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的父母早在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丧失了引导孩子的能力。原因居然是......

 在水之舟l 2016-10-28




作者:赵老师



80%的父母早在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丧失了引导孩子的能力。


换句话讲就是:父母讲的话,在孩子那里已经无足轻重。


因为感觉到自己的无力和窘迫,很多父母居然害怕孩子,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感觉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孩子,更不用说引导了。


而父母能否引导孩子的关键其实在于:你是否能真正理解他。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父母无法理解孩子?


在回答“为什么”之前,我先问各位家长一个问题:


您觉得你和孩子看到的世界一样吗?

这问题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很难。

难在哪里,难在这两点:

1、你能不能放下自己;

2、你能不能真实地面对自己。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

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首要的一个素养就是要能够放下自我,站在对方的角度上,以对方的视角去看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理解你眼前的这个受教者,也才能够化解他的困惑,包容他,引导他。

但是,直到今天早上一件小事,我才真正意识到什么叫同理心;什么叫放下自我。

今天早上我带儿子到医院做体检。北京这边的医院是很繁忙的。孩子的爸爸早上不到6点就到医院排队挂号。我带着儿子8点从家出发,原本开车10分钟的路程,因为堵车再加上我去错了医院,我们居然走了将近1个小时。

好不容易到了医院与老公会合,等候、检查、验血等等一系列环节搞定,已经奔10点了,这个时候,我才惊愕地发现,我早上穿着的这件风衣上面的腰带扣给掉了,不知道掉在什么地方?

我拿起光秃秃的腰带,心疼地讲:

“啊,我的扣哪里去了?!”

找来找去,都没有。这么大的一个东西,就是掉了我也应该能听到声音的呀。可是居然这样无声无息。

这个时候,我身边那个因为抽血疼得咿呀的儿子抬起头来,淡淡地问我:

“妈妈,是不是一个咖啡色,长方形的、塑料的东西?”

“是的,是的。”

“嗷,掉在我们刚才去的那个医院了。”

“你怎么知道的?”

“我听到一个声音,然后看见地上有一个东西,我还捡起来看了看,但不知道是谁掉的,我就又放在那里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候反倒不记挂那件扣了,反而被这件事本身迷住了。

是的,那么一件东西掉地上,按说,我是可以听得到的,但我没有听到。

因为我太忙乱了,我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找医院、找科室、做检查、检查结果上,而我的儿子呢?

虽然遭遇堵车、走错医院、去错科室,抽血,但这一切,除了把胳膊送出去,伸出手指头抽一点学的时候,他存在感蛮强,其他的时候,他是无事一身轻。他的注意力在别处。

在哪里?

我不知道。但是,在这两个小时的奔忙当中,虽然我们两个身体都在同一时空,但我们的心并不在一处,换句话说,我儿子的心在别处。

因为他的心在别处,所以,必然他看到的,他听到的,他想到的,他体验到的,和我截然不同。

再讲一遍,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的身体在同一时空当中,但我们的灵魂在不同的地方停留。

往开了想,其实不止这两个小时,他今年7岁,其实,在这7年之中,我们虽然共处一室,度过了很多时光,但我们的灵魂并不是总在一处。

他有他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

他1米2,我1米58,;他7岁,我35岁;他46斤,我96斤;他是一枚妥妥的小鲜肉,我是一个久经世故的半老徐娘;本来就应该不同。

不同就是对的。

因为这个世界有很多的角度,还有很多的层次,每个人能看到的都很有限。


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补充,才能看到一个更完整的世界。


所以,这个世界需要很多双眼睛,才能看到更完整的真实的风景。

为什么这个道理如此重要?

因为当你彻底明白了这个道理的时候,就是你真正理解你身边的这个孩子的时刻。

其实,没有绝对的理解,谁都不可能完全理解另外一个人。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不理解,那么你尊重他吗?你尊重他看到的东西,听到的音乐,感受到的情感吗?

