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声大师何时抖掉偶像包袱呢?

 欲淡定从容 2016-10-28

 

相声大师
何时抖掉偶像包袱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我们祖先说的。


不过对“完人美学”至为信奉崇拜,也是我们民族的习惯。


小时候的成绩单上,老师最高的赞扬就是“该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不是“该生有不错的数学天赋”。


无论电视新闻还是报纸的人物专访里,提及某个人的突出成就之余,总要加上几句“此同志孝敬父母,友爱乡邻,尊重同事……”。或许这些优点是有的,但特意突出来讲,就凸显了一种价值观——公众人物必须有完美的人格,甚至多才多艺。


公众人物自身也就有了“当个完人”的情结,有了偶像包袱。可是“完人”这个要求太高了,它违背了人性,而人性是有弱点的,做不到怎么办?那就通过谎言来遮盖。说多了,自己当了真,在神坛上下不来。




人生短暂,人的精力相当有限。如果一个学者才华出众,智慧通达,我们为什么要求人家艰苦朴素,攻击他买了豪华跑车?一个运动员技能惊人,那他私底下为人如何,傲慢还是平和,跟观众有什么关系呢?他有一些自己的个性想法有什么不好?


同样,如果一个相声演员在职业生涯上成绩斐然,甚至让整个行业焕发青春,这样还不够吗?为什么他跟徒弟间的私人恩怨,要成为否定这个人成就的理由呢?


如果一开始不把他当成民族英雄和道德模范,现在也不至于这么“恨之切”吧!


关键是郭德纲先生自己也这么定位的,看看他的语气吧:“江湖正统”“日月所照”……


都快成神龙教了。


我以前特别喜欢一个演员,欣赏他的才华——既善领悟,又会表达,长得帅气又有魅力。有好友跟我说:“你知道吗?他婚前跟谁谁谁暧昧过……”我说:“那又怎么?”我的好友对我恨铁不成刚:“那又怎么!他那时候有固定女友了啊!你怎么是个这么没原则的人呢?……”我就奇怪了,我喜欢他的表演,他的私生活跟我何干呢?我又不要嫁给他,我也没梦想过嫁给这个行业的人。对我这个粉丝来说,他好好演戏,拿出好作品就对得起我了。


他是个怎样的男友,怎样的老公,有他的伴侣去评判啊。


我还知道有一个人,创造出一些人际关系方面的理论,照理是个理性的人。理性的人应该知道,感情是无法真正无懈可击地分析的。可是随着信徒的增多,她渐渐的觉得自己成了神,说的是普世的哲理,可以拿一句话解释所有感情里的所有现象。她做的说的一切,都服务于证明自己的英明,理论的完美——简直入了邪境。



据记载,莫扎特是个粗俗又狂放的人;贝多芬是个暴躁的人;梵高精神分裂,情商很低;罗丹虽然极富人格魅力,也对自己天才女弟子的疯癫,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对他们是个伟大的音乐家,画家,雕塑家有什么影响?



这种伟大跟“完美”无关,而在于他们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致,为我们打开了更高、更美的窗户。


如果一个天才,一个把精力全花在专业上的人,再他花很多力气去做一个适用社会,各方面周全的完人,那就不可能做到极致。可是工业也好,艺术也好,文明的发展过程,不就是一次次突破极限、追求卓越的成果吗?


世界上最完美的脸就是最大众的脸,人人喜爱的人往往毫无建树,我们记得电脑上合成的那些“完美脸孔”吗?


那么罗丹他们的缺点令人遗憾吗?当然。是他们身边的人的遗憾。


我们好好欣赏赞叹就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