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讯新闻

 timtxu 2016-10-28

PC无药可救?微软苹果各自给出答案

2016-10-28 腾讯数码195评

00:00 / 01:22:14
294M
重新播放
01小时22分14秒 294.0M
0:00:00
上次观看至{$min}{$sec},正在为您续播
跳过广告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跳过该剧广告 广告剩余: 10
【剩余 则广告】 您是尊贵的QQ会员 秒后跳过此广告
详情点击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免除该部电视剧的广告,请您谅解!
我知道了!
分享
10广告详情

视频:2016苹果Mac新品发布会实录中文字幕版,时长约1小时22分14秒

腾讯数码讯(周硕)连续两晚通宵达旦,我并没有因此感到疲惫。作为科技行业从业者,反而在微软Surface Studio一体机和苹果新款MacBook Pro的双重刺激下有一种久违的淋漓畅快。微软用它惯用的棱角划破业界长久以来的沉寂,苹果则在擅长的科技与人性的魅力当中寻求完美融合。都说PC行业已是过气黄花,下午4、5点钟的夕阳,如果不是微软和苹果还在相爱相杀彼此相望,恐怕整个行业早已迷失方向。

一台摆在桌上干活的机器需要蜕变

PC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它早已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但手机、平板、VR,智能设备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数码设备正在占据人们的生活,取代PC的部分功能。结果几十年发展下来PC还是那个PC,一台摆在桌上干活的机器,只不过看起来似乎它比从前更多了些老骥伏枥。根据IDC和Gartner两家知名调研机构最新的数据,2016年Q3全球PC出货量依然在持续下降。IDC给出的Q3单季度同比下降3.9%,而Gartner似乎更悲观一些,同比下降5.7%。参照之前两个季度照这种趋势来看,全年出货量下降几乎是必然。我甚至对PC出货量下降这件事儿已经有点麻木了,因为我已经不记清这是第多少次看到出货量在下降的新闻了。

硬件的东西可以说是PC几十年发展的核心要点,PC产品的迭代与摩尔定律保持着高度一致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摩尔定律已经变得脆弱,从另一面看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契机,硬件为核心的行业发展情况也正在发生转变,这是微软、苹果以及所有PC厂商都在探索和追寻的命题——如何从设计角度让一台电脑变得更好用?

其实这种情况早在2011年英特尔推超极本,再到后来的2合1概念的过程中就已经在明显发生的。英特尔希望通过带动厂商对于产品设计上的创新来带动行业以弥补即将到来的摩尔定律的失效。

于是,联想Yoga、微软Surface Pro系列,一大批我们前所未见的设备重新定义了桌面笔记本的形态。紧接着基于Yoga的360度翻转和Surface Pro的磁吸2合1设计为蓝本的数十款模仿机走进了市场,打破头去争抢属于联想和微软产品创新所泛出的耀眼的光晕。

真是可惜,大部分人只是把眼中惊艳的光芒化为模仿和抄袭,而真正的成功者此时已经在思考:PC的下一站是哪?

微软苹果相爱相杀各自给出答案

由于多年以来的发展轨迹不同,微软和苹果虽然同为行业翘楚,但实际上它们在行业当中的

角色完全不同。这从连续两天的微软和苹果发布会上就看得一清二楚。

虽然本次发布会,新款硬件将是绝对主角的信息早就流传开来,但你可以看到微软发布会开场首先讨论的是什么?依然是Windows 10。是的,作为一个以Windows起家的巨头来说,Windows 10才是它们在市场当中最核心的价值体现。所有的服务开展、所有的硬件支持、Xbox Live的融合、游戏DX12效果、HoloLens增强现实,这一切都需要Windows 10。

首先在Win10这个产品的层面上,微软是行业的灯塔,是世界上绝大多数PC产品内置系统发展的方向。这就好像领导上台发言,通常来讲会先讲一下这一年来部门内部的工作进展,工作环境改善,工作重心变化。如此一来下面的人立刻就懂了这一年的大方向。然后再去谈具体哪些环节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那么微软在Win10上有哪些突破?由于Windows系统不仅面向个人消费者,也同样需要对行业发展负责,需要对下游的OEM厂商有所指引,需要前瞻的眼光提前布局。所以,你会看到微软在明年即将更新的新版的Win10当中整合了对3D的全面优化允许用户创建并且3D打印输出这些图形,对增强现实全面整合,进一步完善了Xbox的细节功能增加了符合趋势的增加了游戏直播的功能。这其中有对个人用户使用体验的考量,而仔细想想其实更多得都是考虑发展的功能升级,普通用户目前会接触到3D打印,有可能买一台HoloLens吗?其实还没那么快。

最值得说的就是微软在介绍HoloLens演示的末尾,还特意拉来了五大PC厂商为其增强现实技术提供更廉价的硬件支持方案,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扩大Win10和微软增强现实的影响,明摆着,这是一种大哥带着小弟闯江湖的套路。

