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庆节九岭山采药讲记

 我是张伟亮 2016-10-29




每年的中医药盛会就是中医励进会的国庆节认药采药活动,今年国庆节1到4号,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业人员和爱好者相聚全国生态示范县——江西省武宁县。中医励进会中药部部长胡春勤、野生鲜药组长刘晓林提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古稀之年的蔡锦芳老爷子带领众徒弟集体参与,不辞辛劳,野外露营,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朋友讲解野生药用植物知识。




国庆节第1天
武宁-杨坑村

中医励进会国庆节认药采药活动第一天,我们来到了武宁县杨坑自然村,这里山峦叠嶂,白雾迷檬,彷如人间仙境。

刘晓林,每天战斗在深山老林,被这美丽的风光吸引,笑呵呵摄影留念

从罗平镇往长水源深入,车队十余人,翻山越岭,高峡出平湖,这人造瀑布十分壮观。

即将达到第一天目的地杨坑村

从左到右:都昌程烨、中药部部长胡春勤、江西省皮肤病医院胡凤鸣主任、中医励进会刘晓林、周水金、赣州李文峰。

杨坑村采药全家福

豨签草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根粗厚。茎粗壮,四棱形,具槽及条纹,上部密被星瘙短绒毛,下部疏被星状疏柔毛,有分枝。下部的茎生叶叶柄长7-13cm;叶片心形或阔卵形,上部卵形,长7-18cm,宽6-15cm,先端急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心形至圆形,边缘为具胼胝尖的中齿状,上面疏生星状短柔毛及单毛,下面密被星状短柔毛;苞片卵一菜或卵状披针形,超过花序很多,柄长0.5-5.5cm。轮伞花序具总梗;苞片叶状,线状披针形,通常长4-13mm,宽1.5-5mm;花萼管状,外面被灰色星状短毡毛,萼齿5齿;花冠白色或黄色,冠檐二唇形,上唇边缘流苏状,内面被髯毛,下唇3圆裂,侧裂片较小;雄蕊4,二强,内藏花丝被毛,后对花丝在毛环上方有钩状反折的附属器;花柱先端不等的2短裂。小坚果无毛。

豨签草: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肾经。

【功效】祛除风湿,强健筋骨,清热解毒。

【处方用名】豨莶草(洗净,晒干,切碎用)、制豨莶草(黄酒拌匀后蒸制)。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

【按语】豨莶草生用性味苦寒,祛风除湿是其本功,作用甚显,为人所赞,又能清热化湿以致皮肤湿痒。蒸制则转而为温,能强健筋骨,宜于瘫痪痿痹诸症。具有高血压症降压作用。

【方剂举例】豨桐丸(《养生经验全集》)豨莶草 臭梧桐治感受风湿,两脚酸软疼痛,不能步履或中风手足不遂等症。

豨签草:

1. 用于风湿痹痛:豨莶草为祛除风湿常用要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等症,常与臭梧桐同用。本品性味苦寒,又有化湿热作用,故痹痛偏于湿热的病症尤为 适宜。

2. 用于中风,半身不遂,腰膝无力等症: 本品酒治蒸熟又能强筋骨,适用于四肢麻痹、腰膝无力、中风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等症。

3. 用于疮疡肿痛、风疹湿疹瘙痒等症 :本品生用还能清热解毒,可用于疮疡肿毒,以及风疹湿疮、皮肤搔痒等症。内服外用均可。


文献摘录1、《本草正:“气味颇酸,善逐风湿诸毒,用蜜酒层层和洒,九蒸九曝.... 善治中风口眼歪斜,除湿痹,腰脚酸软麻木”。2、《本草述》:“凡患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由于外因风湿者,生用, 不宜熟;若内因属肝肾两虚,阴血不足者,九制用,不宜生用”。3、《本草正义》:“凡风寒湿热诸痹,多服均获其效,洵是微贱药中之良品也”。

木通

为木通科木通属植物五叶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的藤茎。植物五叶木通,分布于我国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广东、四川、贵州等省。具有清热利湿,排脓,通乳,通经活络,镇痛之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泌尿系统感染,月经不调,红崩,白带,乳汁不下,风湿关节痛。

落叶木质缠绕藤本,长3~15米,全体无毛。幼枝灰绿色,有纵纹。掌状复叶,簇生于短枝顶端;叶柄细长。夏季开紫色花,短总状花序腋生。果肉质,浆果状,长椭圆形,略呈肾形,两端圆,长约8厘米,直径2~3厘米,熟后紫色,柔软,沿腹缝线开裂。种子多数,长卵形而稍扁,黑色或黑褐色。