如果你明白,嗷,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东西,必然是孩子感受到的和我感受到的不一样,孩子看到的和我看到的不一样,虽然,我看不到他看到的,我听不到他听到的,我想不到他想的,但我相信,他所看到的,他所听到的,他所想到的,也是一种真实的,是一种不亚于我所看到的的真实的真实,那么,这个时候,你和你的孩子之间就和解了。

我们与孩子之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和谐,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矛盾?

难道不是因为,我们永远都无法钻到他肚子里去如他一般去感受这个世界吗?

我们只有自己这一个躯壳,每个人都在透过自己这一个躯壳去理解这个世界,所以我们的理解才会那么狭隘,那么局限

而这个世界是多维的,就像花,有大,有小,有红、有粉、有蓝,各种各样,绝不雷同,一朵牡丹花代表不了整个花的世界;一双眼睛也替代不了无数双眼睛,每一双眼睛看到的都是有价值的,所有的眼睛合在一起,看到的才是世界的全貌。

讲这么多,是在讲什么?

是在告诉你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道理:

当孩子讲,学习没有意思的时候,当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劲的时候,他的感受是真实的。最起码,这一瞬间,是真实的。

父母有的时候似乎天然地认为孩子是没有感受的,也是不应该有个人感受的,你那么个小人,能有什么感受?有吃有喝,把学习搞好就可以啦。

如果一个孩子有感受,似乎是很滑稽的一件事。

但其实,孩子的感受是最敏锐的,而父母的感受却是麻木的,迟钝的,因为你麻木了,迟钝了,所以,你面对这么一个敏感的生物的时候,你质疑了,他会有感受吗?我都没了,你一个孩子也不应该有。

父母本能上期待孩子变成和自己一样的人:

自己放下自己所有的感受,只专注生存;

孩子放下孩子所有的感受,只专注学习。

这样事情就简单了。

但,这是对的吗?

当然不对,一个没有感受的人,面对学习,面对人生的时候,就不会有天然的激情和爱,而没有激情和爱,是任何的事情都做不好的。

一个充满热爱和激情的孩子,在面对人生和学业的时候,他会极端地主动;而一个没有感受,麻木不仁的孩子,可能每天也会上学、听课、做作业,但永远都消极被动,要推一把才走一步,不推就原地待命。

所以,我们不应该忽视孩子的感受,甚至打压孩子的感受,相反应该培养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的感受,让他更敏感(注意:这里的敏感指的不是心理上的紧张而是一种感觉上的敏锐),更丰富、心灵世界更丰饶,只有这样,这个孩子才能如清晨的朝阳一般冉冉升起。

鲁迅先生就很尊重孩子的感受。女作家萧红在鲁迅先生去世后,作文回忆先生,曾经讲了鲁迅和儿子海婴的一件小事,其实是一件极小的事,但恰恰从中折射出先生对人的尊重。


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

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

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不是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不是新鲜的。鲁迅先生说: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是的,一个孩子讲的话,哪里能当真呢?他的感受哪里能可靠呢?

但是,鲁迅先生偏要拿来尝一尝,验证一下,因为: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

这叫什么?这叫给别人留余地,给一个孩子留余地,这才体现出一个人对人的最大的尊重。

难怪许广平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所以,理解孩子首先源于尊重。因为对他这个人的尊重,我们才能放下自我,接纳他与我们的不同,不论这种不同有多么让我们愕然。

其次,能否理解孩子,有时候取决于你能不能真诚地面对自己。

人与人是有不同,但一些基本的体验是相同的。真诚地面对自己,就能够将心比心去看他。

曾经有一位妈妈,电话给我哭诉,女儿之前有多优秀,现在就有多堕落。


其实也没堕落,只不过不像之前努力了,有点认命的感觉。


为什么,之前初中,知识难度还低,孩子努力努力,班里前三,当然学得很带劲;后来上了高中,强手如云,怎么学也学不过其他同学,就有点消沉,刚开始还痛苦,后来也看开了,就认了,还反过来劝自己的妈妈:

“你也别指望我进北大考清华了,能走一211就不错了。”

妈妈很愤怒,简直觉得这孩子不可救药。

我说,“您的学历是?”

