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常眩晕头痛吗

 陈鑫医师 2016-10-28

本公众号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本文为《精品国药》专栏第12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眩晕,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时候称头昏眼花。本病既可单独出现,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中,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生活中,如果你或你的家人经常出现眩晕、头痛等情况,那你需要重视了,除了到医院进行规范性的诊治外,还需要知道病因及预防措施。

中医认为,无痰不作眩

眩晕,即头晕眼花,往往并见于各类疾病之中,历代医家对本症的病因各有不同说法,如“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记载。张仲景认为痰饮也可以导致眩晕,如《金匮要略》上说“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朱丹溪也认为眩晕的主要原因是痰,所以说“无痰不作眩”。张景岳认为病人体质虚弱为眩晕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现把历代医家的学说归纳为,肝肾不足、心脾亏虚、痰湿中阻三种类型。眩晕在现代医学中包括内耳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以及某些脑部疾患等。

而在临床中,常常可以看到眩晕且伴有头痛症状的病人,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工作紧张、劳累、情志不畅等原因,会致头痛症状加重。中医认为,由于饮食伤及脾胃、痰湿内生,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头痛、眩晕、胸脘满闷、有时可见恶心、呕吐痰涎,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治疗应以健脾化痰、降逆止痛。中成药可选半夏天麻丸。

中医治疗眩晕头痛

中医所说的痰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之痰是指咳嗽时吐出的痰涎,广义之痰泛指人体气血不和所引起水液代谢失调的病理性产物。可见,人体津液之所以能够输布,全赖气化的正常运行、水道的通调。凡一切引起气化不利的因素影响了肺、脾、肾、三焦的功能,水津不能正常输布与五经并行,过剩的水液积留生湿,积饮凝结即为痰。痰的生成实属人体水液代谢紊乱的产物,由于它风诡云谲,气象万千,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等说法。

所以中医治疗此类疾病时,会采用标本兼治的思路——健脾胃,随病变脏腑特征祛痰化湿。 

临床上,经常有病人来看头晕头痛,辨证要点:眩晕,恶心呕吐,舌苔白腻,可以参考半夏白术天麻汤来应用治疗。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

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用法

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现代用法:加生姜1片,大枣2枚,水煎服。主治

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方义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证缘于脾湿生痰,湿痰壅遏,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清空所致。风痰上扰,蒙蔽清阳,故眩晕、头痛;痰阻气滞,升降失司,故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内有痰浊,则舌苔白腻;脉来弦滑,主风主痰。治当化痰熄风,健脾祛湿。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以两味为君药。以白术、茯苓为臣,健脾祛湿,能治生痰之源。佐以橘红理气化痰,脾气顺则痰消。使以甘草和中调药;煎加姜、枣调和脾胃,生姜兼制半夏之毒。配伍特点

风痰并治,标本兼顾,但以化痰熄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运用

本方为治风痰眩晕、头痛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中成药为半夏天麻丸。加减化裁

若眩晕较甚者,可加僵蚕、胆南星等以加强化痰熄风之力;头痛甚者,加蔓荆子、白蒺藜等以祛风止痛;呕吐甚者,可加代赭石、旋覆花以镇逆止呕;兼气虚者,可加党参、生黄芪以益气;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可加泽泻、桂枝以渗湿化饮。禁忌

阴虚阳亢,气血不足所致之眩晕,不宜使用。临床应用——半夏天麻丸

主要成分:法半夏、天麻、炙黄芪、人参、白术(麸炒)、苍术(米泔炙)、茯苓、陈皮、黄柏、泽泻、六神曲(麸炒)、麦芽(炒)。

运用:健脾祛湿,化痰熄风。用于脾虚聚湿生痰,眩晕,头痛,如蒙如裹,胸脘满闷。

功效:本品具有镇静镇痛,抗惊降压,强心,祛痰平喘及保肝利胆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