八月札

为本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本通的干燥成熟果实。8~9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摘,或用沸水泡透后晒干。干燥的肉质浆果呈卵状圆柱形,稍弯曲,长3~8厘米,直径2.5~3.5厘米,顶端钝圆,基部具果柄痕。表面浅黄棕色至土棕色,皱缩,成熟者皱纹粗大而疏,未熟者皱纹细小而密。果皮厚,革质或微角质。种子多数,包被在絮状果瓤内,形状不规则,呈圆形、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平,外表红棕色或棕黑色,有光泽,皱纹细密。果肉气微香,味涩而淡。以肥壮、皮皱者为佳。

性味:甘,寒。归经:归肝、脾、肾经。功效:舒肝理气,活血,散瘀止痛,除烦利尿。主治:用于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亦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绝经,子宫下坠。相关配伍:1、治淋巴结核:八月札、金樱子、海金砂根各四两,天葵子八两。煎汤分三天服。(苏医《中草药手册》)2、治胃肠胀闷:三叶木通根或果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用法用量:煎服,9~15g,大剂量可用30~60g,或浸酒。

穿破石

桑科柘属植物构棘Cudrania cochin chinensis (Lour.) Kudo et Masam.,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归经】微苦,平。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祛风利湿,散瘀止痛。用于肺结核,黄疸型肝炎,肝脾肿大,胃、十二指肠溃疡,风湿性腰腿痛;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根皮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骨碎补

别名:崖姜、岩连姜、爬岩姜、肉碎补、石碎补、飞天鼠、牛飞龙、飞来风、飞蛾草。真蕨目骨碎补科蕨类植物,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本品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及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点状,排列成环。无臭,味淡,微涩。

功能主治: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枳椇子

为鼠李科枳椇属植物北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nb.枳椇Hovenia acerba Lindl.和毛果枳椇Hovenia trichocarpa Chun et Tsiang的成熟种子。亦有用带花序轴的果实。植物北枳椇,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植物枳椇,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植物毛果枳椇,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及贵州。具有解酒毒,止渴除烦,止呕,利大小便之功效。主治醉酒,烦渴,呕吐,二便不利。

吴茱萸

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生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种。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其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黄独

别名黄药(本草原始),山慈姑(植物名实图考),零余子薯蓣(俄、拉、汉种子植物名称),零余薯(广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黄药子(江苏、安徽、浙江、云南等省药材名),山慈姑(云南楚雄)。

多年生草本野生藤蔓植物。块茎卵圆形或梨形,外皮紫黑色,密布须根,茎左旋,单叶互生,广心状形,基部宽心形,先端长尾状,叶全缘,单性花,雄花序穗状下垂,丛生于叶腋、花小密集,浅绿白色;雌花紧贴中轴,茎中结有若干卵圆形小球,似山药豆。

黄独生长快,在露地致缠绕棚架可达20余米,家庭阳台盆栽可达10余米,室内营养钵培一栽年可达3~4米。其次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盆土十分干旱和块茎放在水中,仍然能顽强的生长。三是耐阴能力特别强,从春季到冬季,一直放在室内,虽然长期没有阳光照射,仍然叶绿藤鲜。四是栽培简便。只要盆土湿润,每年施2~3次氮肥,每次用30~40粒尿素颗粒,生长更为旺盛。块茎越大生长越旺。用于家庭内绿化装饰不占地方,小花盆放在柜子顶上自上而下茎叶下垂,着绿添彩,使室内显得清静雅致。

块茎含呋喃去甲基二菇类化合物及黄药子萜A (Diosbulbin A)黄药子萜 B(Diosbulbin B)黄药子萜 C(Diosbulbin C)后三者均有苦味,主治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外用治疮疖。清热消肿解毒,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用于瘿瘤,咳嗽痰喘,瘰疬,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等。

国庆节第2天
武宁-源口


源口水库,武宁县饮用水水源地,水清林密,珍稀药材多见。野生灵芝、天门冬、铜皮石斛、土党参。

国庆节第3天
武宁-西良村

第三天活动,有50多位朋友参加,这是全家福。

到达西良村

开始活动

山麦冬

山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 Lour.)为多年生常绿草本。须根中部膨大呈纺锤形的肉质块根。根状茎短粗,具地下横生茎。叶线形、丛生,稍革质,基部渐狭并具褐色膜质鞘。花葶自叶丛中抽出,总状花序,花淡紫色或近白色。浆果圆形,蓝黑色。山麦冬生性喜阴湿,忌阳光直射,分布于东北、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各省等地区,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等功效。