再看昨晚的苹果发布会,舞台还是差不多的舞台,但是气场就截然不同,我脑海中出现的是一位拥有华丽剑法的侠客英气逼人,情到浓时拔剑亮出一道寒光。潇洒自在,任我随性。

新的MacBook Pro最大变化之处还要说是Touch Bar的加入以及独断专行的4个USB Tpye-C接口设计。Touch Bar体现出来的是苹果不同于其他任何厂商的独立思考,而4个USB Tpye-C接口试问除了苹果之外,还有哪一家敢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做这么大尺度的冒险,利用自己的设计垄断试图逼迫行业向前踏步前进?所以我说即便是如今经理人出身的库克掌权,盈利能力已经高于一切的苹果,在对待Mac这个老本行的时候,依然信心十足充满侠客精神的气质。

与之形成比较鲜明对比的是,苹果至今没有涉足VR和AR领域。这个领域作为一个尚且没有受到市场验证的领域,苹果对待它的态度依然是非常谨慎的,这与本身背负了整个行业仰望目光的微软有着根本的区别,毕竟推动未来领域发展,这还不是一家产品创新驱动的公司:苹果需要考虑的必要课题。

不管是带头大哥带领行业共同前进,还是侠客潇洒自在任我随性,在行业发展和产品创新的这条路上,他们却有着一种相似追寻。

在硬件创新这件事儿上 它们有种执着追求

虽然微软和苹果所处的行业身份不同,但是在硬件创新这件事儿上,他们都有着执着的追求,而且有意思的是微软和苹果的PC道路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苹果Mac电脑推出之初坚持自我的发展模式,以至于乔布斯被赶出公司,后来重新回归走向巅峰的故事,不是都写成书,拍成电影了吗?!想必不管是不是圈内人也都早就有所耳闻。在这里我就想再说说微软,作为一家以软件和系统服务起家的公司,在硬件这块一直以来真的是挺软的。

回溯历史,除了Xbox游戏主机和像IE3.0这样的经典鼠标之外,你几乎很难找到微软做成功的产品。做播放器Zune跟苹果对着干,产品一连出了三代,最后以惨败收场。收购巨头诺基亚,希望借此让Windows Phone在江湖上确立地位,目前也几乎是一败涂地,濒临退市。甚至是Surface产品前两代初期,产品不被市场和用户认可,到了巨亏17亿美元的局面。我最服气的是,微软始终没有放弃,终于在第三代Surface Pro开始扭亏为赢,直至我们今天看到的全新的Surface Studio。

点击播放GIF/4295K

虽然这款产品在发布会之前,就已经被传闻确立为这次发布会的主角,失去了不少悬念,但真的在发布会上见到产品的一刻,尤其是看到产品宣传短片的一刻,我还是被深深震撼到了。

估计此刻五大PC厂商以及深圳华强北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推出类似产品了吧?!

如何与人交互 它们坚持各自立场

点击播放GIF/2442K

在我看来,微软和苹果似乎已经成了如今这个后PC时代难能可贵的创新典范。但是对于具体产品如何创新,在PC产品上应该走什么样的交互逻辑,微软和苹果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微软依托开放的Windows 10系统,自始至终推崇人机触控交互,与其说是推Surface Studio比如说是推这样一种人机交互概念。而苹果则恰恰相反,在封闭的macOS当中完全不去做触控屏PC,而是基于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用户的揣摩创造了Touch Bar。

从Win8系统开始,系统能够适配所有触控屏幕,这给了PC以触控使用的可能。后来的2合1兴盛除了仰仗英特尔提供超低功耗的处理器之外,更多的因素要归功于Win8系统乃至如今Win10系统的支持。甚至在Win8初期,微软为了促进PC、平板、2合1进入到触控时代,在设计上还走过不小的弯路。所以从一开始来说让PC能够触控,这就已经被写到了发展的必修课本当中。

微软的Surface系列产品也是一直按照这个路子走过来的,而今天Surface Studio结合了一体机的形态,更是将触控人机交互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Surface Studio拥有目前市场当中前所未有的轻薄屏幕,它的厚度仅仅只有12.5mm,灵活的定制化的支架能够允许屏幕在20度和90度之间平滑转换,让用户在普通一体机和桌面绘图工作站之间形成切换。虽然产品形态很不一样,但是微软用Surface Studio这样的设计语言保持了与Surface Pro概念的一致性,普通使用与触控为王两种使用模式兼得。

说到这,我就想起2年前联想推出的一款叫做Horizon 27的一体机产品了。那款产品明显能够早2年走这么一个普通使用+触控为王的两种使用模式说明了联想有时候是能蹦出有意思的想法的。但是最终产品竟然是所有硬件全都堆在屏幕里,导致机身超过10cm,已经厚得不堪入目了,后面还要支一个笨拙的支架,真是理念上的先驱,工业设计上的笑柄啊!

