话放心上,唾沫横飞却一事无成。
有的人看似寡言,但是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能说到别人心坎里,一发即中。
话不多,就能少惹祸;张嘴就能切中要点,效率又提高了不知多少倍。
以上两点做到任何一点都不容易,又怎么才能同时做到呢?
以下是阿秀的分享:
怎么才能成为一个话不多但是分量重的人?答案就是多说!是不是感觉很讽刺?
我们看个例子:前段时间在绿公司年会上,马云向贾跃亭发难,跟马云强大的气场相对比,贾跃亭明显的有点紧张,且回答的磕磕巴巴。贾跃亭口才明显不及马云。网上铺天盖地的新闻标题都是“马云问倒贾跃亭”。 想体会这个蜜汁尴尬的先戳视频:
因为马云早些年是老师出身,口才是练出来的,这些年成了创业教父之后又到处演讲,其口才、气场、临场反应能力都远飞极少公开演讲的贾跃亭能比。
再如当老师出身的俞敏洪、罗永浩等人,无一不是口才绝佳。归根到底一个字:练。
为什么成为一个话不多但是分量重的人的人要多练说话?我们还是举个例子,一个国家是不是只有在国防力量强大的时候才有资格裁军、倡导和平?弱国谈裁军、倡导和平是不是看起来苍白无力?
说话也是一样,只有口才好的人说出来的话才会分量重,进一步才能少说话。如果口才不好说话还少,那叫沉默寡言。
因此想成为一个说话有分量的人先得多说,既可以在家里练,也可以多跟朋友聚会,多参加线下沙龙,尽可能的多多参与各种话题,既是锻炼口才,也是听别人如何发表意见,拓宽视野。
有人认为饭桌上多讲黄段子有利于提高说话水平,但是黄段子这种东西只适合低端局,而且讲多了会严重影响个人质感。
沉得住气的人才能成大事,说话多且分量轻的人往往沉不住气,话不走大脑就脱口而出,得罪人自己还不知道,久而久之就没朋友了。
说话之前三思,实际上就减少了你说话的总数量,也能让你的观点含金量更足。
因此说话前可以多考虑一到两个能让人装到心里带走的观点,而不是那些网上大家都在说的观点。这样既能锻炼你的说话能力,又能锻炼你的思辨能力。
以下三点可供参考:
公司杨总曾带职员小陈去见大客户张总,小陈就砸了锅。杨总和张总本来相谈甚欢,但是小陈为了在领导面前展现自我,并顺便结识张总拓展人脉,是不是的在两人之间插话。
但无奈身份不够,又没进入对方的圈子,小陈说出来的很多话在领导看来极为幼稚,且让人尴尬。两人对小陈的观感迅速下降。之后杨总再也不带小陈出门了。
因此发言之前先看形势,如果是对方地位比你高很多,那就多听少说;如果对方的谈话你不是很懂,就先听后说;如果对方聊的是是非,那你就只听不说;如果对方聊的是隐私,那就不听不说。
审时度势,善察人心的人才能够说话有分量。
说话有分量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就是别人尊重你。那别人为什么尊重你?因为你值得尊重。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喜欢偷奸耍滑、溜须拍马的人,怎么可能受人尊敬?说出来的话又怎么可能被人看重?
我们不做庸长的道德说教,我们提供三个在说话方面让别人尊重你的小tip
说话少且有分量的人在生活和职场上并不一定看起来那么受欢迎,但是却总是能够赢得大家的尊重,在关键时候也总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你有什么说话心得?欢迎你私信阿秀君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