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话你一定对孩子说过....

 心里的梦 2016-10-28

“再不好好写作业,妈妈 要 生气了
“赶紧吃饭,要不我 就 生气了
“宝宝能不能乖一点啊,妈妈 要 生气啦
作为宝妈的您,是不是也不知不觉中枪啦?妈妈们和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调皮捣蛋总有不耐烦的时候,脱口而出的“再闹!我生气了!看似能够有效控制孩子胡闹的场面,实则是家长们潜意识中企图用自己的情绪操控孩子的行为。这会成为埋在孩子心中的一颗“炸弹”,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完善和健康成长。
经常说“我生气了”,对孩子的危害
研究表明,六岁之前的孩子尚未形成自我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但又是孩子积极探索周围坏境和自我认知判断不断形成的重要阶段,一些父母经常用“我生气了”来“恐吓”孩子,试图纠正孩子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引导孩子成为一名“乖宝宝”,却不知道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判断。
 其一,孩子会认为讨好别人,自身的价值才能被承认。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大人,内心中都渴望被承认、被喜欢,家长对孩子说“我生气了”,反馈到孩子的内心里就是做这件事爸爸妈妈会不喜欢自己,为了讨好父母,孩子会放弃自己正在干的事情,并非对这件事本身有一个对和错的认知,长期下去,孩子可能会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喜恶,压抑自己去讨别人的欢心,变得唯唯诺诺。
 其二,孩子也会把“我生气了”作为要挟别人的筹码。家长对孩子经常说“我生气了”,孩子因为害怕失去爱而“变乖”,在之后孩子与其他人的交际中,也会无意识地用“我生气了”去向别人索取自己想要的情绪,变得娇纵刁蛮。
 其三,容易让孩子变得自卑、内向、忧郁。六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我生气了”作为一种否定性的语言和态度,长期对孩子说,会使孩子对自身的想法和行为变得不自信,不敢表达自己,变得内向自卑。
当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冷静耐心对待,询问缘由,就事论事,当孩子改正的时候要及时表扬鼓励。用“我生气了”去规范孩子是一种情绪管理,并不能让孩子形成对事件的判断能力,而应冷静耐心,就事论事。比如小孩子对别人不礼貌,说粗话,不要急于去批评、大骂孩子,而应耐心认真给孩子分析:“说粗话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如果妈妈每天对你说这样的话,宝宝是不是也会伤心……”之后,孩子有改正的时候要多夸奖,多肯定,帮助孩子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性格。

此外,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自己的理念是否合理。很多时候,家长教育孩子属于价值强势灌输,如孩子在玩沙子的时候,家长觉得沙土里细菌多,会教训孩子不许玩沙子,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这是一个有趣的游戏,父母的教训会泯灭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所以,很多时候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就会更理解孩子,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玩,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培养亲子关系,又能发掘孩子对事物的探索能力,之后父母可以跟孩子讲,玩儿完沙子要洗手,不然会有细菌,会生病。


孩子是一棵脆弱稚嫩的小树苗,爸爸妈妈便是呵护小树苗的园丁,在小树苗长成大树的岁月里,园丁不仅要给小树苗汲取阳光雨露,也要给小树苗捉虫施肥,并且给他更大的成长空间,让小树苗向更宽阔光明的地方茁壮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