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墨有味是清欢】感受书家王嘉勇

 昵称28795736 2016-10-29


王嘉勇 1979年生,号雪庐,云南祥云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理州首届白州文化名家,大理州政协书画室特聘书法家。论文与作品散见于《中国书法》、《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杂志。

书法作品多次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首届书法临帖作品展等展览。2014年6月,在大理举办“山光塔影—王嘉勇书法展”。同年创办麒麟书院。



笔墨有味是清欢


  立秋清晨,阵阵秋风吹过,渐渐下起了蒙蒙细雨。纷飞的细雨沾湿了一袭布衫,这样的雨天在麒麟书院读书写字,别有一番况味。平日里哗哗作响的那些宣纸也开始温顺了起来,信笔草草,悠悠墨香和着绵绵细雨在宣纸上曼妙地铺展开来,远处水目禅寺的梵音在水墨间不绝如缕,近处青海湖一泓清波,荡漾的是白云苍狗的水墨年华。顿笔掩卷,笔墨的清欢抑或是一场穿越了晋韵唐风的千年邂逅?还是一段前世就已定下的相逢?我在久违的细雨间,用心,去聆听一曲曲笔墨纸砚的轻灵乐章;用情,去捕捉一段段古人演绎的书法经典;用意,深深地触摸笔墨的清凉味道。
  笔墨有味么?我以为是有的,文化是有生命的,书法是有温度的,写字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净化和重建内心的过程,以我手写我心,笔墨自然就充盈着书者的各种生命情怀和审美体验。 
  临帖作为学书的入门途径,是促使心手双畅的最好方式。平日里我的时间大多都是花在临摹古人经典作品上,通过一遍遍面对面跟古人的交流、揣摩和熏习,使自己的心境逐渐调整到古人平和、冲淡的宁静状态,从书法的美里,体会那雨后彩虹般不可多见的抽象之美。
  接触书法至今已经过去30个春秋了。从硬笔书法到毛笔书法到诗词歌赋都尝试过,参加过不少展览和比赛,也忝列中国书协会员。惭愧的是,30年来离古人书法经典依然甚远。尽管如此,书法始终是我最热爱的。我字写得不多,加之生性愚笨,所以很难有较深入的见解。因此,实在不敢撰写什么“从艺感言”,如果实在要说什么,内心也只有“感恩”二字,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师友的教诲,感恩大理祥云这片沃土生生不息的正能量。
  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父亲是一位旧时文人,后来又在新华书店工作,对我要求很严格,小时候常常布置一些诵读唐诗宋词、习书练字的作业给我,常常在父亲指导下做描红之类的写字作业。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我对于书法的认识,似懂非懂,但是父亲一直教导我把字写好是一个读书人的脸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离开我们快五年了,或许他老人家怎么也不会想到,写字日后会成为儿子的生命之柱,陪伴他一生。人生短,艺术长。多年来的书法学习始终在曲折中行进,走过许多所谓的弯路但路依然在走,近年来我留恋于“二王”一脉,尤其醉心于唐代行书。一提起唐代,或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楷书。因为,唐代书法以法度见长,而楷书一体在唐代作为体现法度的最佳书体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正因为唐代楷书的辉煌成就和在书法史上的突出地位,因而,唐人行书就不可能和楷书一般“两枝仙桂一齐芳”了。实际上,唐代行书也是名家辈出,成就非凡。稍加用心我们不难发现二王书风在唐代表现最甚也极为纯粹,是我们溯源魏晋的第一汩清泉。而在唐代行书书家群中我又尤喜杜牧。《宣和书谱》称:“(牧)作草书,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其传世墨迹《张好好诗》,用笔苍劲飞动,转折处略似孙过庭《书谱》,结体温雅中见猛利,章法平和中显跌宕。在对其无数遍临摹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杜牧在用笔上提按顿挫的变化、字法大小轻重与章法上疏密开合的变化,或许正是自己这样的偏冷喜好,进而在创作的面貌上适当地避开了些许时风。

   由于自己水平有限亦或许是才情欠佳,平日里我不大喜欢创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读闲书、临古帖中度过,即便要参展投稿也是常常是到截稿之前才匆忙应战,对于参展投稿作品也不会去精雕细琢,通常随性书写三五遍即定稿,我以为真正有感染力的作品还是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的率性书写。冲淡平和,不激不厉,行云流水而法度自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独往独来、自有真我的艺术境界,始终我所向往和追求的。   从经典和生活中吸取的养分越多,艺术之路也就越加稳健而长远。细雨依稀,倚窗而坐,一盏淡茶,几卷法帖。万里无云,一峰含碧。笔情墨韵的心情,守着一方砚池,守着几亩田园,寂然清欢。              

丙申立秋 嘉勇于麒麟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