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赟视角:最后一课,致敬伟大的对手李龙大

 敬人畏命 2016-10-28

1.双塔奇兵

李俊慧的杀球很有特色,他可以做到在任何区域都一步起跳下压,这对于防守方来说不啻为一种很大的压力。

但我认为不能只从单一方向思考问题,当前流行的防守方式,是挑平高球而不挑高远球,目的是为了压缩对手的动作时间,和限制对手的回球角度。具体说,就是球很低,如果你不快点杀就没有高点了,同时也将失去进攻的连贯性。

这种半高不高的球,是不怎么好吊球的,吊球容易高和慢,一旦控制不好,防守方立即冲网强攻。另一方面,杀这种半高不高的球,又不会太尖,有利于防守方迅速进入抽挡。

(摄影:唐诗)


印马日韩四国的男双大致都是这个路子,可见这种防守是行之有效的。但我们应该看到,东南亚球员普遍身材矮小,因此他们长期形成的回球习惯,针对的都是和自己身高差不多的对手。

李俊慧刘雨辰被业界称为双塔组合,那么他们和东南亚球员对抗的时候,往往是三楼对一楼的局面。这给对手带来很大的麻烦,因为那些所谓的限制性挑球,到李俊慧这里反而成了投其所好,可以说李俊慧就是杀这种半高球的专业户,所以这也是一种惯性思维的弊端。

2.最后一课

  

我们来看昨天韩国公开赛男双决赛首局5:4的这个球。


双塔先获得上手进攻机会,刘雨辰在此球中有两次正手区放网,图1是第一次。观图可见刘雨辰站位非常好,中线偏左,明确的头顶区封网意识。

但李俊慧接下来这拍杀得就不够准确了,他选择大力杀柳延星的反手位置,目的是希望柳延星反手回抽最顺手的直线,这样正好把球“杀给前面那个人(这正是小唐同学欠缺的能力,这是题外话)”。但柳延星的防守不给力是大家都知道的,他接这拍球的点非常靠近身体,也就是被憋住了,所以他回的这个“变线”完全是被迫的,却因祸得福的回到了空档上。

正确的攻击点应为韩国队右侧边线,也就是柳延星的残废区,这样他就只能回抽给刘雨辰了。

刘雨辰这个放网是软手,他当然明白我们上面讲的是理想结果。这个放网遵循的是自己不起球和让对方起球的简单规律(但掌握简单规律就赢球是那些洗掉注册的人在业余比赛里干的事),如果在网前仅仅能做到让对方挑起来,就不是顶级球员了。

刘雨辰此球中的两次放网,都被李龙大快速上网推直线,他贯彻的是韩国男双低点也要将球尽快引入平抽挡的第一原则,图1中的第一次由于柳延星之后没有连贯到位,再次起球,李俊慧刘雨辰得以继续进攻。




图2是李俊慧的二次进攻,这拍杀得就很好,让刘雨辰原地得到了封网,但刘雨辰的这拍重复了图1李俊慧的错误,李龙大再次选择了和图1相同的回球路线。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同侧进攻队形中的右区中前场部分是一个安全区域,这里离进攻方的两个人都最远,并且在攻方来接球时要照顾到后场和左区的大片空档,因而不会有太多的回球选项,事实上刘雨辰的放网也说明了这一点。

不妨借鉴一下阿山亨德拉的进攻套路:他们在处理杀球之后的第一次封网的时候,基本都会选择连续攻击接球人,并且是一左一右的扑压,那么接球人要在速度很快的情况下,正、反手连续转换接球,就很难摆脱防守了。想看这招,请回看2015年的世锦赛男双决赛,那场球败在这招之下的,正是今天的主角李龙大同学。



图3中我标出了李龙大的冲网路线,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我讲过右侧球员冲网进位的问题,这种叫策应跑位,无论是否接球都会制造进攻机会。

当然李龙大还是体现了精确的出球选点,他再次推直线的这拍,形成的是自己的进攻落位和刘雨辰的防守不落位。同时在李俊慧接球时形成中国队反手区的大片空档,所以这拍是明推李俊慧暗攻刘雨辰,而李俊慧的直线抽球又是遵循攻反手的简单规律,但这回柳延星不需要移动,他的最后一拍打在刘雨辰身上,完全实现了李龙大的战术意图。

致敬

小小的细节,体现顶尖高手的老道,和年轻人的火候未足,这正是双打的巅毫之妙,是喜爱双打的人最高级的乐趣所在。双打人多年来孜孜以求的,就是这种功在毫厘利在千里的细节,又以此为根本,演化出各领风骚的求胜之法。


很可惜,作为在双混两方面都有极高造诣的球员,李龙大完全说不上是老将,但论资历也确实很少有人能出其右了。他征战国际赛场多年,极少有大伤病,可谓之疾风劲草,战绩卓著而且球的内容丰富精彩,是有面子又有里子的沉底好货。


今天我向伟大的对手李龙大致敬,祝他的明天会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