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文

 昵称34068612 2016-10-28
教 学 设 计 框 架 及 字 体 要 求 

 
 一、框架
1.标 题  不要出现书名号及教学设计等用词;不要将个人名字、学校写在前面。
 2.教学内容分析      说明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等;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和教育功能。
 3.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等。    
 4.设计思想      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条件,结合教学内容,概述教学过程中拟实践的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5.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6.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7.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媒体(含资源)的分析,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教学中既注重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同时能反映学科前沿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作用,体现教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安排恰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教学设计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8.教学反思     重点总结反思教学设计的特色和亮点。
 9.点 评  评价教与学的过程是怎样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内容表述应具体深入本质的分析,不宜是课程理念的搬移。

  二、字 体 
 标题用小三号宋体加粗,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段标用四号宋体加粗,点评用小四号楷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