韭菜叶麦冬

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较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茎很短,叶基生成丛,禾叶状,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种子球形,花期5-8月,果期8-9月。麦冬原产中国,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中国南方等地均有栽培。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阴湿处、林下或溪旁。

麦冬的小块根是中药,有生津解渴、润肺止咳之效。

何首乌

何首乌

又名多花蓼、紫乌藤、夜交藤等。是蓼科蓼族何首乌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生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其块根入药,可安神养血活络,解毒(截疟)、消;制首乌可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是常见贵细中药材。

络石藤

别名石鲮明石悬石、云珠、云丹、红对叶肾、白花藤,拉丁文名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带叶藤茎。性微寒,味苦。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山药

山药

山药又称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是《中华本草》收载的草药,药用来源为薯蓣科植物山药干燥根茎。

山药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山药最适宜与灵芝搭配服用,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桂枝(肉桂)

桂枝,别名:柳桂(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常用功能: 1.风寒感冒。本品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伤寒论》);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2.寒凝血滞诸痛证。本品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若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若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多与当归、吴茱萸同用,如温经汤(《金匮要略》);若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3.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如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4.心悸。本品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如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而见心悸动、脉结代者,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炙甘草汤(《伤寒论》)。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伤寒论》)。

爵床

爵床

一年生匍匐草本,叶对生;卵形、长椭圆形或广披针形,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冠淡红色或带紫红色,花丝基部及着生处四周有细绒毛,花柱丝状,柱头头状,蒴果线形,先端短尖,基部惭狭,全体呈压扁状,淡棕色,表面上部具有白色短柔毛。种子卵圆形而微扁,黑褐色,表面具有网状纹凸起。花期8~11月。

爵床阴寒清利;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目赤翳障,牙痛舌疮,瘰疬,疳积,泻痢,疟疾,黄疸,水肿,淋浊,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疔疮,湿疹疥癣,毒蛇咬伤。


菝葜

祛风利湿;解毒消痈。主风湿痹痛;淋浊;带下;泄泻;痢疾;痈肿疮毒;顽癣;烧烫伤;解毒,驱风,疮科要药,有发汗,驱风,利尿及治淋病,癌症,消渴症的功用.叶捣烂外稃治恶疮。

矮地茶

化痰止咳,利湿,活血。用于咳嗽、痰中带血、慢性支气管炎、湿热黄疸、跌扑损伤。

祁阳细辛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细辛作为药用植物,始载秦汉《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辽细辛根细、色灰黄、叶色绿,味辛辣麻舌。性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有祛风,散寒,温肺、行水,开窍的作用。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此外,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局部麻醉、提高新陈代谢、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野姜

具有活血调经,镇咳祛痰,消肿解毒的功效。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老年咳嗽,疮肿,瘰疬,目赤,喉痹。

南方红豆杉

提取物紫杉醇功用作用

通过Ⅱ-Ⅲ临床研究,紫杉醇主要适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定疗效。

合欢树(合欢花、合欢皮)

合欢皮为豆科(Legumin0sae)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多于夏秋季节剥取,晒干而成[1]  。呈卷曲筒状或半筒状,长40~80cm,厚 合欢皮0.1~0.3cm。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性味甘、平。有解郁、和血、宁心、消痈肿之功。有治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痈肿、瘰疠、筋骨折伤之效。落叶乔木,伞形树冠。叶互生,伞房状花序,雄蕊花丝犹如缕状,半白 半红,故有“马缨花”、“绒花”之称。

狼扫把



乌药

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

1、《医学发明》天台乌药散:治寒疝腹痛,多与小茴香、青皮、高良姜等同用。2、《校注妇人良方》缩泉丸:与益智仁、山药等同用,治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之小便频数、小儿遗尿。3、《和剂局方》小乌沉汤:治胸腹胁肋闷痛,常配香附、甘草等同用。

野茼蒿

野茼蒿,别名革命菜,亦名昭和草。拉丁文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Benth.) S. Moore,是菊科野茼蒿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原产地热带非洲,在世界温暖地区归化。,高20~100cm,茎有纵条纹,叶互生,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常生荒地、路旁、林下和水沟边。花果期7~12月,种子繁殖,瘦果狭圆柱形,赤红色,具肋,冠毛,随风飘散。中国分布于广东、香港、广西、江西、浙江等地。

【功用主治】

1、《南宁市药物志》:“行气,利尿。治水肿。”

2、《广西本草选编》:“健脾消肿,清热解毒。治感冒发热,痢疾,肠炎,尿路感染,营养不良性水肿,乳腺炎。”

