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IY旋翼机

 Ycp2016 2016-10-28

作者:中国旋翼机网站 会员 sjzhou

现在的滑油泵与发动机同步工作,这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并无大碍,但是在发动机启动时就不一样了,由于重力的作用,润滑油在发动机停机时又回到了油槽,摩擦副的表面比较干涩,因此发动机在启动时的磨损是比较大的。

未来的滑油泵要求能够在发动机启动前先行建立足够的机油压力,以最大限度的减小启动磨损;在高转速到来前先行建立足够强的油压并维持,以保证高转速的可靠运行。

能够满足这样要求的油泵必然是受电脑程序控制的电子泵,进一步说应该就是直流变频电机和泵封装在一起的总成。更高要求就该是直流伺服电机带动的泵了——可靠,不丢步的强力运行,达到润滑最佳化。

电子泵有什么好处呢?

1、故障自我诊断:变频器可以检测电机的运行参数,具有故障自我诊断能力。

2、维修方便:是一个靠近油槽的相对独立的总成,如果设计合理,拆卸安装都比较方便。

3、数学模型建立后,油压的运行数据可以从电流的变化中直接取得。发动机ECU程序编写可以直接取油压对应的电流值来作为监控参数。

4、最大的好处还是与发动机的工况有最好的匹配。

相关讨论:

讨论一:雄鹰

我认为还是现在的方案好,刚起动有余油在上面又是低温低转速,不会磨损的,高温高速浓度下降是磨损再严重的时候,用其它方式故障多,润滑糸统可不是开玩笑的,与发动机报废是同步的,工程师门是不会去改变的,飞溅式润滑方式多可靠,至今一直不变是最方便的,也就是说零故障,楼主所说的电子泵和控制线路,天下没有永久牌的产品,至今人类生产不出来,一但润滑糸统故障发动机就同时报废,全球这么多工程师难道没有一个是聪明的,所以说你想到其一没想到其二,考虑不周,听我一句,说句你不爱听的话:别想出风头,论谈里面人多高手也多让人笑话的。

我们国内有这么多进口汽车摩托车,德国日本技术总算最好吧,就说国内使用的包括进口和国产的,有那几个发动机润滑方式采取这种方案,某一种发动机是采用这种方式不一定就是合理,加个机油泵、压力开关造价并不高,为什么名牌车发动机都不采用呢。哈哈我也是无聊,我随便说说。[

作者回复:

1、通常情况下,简单意味着可靠。这个是无可辩驳的,多个零件就多个故障点吗!

2、极限情况下,可能和一般情况有所不同,工艺水准的提高导致了复杂的也可以比简单的可靠,在不同的品牌型号之间,ROTAX的增压四冲程比Kawasaki二冲程的复杂很多吧,您能说罗塔克斯没有川崎可靠?!先不要吧价格问题牵扯进来。

3、远离极限工作状态(调校),不可靠的也可以可靠,对吗?

4、在下看来ROTAX之所以贵为老大,功率Kw/kg重量比大是一个原因,根本上更主要的功率Kw/kg重量比和可靠性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5、使用复杂的电控滑油泵,可以提高极限工作点。

6、如果说航发极限工作点对可靠性来说是主要问题,电控滑油泵的复杂性是次要问题,那么我的观点是站的住脚的。

7、 滑缸/涩缸 胀缸/爆缸

滑缸:摩擦副表面具有完整的润滑油膜。滑缸的特征在于:运行顺畅——燃油的消耗的增加与曲轴出力的增长是协调的比例关系。

涩缸:摩擦副表面的润滑油膜不完整(油膜开始出现不完整的对应曲轴转速点,对发动机的性能标定有很大意义),存在不很严重的干涩摩擦。涩缸的特征在于——随着燃耗的增加,曲轴的出力也是增加的,但是不成比例,因为干涩的摩擦消耗了能量。

胀缸:油膜不完整程度大,活塞温度超过允许温度,热变形严重。其特征在于:随着燃耗的增加,曲轴的出力不增加,甚至减少。早期的胀缸,如果切断供油,随着温度的下降到正常温度或者以下,发动机能够恢复正常运行。

爆缸:爆缸是一种急剧的胀缸过程,发动机一旦越过最后的热平衡点处于这一进程中,这时的润滑油膜,大多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而变得极不完整。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时,即使切断燃油供给,温度依然急剧上升,在很断的时间内完全爆缸卡死。以汽车为例:切断燃油后,虽然活塞顶部没有了热源,但是车身的动能通过轮胎—传动机构—变速器传到曲轴,曲轴上的动能通过连杆拉动活塞急剧发热,直至完全爆缸卡死。

———引用自本栏《心脏之心脏 性能之基石 可靠之保障——略说发动机的冷却与润滑》

讨论二:haijian123456

启动前的干涩可以用蓄压器存储上次工作室的油压通过电磁阀对机器进行预润滑,发动机工作时在箱内存储滑油以备下次启动之用。也可用外置的电动滑油泵进行预润滑,启动后停止。常规化油泵与发动机同步就意味着低速都低速,高速都高速。有自适应特征。电子检测滑油压力即可向电脑提供信息,其探头简单可靠技术成熟相对便宜,没必要用更贵更不可靠的电控泵。机-电-机 两次能量转换损失也是两次。

作者回复:

电磁阀加蓄压器的方案倒是值得考虑的,就是储压保持时间多久呢。如果1/2压力的保持时间有30天就好了,我也考虑过这个方案的呢!

DIY旋翼机---了解发动机的冷却与润滑

投稿,合作,探讨,请加小编微信

小编微信号:qinghangwa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