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蜂蜜的理化性质

 爱琴海8ud2i6vj 2016-10-28

蜂蜜的理化性质

2015-08-06 02:41

蜂蜜的理化性质

蜂蜜的理化特性有:蜂蜜的比重、蜂蜜的色、香、味、蜂蜜的结晶、蜂蜜的吸水性等。


1. 蜂蜜的比重成熟蜂蜜的比重为1.401~1.443。一般 500克水的瓶子可以装700多克蜂蜜。


2. 蜂蜜的色、香、味。不同蜜源植物的蜂蜜,其色、香、味都不相同。蜂蜜的颜色由水白色至深琥珀色。如果蜂蜜中的矿物质尤其是铁的含量高,就呈深颜色。花粉色泽深和含量多,也会加深蜂蜜颜色。蜂蜜结晶后的颜色比结晶前要浅一些。

  蜂蜜气味与花香味基本一致,例如丁香蜜具有丁香花的清香,洋槐蜜具有洋槐花淡淡的清香气味,枣花蜜有浓郁的枣花气味。一般是,浅色蜂蜜芬芳爽口,深色蜂蜜味道浓厚。


  3. 蜂蜜的结晶。蜂蜜具有结晶的特性,特别是在秋冬春季温度在13-14℃时,最容易结晶。澄清透明的蜂蜜,由朦胧而浑浊,逐渐凝结成固体,或形成大小不等的颗粒,就是蜂蜜的自然结晶。

因为葡萄糖具有容易结晶的性质,而蜂蜜又是葡萄糖的过饱和溶液。新生产出来的蜂蜜看起来是澄清透明的,但如果用显微镜观察,便可以看到葡萄糖小晶核的存在。在条件适宜的时候,这些极小的结晶核便逐渐增多、长大,成为结晶母体,并彼此连接起来,十分缓慢地向下沉降。所以,容器下部的蜂蜜结晶较快,并逐渐向上发展,最后整个容器里的蜂蜜就会结晶成一体。这时蜂蜜中的其他物质,就成为极薄的一层,包在葡萄糖结晶粒的周围。

蜂蜜结晶的趋向决定于蜂蜜结晶核多少、贮存温度、含水量多少及蜜源种类等。凡结晶核多的蜂蜜,结晶速度快,反之则结晶速度慢。含水量少的成熟蜂蜜,其溶液的过饱和程度高,比较容易结晶;含水量多的不成熟蜂蜜,因溶液的过饱和程度低,不容易结晶或仅出现部分结晶。有个别蜂蜜因结晶核含量较少,长时间甚至永远都不结晶。

蜂蜜贮存在5℃~14℃条件下,不久即产生结晶现象;温度高于27℃时,蜂蜜不容易结晶;将已经结晶的蜂蜜加热到40℃~60℃,蜂蜜会重新融化成液体。蜂蜜结晶是一种物理现象,结晶以后,虽然从液态变为固态,颜色也变浅了,但是蜂蜜的质量包括含水量和其他成分均没有变化。

缺乏这方面知识的人,往往以为结晶蜂蜜是干的,而不结晶蜂蜜是稀的;有的人则认为蜂蜜结晶是掺了白糖,不纯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在蜂蜜中掺了白糖,一般呈现沉淀现象,用手捻一下有砂粒感,不易捻碎;而纯正蜂蜜结晶细腻,手捻如动物油般无砂粒感。


  4. 蜂蜜的吸水性。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如果蜂蜜暴露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空气中,蜂蜜就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蜂蜜的浓度降低,容易发酵。因此,蜂蜜要密封贮存。


  5. 蜂蜜的抗菌性。成熟的蜂蜜,含有酸性物质和高浓度糖类物质,因此具有很强的抗菌性。试验证明,蜂蜜不但能抑制细菌和霉菌生长,并能杀死细菌和霉菌。人们在古埃及金字塔里发现已密封贮存5000多年的两坛蜂蜜,仍然品味纯正,这与蜂蜜抗菌性有很大关系。因此,蜂蜜在常温下密封贮存即可。


  6. 蜂蜜的发酵性。不成熟的蜂蜜,水分含量较多,在温度较高时,酵母菌就能在蜂蜜中生长繁殖,分解蜂蜜中的糖分,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发酵的蜂蜜失去了原有的芳香气味,带有酒味和酸味。对轻度发酵的蜂蜜,可以隔水加热到60℃左右,保持半小时,就可杀死酵母菌,去掉上面的泡沫,然后密封贮存。发酵严重的蜂蜜,质量已经发生变化,不可食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