“我没啥文化,初中就不上了。所以我才.......”

我说,这就对了,您没上过高中,所以想当然地认为:学习吗,不就是头悬梁锥刺股,好好努力,再大的困难也可以过。

但是您生活中一定有什么事情,是您觉得无论自己怎样努力,就是无能为力,找到这件事,你就能体会到孩子的痛苦。她现在需要的不是打鸡血,而是实打实的帮助,在方法层面上的帮助。

还有一位妈妈抱怨儿子上了高中,不去学校。

我问:“孩子现在考多少?”

“基本都在3、40分之间徘徊,” 我说,“问题很简单,孩子现在在学校听不懂,跟不上,上课已经没有意义,他在学校也是浪费时间,而且还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就不想去了。”

“可是,老师,他怎么也得去呀,去了多少能学点吧?”

我说,如果你现在在开一个培训会,开会的人讲的话你压根听不懂,下来分小组讨论,你总无言以对,别人也不拿你当回事。坚持一天两天行,坚持一周两周可能也行,但长年累月这样子,你能行吗?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要帮助他找到学习的自信和感觉,让他通过实实在在的指导,认识到自己原来也可以搞定这些东西。唯有这样,他在上课的时候才是一个参与者,否则就是一名旁观者,看到的是别人的骄傲,别人的成长,而自己只能是深深的挫败。

讲了这么多,再回顾一下,作为父母,理解孩子,我们首先要做到两点:

1、放下自己,尊重孩子,相信他的感受,并认可他的感受;

2、真实地面对自己,你才能对孩子感同身受。

理解孩子重要吗?

极端重要!


我看到太多的家庭,因为孩子的学习,充满纷争,而这种纷争是一种无谓的,没用的争执斗争,破坏了感情,击碎了双方的信任,消耗了彼此的能量,而事情却一无所变,甚至越变越坏。


只有理解孩子,真正理解孩子,你才能深入孩子的心灵,因势利导地去引导他,你讲的话也才能在他心里有一席之地,进而帮助他解决问题。


而通过问题的解决,你们的情感会更加亲密,孩子通过这件事,也会更加成熟理性,对父母也充满信任。这才是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子。

至于怎样解决,办法有二:

1、收听阳明教育的教育大咖秀音频、视频节目,读赵老师和左老师的文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前段日子有位妈妈电话赵老师,讲阳明教育做的节目真是积德行善的事业,惠及无数孩子和家庭,所以,感恩阳明。

我听得心里暖洋洋的,所以最近写文章也更勤快了,每天还替大家伙,逼着李波老师录视频,呵呵!

2、国庆带孩子来阳明教育,破破冰,在心性、境界、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一下成长,当然这个是要收费的。不过效果还是棒棒哒!




2016国庆55夜“破冰”集训  

           

李波老师亲自带队,高要的手出招,是结果!


方法、思维、能力、知识,5天5夜,提振一学期!



招生对象:初一到高三


上课时间:从10月1日下午17点到10月6日中午12点。


可选科目:初一到高三,数学;高一及高二,在数学和物理之间,可以选择一科。


学       费:8800元/人(含食宿)


招生人数:150人。


每班人数:6人。


咨询电话:400-9917-186     王老师


说明:


1、破冰课程讲究快、准、狠,直击学科学习的内核,以一科之突破,带动孩子整体学业的提升,建立孩子面对学业的信心;适合各个程度的孩子,我们也将根据孩子的年级以及目前所处的学习层次,进行分班;


2、价值观以及行为产生严重偏离的孩子不建议报破冰课程;


3、报名以缴费为准,缴费成功后,我们将会把您的报名表单打出,根据表单,提前规划针对性的训练方式。


4、咨询电话:400-9917-186     王老师




您也许错过了这堂好课:


李波老师教你怎样成为学霸,变身学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