回到Surface Studio,除了这个屏幕灵活变化的概念体现了微软坚持的触控交互思路之外。这次带来的Surface Dial配件更是能够给专业用户带来极致的绘图体验,别看是一个小配件,但是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微软系统内建了对它的支持,所以它实际上带来了Surface Studio与市场上任何一款产品都不一样的体验,即便其他PC厂商能够很快模仿Surface Studio的样子做出差不多的产品,Dial依然能够让Studio保持独特性。

并且,你很难说Surface Studio是一款普通消费级产品,高达2万+的售价,肯定只有极少部分专业用户才会去考虑。

所以综上,微软与其说是推Surface Studio这款产品,不如说是推一体机变成绘图工作站这种概念,像Surface Pro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发展。而Dial小配件的加入,让Studio又保持了相对独特性,不那么容易被取代。微软真的在这款产品上花了很多心思,也很聪明。

我们再来看,苹果是如何理解PC与人的人机交互问题而创造了Touch Bar的?

点击播放GIF/1381K

众所周知,苹果是不在PC上面做触控的,因为苹果认为触控本身就是专业用户影响专业操作的交互方式。在不稳定的笔记本屏幕上戳戳戳的多令人厌烦!而且macOS出色的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苹果PC产品没有触控屏幕的不足。而如今Touch Bar的出现,你可以简单看成是它对功能键替代,但是进一步说,这是在坚持自己人机交互思路的同时,去补足没有触控的短板。

首先,整个Touch Bar采用的是Retina显示触控屏,而不是单纯的固定功能触控条。这意味着系统可以根据当下的运行场景,目前的应用使用情况,去变化功能条的控制功能,你可以使用Touch Bar去剪辑视频、更快速的遍览照片。对比上周罗永浩发布的锤子M1,这个Touch Bar相当于新款MacBook Pro的“One Step”。不同的是,One Step打通的是应用之间的隔膜,而苹果的Touch Bar打破的是应用和系统的快捷操作方式。典型的移动端设备开发的思路到PC端的成功移植!

点击播放GIF/3988K

其次,集成了它更多可能性的指纹识别,可以刷指纹登陆,也可以刷指纹购物。去年开始苹果推了Apple Pay,在国外地区风靡的速度非常之快,而现在苹果想要做的就是把Apple Pay移植到笔记本产品上面,让用户在电商购物等环境下,也能够像在手机上支付一样便利快捷。将指纹识别与Touch Bar融入在一起,多妙的想法!于是Touch Bar得到了功能性的极大扩展。纵观整个产品Touch Bar的创新,苹果都是在利用自己擅长的移动端产品交互思路向PC端转化,将擅长的人性揣摩,Touch ID需求的必要这些因素相结合的产物。

至于4个USB Tpye-C接口……苹果的确是任性了一把……普通USB接口已经耽误了苹果自己的产品研发进程,影响了产品厚度。这么做也是想逼着行业抛弃传统USB接口吧。

微软、苹果给PC厂商的几点启示

现如今,随便什么品牌什么产品都特别擅长讲故事,张口闭口跟你大谈特谈创新,一点点小的创新点都能被肆无忌惮吹嘘上天。讲真,有时候听了我会觉得挺脸红的。拜托抬头望一望苹果、微软谦虚一点吧。目前PC行业的发展态势来看,五大PC厂商很难做到向苹果和微软一样创新,原因很简单,它们需要用机海产品线保证市场份额,赚取利润。所以就创新这件事儿,从出发点五大PC厂商就处在落后位置。即便如此,微软和苹果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如果真的想创新做出好产品甚至是明星级产品,我想在当下这个后PC时代节点上,把产品硬件做好的同时有3点至少是不可或缺的:

1、使用模式和交互方式的创新,微软能够在Surface Pro上扭亏为盈大获成功,能够让全新的Surface Studio在普通一体机与专业绘图工作站之间切换使用,惊艳世人。这要归功于对于创新触控交互方式的把握。

2、对用户潜在需求的揣摩,很多情况下设计者总是有一种主观视角作祟,无法真正了解用户想要什么。在MacBook上集成Touch Bar和Touch ID,满足了用户触控辅助工作和在电脑端移动支付的需求,来自于苹果最擅长的对用户潜在需求的把握和揣摩上。

3、好的工业设计,包括外观设计和硬件设计。PC发展到今天,硬件已经不再是用户购买与否的绝对核心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像我这种外观党,不会允许一款丑陋的产品出现在我的生活当中。即便价格低廉也不应该成为借口,因为低廉有低廉材料的设计,关键是你得让用户看见真的有设计。无法想象如果这次发布的Surface Studio即便功能完全保留,但却是一款外观丑陋的产品,会遭到怎样的吐槽。

推荐:关注腾讯数码微信官号(ID:qqdigi),带你玩遍各种潮酷新品,前沿资讯、一手评测、视频搞机、趣玩直播,还有各种新奇玩儿法。什么茄子黄瓜不能吃只能拿来用?OPPO新机不拼配置全靠它?你每天为什么不用换裤衩?锤子发布会现场1万人险遭“灭口”?答案都在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