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声大师罗荣寿的艺术人生(一)

 欲淡定从容 2016-10-28

罗荣寿1918—1995),男,相声演员。北京人。从八岁开始,跟他的舅父、著名相声老艺人赵霭如学说相声。学艺七载,十五岁出师从此开始他的艺术生涯。

罗荣寿出师之后,即和王凤山高凤山赵玉贵等人搭伙合作,在北京宣武门平民市场据地说相声。平民市场撤销之后,又和孙宝才王长友郭全宝等,在北京各庙会一起合作,表演相声、双簧、太平歌词。过了不久,又与白全福、高凤山、刘永青等一起在天桥演出。这时他在北京相声界已崭露头角,成了一名受观众欢迎的青年相声演员。后来,应李寿增之邀请,和白全福一起到济南晨光茶社(大观园内)参加相声大会的演出。同台的有李寿增、高桂清孙少林王树田、冯立章、高德光刘桂田袁佩楼等。

一九五零年,罗荣寿积极参加了小组的工作和演出活动。他与侯宝林郭启儒、孙王奎、谭伯如、刘德志于俊波全常保赵春田于世德陈涌泉赵世忠等,经常在京、津两地演出相声大会。相声改进小组在完成使命结束之后,成立了三个曲艺团。罗荣寿参加了专演相声大会的北京曲艺三团。后来三个团于一九五六年合并为北京曲艺团,罗荣寿在这里一直工作到退休。


人物评价

按现在相声界的划分,往往把侯宝林先生看做是京派相声的旗帜,而把马三立先生看做是卫派相声的代表。天津演员比较起来,侯宝林先生的表演的确有着北京相声所特有的那种规范、大气的特点。但如果和罗荣寿先生比起来,侯宝林先生的北京味就显得不那么明显,如果我们想领略地地道道的京派相声,那只有从罗荣寿先生和二赵留下的资料中去寻觅了。

罗荣寿先生可以说是京派相声黄金时期的代表人物,他比陈子贞谭伯儒要晚一辈,又早于二赵,可以说是京派相声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了。他能较为规范的保持着北京相声的风格,这是尤为难能可贵的。

罗荣寿先生可以说是相声中的端正派,尤其是他早期和李桂山留下的录音,无不显示出这一特色。京派相声的特色归根结蒂是一个字。用薛宝琨先生的话说,就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做依托。不能过分追求剧场效果的火爆,而要在艺术品味上下功夫。李伯祥先生曾经谈到在北京演出和在天津演出有什么不同时说过,在北京演出要比在天津稍微稳一点,要沉住气,不能过分追求剧场效果。这就是北京相声作为首善之都的文化的一种固有的特色。听罗先生的节目,他的舞台形象一直是非常端正的,比如他的《卖棺材》的表演就有这一特色。

按《卖棺材》这段来说可以演得比较火爆(天津的田立禾、王文玉把这段改编成《促销》,就非常之火爆),但罗先生本人并没有这样表演。再者他的段子中有很多评讲的内容,比如《渭水河》中的京剧常识的介绍、《卖棺材》中转腿肚子的史事,于趣味性中含有一定知识性,这是很不容易的(赵佩如先生逗哏也有很多评讲内容,比如他跟李寿增先生的《献地图》,有很多戏曲知识)。再有罗荣寿先生的嗓音清脆嘹亮、气力充沛,虽然他不以柳活著称,但有些节目还是很得实惠的,比如《卖布头》、《黄鹤楼》这种的节目,他就很拿手。再比如他的《双簧》中后脸学唱【照花台】的小曲,也能非常轻松愉快胜任。

罗荣寿最为人所熟知的一个节目就是他和高凤山合作的《黄鹤楼》,罗、高版的《黄鹤楼》与天津的马三立王凤山合作的版本相比就有很大的不同,听起来端正、清新,后来的演员基本都是遵从着这两版的特色来表演这个节目的,只不过有的接近于罗、高,而有的侧重于马、王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