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一的全家福

 小藏身馆 2016-10-28

这是目前能看到的宋家唯一一张每个人都在场的合影,摄于1917年夏天上海的家中。1904年宋蔼龄去美国读书时,最小的弟弟宋子安还没有出生。后来,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相继出国,宋家父母和六个孩子其实从来没有聚齐过,直到1917年夏天宋美龄与宋子文学成归国,宋家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团圆。六个孩子围绕在父母身边,拍下这张难得的照片。已婚的两个姐姐没有叫上丈夫一起,蔼龄也没有带上她的两个已经出生的孩子。照片上每一个人的神情都是坦然和安宁的,是生处幸福家庭中的人应该有的神情。虽然那时的宋家只是上海滩上普通的富裕人家,远没有十多年后的显赫。坐在镜头前的人没有谁会想到,这张照片将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家族合影。

照片上,宋家父母并排坐在儿女们中间,脸上都闪烁着喜悦,六个儿女都在身边,一起拍下这样一张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照片,应该是他们很久以来的心愿了。当年,他们不分男女把孩子送去美国念书,注定就要比普通的父母承受更多的分离吧。而从小训练孩子坚强和自立的个性,安排他们去往美国受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父母的这些良苦用心是不是已经定下了家庭聚少离多的基调。因为,在每个个体都极为强大和独立的家中,彼此间的相处是很难的,何况父母的选择与影响已将孩子的命运与中国革命系上了难解的环扣,后来,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也被刻上政治黑暗的烙印。

拍下这张照片时,宋爸爸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他支持了一辈子的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此时还遥遥不见在这片土地上实现的??光,不过让他欣慰的是,他终于等到了儿女们的学成归国。当年夫妻二人精心培养的孩子已经长大,在个性和学业上都让人骄傲,这应该是他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最大的安慰了吧。凭着父亲特有的敏感,他也许能预感到自己的孩子将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出重要作用,但很难预料到他们甚至将改变中国历史的进程,成为近代史上最耀眼的角色。而伴随于此的,还有孩子们之间因分裂带来的痛楚,以及相当长时间里弥漫着的关于这个家庭的种种谣言与中伤……如果能清楚看到孩子们和宋家的后来,一向重视亲情与名誉的父亲,内心是自豪呢还是哀伤呢。

照片中,宋妈妈的脸上露出少有的笑容。没有比孩子们都聚在身边更让母亲高兴的事了吧。但是这次的团聚给她带来的欢乐并没有持续太长。她很快就将失去丈夫,一个人迎来家族的显赫,以及孩子们的分道扬镳。然而宋妈妈是一个内心强大的母亲,即使儿女们到后来已经各择其路,她也努力维护家庭的团结,从未使孩子们失去家庭的纽带。即便她的儿女们都是如此的强大和独立,她依然是他们人生之旅的精神港湾。宋美龄曾在母亲去世多年后回忆:“母亲的死对她的每一个儿女都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但是对我的打击也许最重,因为我是她最小的女儿,曾经深切依赖她而不自知。”

坐在父亲前面的大女儿宋蔼龄,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在三年前嫁给父母都满意的孔祥熙,很快就有了一儿一女,第三代的到来想必也给宋家带来了欢乐。蔼龄曾担任两年孙中山的秘书,结婚以后也还专程去日本协助他工作。后来她渐渐把重心转向自己丈夫的前程,因而也就离孙中山所追求的梦想越来越远。在这张照片中,仅从外表上看,蔼龄此时跟她两个妹妹的差距已经很大了,不仅仅是因为胖。曾经意气风发的光芒已在她身上逐渐隐去,她慢慢成为了精明能干的孔夫人。

二女儿宋庆龄坐在最右边,精致的脸庞,美丽的大眼睛,她无疑是所有人中最美的。也许只是巧合,她坐的位置好像与家人略微有些距离,给人一种分离的预感。两年前,她违背父母心愿去日本与孙中山结婚,给父母带来巨大的伤害。后来父母虽然原谅了她,并补上了一份嫁妆,但彼此之间的相处也许再也不能如从前那样亲密。其实在拍下这张合影之前,孙中山已南下广州组建军政府了,庆龄没有跟随,想来她是留在上海等着留学归来的弟弟妹妹,等待家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聚。这样专程为亲人的停留,在她的一生中也是很难得的。只是她不知道,她的婚姻只是她与亲人们渐行渐远的开始,后面她还会为着心中的信念越走越远,再也无法回头。

