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不会是社会包袱

 一抹丹霞 2016-10-29
老人不会是社会包袱X

新书自序
老人不会是社会包袱
退休老人不会是社会包袱,因为他们虽然拿了退休金而不再上班,但他们仍然释放着正能量,仍然可以为社会做出很大的贡献。
所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12年国际老年人日致词说:
“我们将确保老年人福祉,争取他们有意义地参与社会,让所有人都能从他们的知识和能力中受益。”
先说老人的退休金。退休金其实是企业对职工在职期间提供的劳务而于将来支付费用的一种约定方式,社会机构不过是承办者罢了。退休老人拿的是自己劳动所得的递延酬劳,而不是别人的恩赐,因而任何把“拿退休金的老人”视作社会包袱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再说本书在第六章的一个判断:因为积累了毕生的知识学问、丰富的经验和宽广的人际关系,老年人处在人生高端,完全可以老有所为。
常见的情况是,知识界或者有技艺的老人往往退而不休,他们被返聘或者主动工作,尽献自己的才识技艺,长达十年甚至更久。在笔者的老年人活动圈里,“七十开始又一春”,几乎是普遍的共识。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把“退休老人对GDP所做贡献”的量化描述作为课题来研究,然而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可以证明此类研究的必要。返聘人员一般可以保持甚或超过原有的薪酬;优秀的科技人员退休后搞咨询、发明,有的能做到“得到的回报比一辈子的工资还要多”。根据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薪酬收入只是劳动创造剩余价值中的一小部分;“(一个)人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多,则贡献便越大,影响便越显著,故人生价值便也越大”。老人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老人是国家的财富,老人是个宝。盘点百岁老人的一生,他们完全可以做到以20多岁后近六十年的工作贡献,来为八十岁以后的生活,储下几倍的抚养费用,而且还在青壮年时期生儿育女,延续了人类香火,并为社会培育新一代的劳动力。
这样,我们就能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