苍耳子

苍耳子,中药名。别名:虱马头、苍耳子、老苍子、道人头、刺八裸、苍浪子、绵苍浪子、羌子裸子、青棘子、抢子、痴头婆,胡苍子、野茄、猪耳、菜耳,苍苍子,广东话又叫磁头芒(痴头芒)。属菊科、苍耳属一年生草本菊科植物苍耳的带总苞的果实,苍耳子属于常用中草药,具有散风除湿通窍等功效。

桂花

桂花功效:淡黄白色,芳香,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可用于食品、化妆品,可制糕点、糖果,并可酿酒。桂花味辛,可入药。以花、果实及根入药。秋季采花;春季采果;四季采根,分别晒干。花:辛,温。果:辛、甘,温。根:甘、微涩,平。功能主治花:散寒破结,化痰止咳。用于牙痛,咳喘痰多,经闭腹痛。果:暖胃,平肝,散寒。用于虚寒胃痛。根:祛风湿,散寒。用于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肾虚牙痛。


蔡老爷子现场讲授中草药知识(豨签草)

国庆节第4天
武宁-石门钨矿


石门楼钨矿,这里是赣北地区最高峰,海拔1794米。

灿烂的刘晓林

行进中

这个轮叶党参够大

轮叶党参(四叶参)

四叶参来自桔梗科党参属植物四叶参的根。折断面有白色液体流出,故又名奶参、羊乳、羊奶子、乳头薯、乳薯,也有地方叫四叶党参、轮叶党参、山海螺、白蟒肉、狗头参、山胡萝卜等。

野生品秋季白露采挖;栽培品于播种第二年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洗净,切段,晒干。根纺锤形或圆锥形,多纵剖成两半或块片。表面灰黄色,有较密的环状隆起的皱纹,根头小,有数个茎基或芽痕;纵剖两半的边缘向内卷曲而呈海螺状,剖面黄白色。质轻,折断面类白色。有补虚通乳,排脓解毒的功效。用于病后体虚,乳汁不足,乳腺炎,肺脓疡,痈疖疮疡。

四叶参也可以做菜,奶薯味道不甜不淡,气味清香,对于天天吃大鱼大肉怕油腻的人来说,随便做一道小炒,味道清香,甘甜,是一道非常不错的野菜。若切片沾米粉油炸,味道香得很。

多花黄精

又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为黄精属植物,根茎横走,圆柱状,结节膨大。叶轮生,无柄。药用植物,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

1、壮筋骨,益精髓,变白发:黄精、苍术各四斤,枸杞根、柏叶各五斤,天门冬三斤。煮汁一石,同曲十斤,糯米一石,如常酿酒钦。(《纲目》)

2、补精气:枸杞子(冬采者佳)、黄精等分。为细末,二味招和,捣成块,捏作饼子,干复捣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水送下。(《奇效良方》枸杞丸)

3、治脾胃虚弱,体倦无力:黄精、党参、淮山药各一两,蒸鸡食。(《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4、治肺劳咳血,赤白带:鲜黄精根头二两,冰糖一两。开水炖服。(《闽东本草》)

5、治肺结核,病后体虚:黄精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或炖猪肉食。(《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6、治小儿下肢痿软:黄精一两,冬蜜一两。开水炖服。(《闽东本草》)

7、治胃热口渴:黄精六钱,熟地、山药各五钱,天花粉、麦门冬各四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8、治眼,补肝气,明目:蔓菁子一斤(以水淘净),黄精二斤(和蔓菁子水蒸九次,曝干)。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空心以粥饮调下二钱, 日午晚食后,以温水再调服。(《圣惠方》蔓菁子散)

9、治荣气不清,久风入脉,因而成癞,鼻坏色败,皮肤痒溃:黄精根(去皮洗净)二斤。日中曝令软, 纳粟米饭甑中同蒸之,二斗米熟为度,不拘时服。(《圣济总录》)

10、治蛲虫病:黄精八钱,加冰糖一两,炖服。〔《福建中医药》

11、高脂血症:黄精30克,山楂25克,何首乌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也可用于动脉硬化的防治。

12、白细胞减少症:黄精2份,大枣亚份。制成100%煎剂口服,每次20毫升,每日3次。

13、糖尿病:黄精15克,山药15克,知母、玉竹、麦冬各12克。水煎服。对本病见口渴多饮,体倦乏力属气阴两虚证者有效。

14、肺阴不足:黄精30克,冰糖50克。将黄精洗净,用冷水泡发3~4小时,放入锅内,再加冰糖、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熬至黄精熟烂。每日2次,吃黄精喝汤。适宜用于肺阴不足所致的咳嗽痰少,干咳无痰,咳血等症。

15、治贫血性、直立性、感染性、原因不明性低血压:黄精,党参各30g,炙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