坐在蔼龄庆龄中间是宋子文,虽然宋家在培养孩子上并没有重男轻女,但是做为家里的长子,父母应该还是对他寄托了更多的期望,合影中他也是坐在最中间的位置。刚从美国回来的他,对自己一生的事业,对自己将为父母为家庭所尽的责任应该都有过思考。遗憾的是第二年宋爸爸去世,他失去了事业上最重要的引路人。镜头前的他应该预料不到等待着他的将是生命中相对黯淡的几年时光,事业上的挫折,得不到喜欢的女孩家里的认同,想来是很刺伤一个男人的自尊心的。但他更无法预料的是,在二姐的推荐下,他的人生在6年后迎来转机,并在31岁就成为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处于权力的中心。他在后来的岁月里一直用心关照此时坐在他身边的二姐,既是心疼她过早失去了丈夫与家庭的温暖,也是感激她当年在他最灰暗时刻的帮助吧。尽管即使是在他任行政院长期间,他的二姐也从来没停止指责国民政府。

母亲身后是小女儿宋美龄。在与父母分开整整十年后,她终于又回到家中,可以想象一向重视亲情的她是多么欢欣。拍完这张照片后的日子里,她将照顾生病的父亲,协助母亲料理家务,辅导小弟弟功课,也参加各种社交。那段时间她写给朋友的信有家庭团聚的欢乐,以及如何尽其所能适应家人的生活节奏。信中提到她的两个姐姐时,都是钦慕的语气,她们都是当年的她心中的role model。只是,这个在当时看来最为普通的小女儿,并没有像很多跟她家庭背景相似的姑娘那样,将自己的一生浪费在庸常的家务与社交中,她一生最耀眼的光芒,要等到十年二十年后才会慢慢绽放。但是不管她处于什么地位,家人始终在她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曾看到有网友转引她晚年身边护士的回忆,她在生命的最后很多人和事都忘记了,只认识身边的孔令仪,老相册上她的父母与兄弟姐妹,当然还有蒋。他们都是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

父亲身后是二儿子宋子良,他是六个孩子里相对默默无闻的那一个。拍摄这张照片时,除了庆龄已经嫁给孙(当然那更多意味着动荡与漂泊),其他孩子都还只是普通人。子良和哥哥姐姐的距离将在后来的日子里因为种种因缘际会进一步增大。他们的年龄相差并不大,有那么多能干的哥哥姐姐在前面,不知道对他来说,更多的是压力还是轻松感。其实对于一个家庭,如果每个个体生命都成长到特别强大,所投身的事业又在同一领域,立场甚至利益又有所对立,是很容易有矛盾的。因此,跟强大的哥哥姐姐们不一样的弟弟,其实也是被大家所需要的。

小弟弟宋子安坐在最前面。照片上的哥哥姐姐都已经是大人了,但他看上去还完完全全是一个小孩子。子安的成长伴随着哥哥姐姐们的出国与归来,以及宋家在中国政坛上的崛起。做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他肯定得到能干的哥哥姐姐们的诸多照顾。但他反过来又以小弟弟的身份,在后来发生两次分裂的家庭中多次协调哥哥姐姐之间的矛盾,安慰远离亲人的二姐,这其实更为难得。普通家庭在父母去世后都是“长兄如父”“长姐如母”,维护弟弟妹妹之间的团结与大家庭的亲情,而在宋家,却是这个最小的孩子做得更多。照片中的子安是那样稚嫩,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也是家中性情最温和的孩子,大家都没有预料到,除了父母之外,走得最早的竟然会是小他们那么多的弟弟。很多年后,已经与家人失去联系的庆龄还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起子安:“他最理解我”,“他是我多好的弟弟,他从不伤害任何人”,“只要一想到他的去世,我就忍不住掉眼泪”。

拍下这张照片时,所以人应该都在为这次难得的团聚而开心吧。当时没有人能想到,这样的团聚竟会是他们家中仅有的一次。而这张唯一的完整合影,事实上也成了为分离而拍的照片。在拍下这张照片不到一个月,庆龄就南下广州,第二年五月他们的父亲去世。父亲的去世在宋家是一个转折点,虽然当时没有人真正明白。六个孩子从小在父亲的爱国主义教育下长大,他的政治理念一直深深影响着是他所有的儿女们,而他的去世,也是他的孩子们确立不同政治立场的开始。宋家在后来的日子里,伴随中国政治的变幻不定,分裂是远远多于团圆的。他们也曾因种种原因再次聚在一起,也留下了不少照片,但是每个人都不可能再有拍下这张全家合影时的心情了。到最后他们越走越远,各自天涯,连拍一张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普通照片也是不可能的事了。想起庆龄身边的人说她晚年喜欢一个人静静看过去与家人的照片,想起美龄在二姐去世后拿到相关纪念图册时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旁若无人地翻看了两个小时,那时的她们,看到这张全家人唯一的完整合影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