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苓散

 柴桂苓 2016-10-29
干姜+炙甘草
干姜味辛、性大热,主温里散寒,炙甘草补益中气,培土制水,两者加上五苓散方中主药白术,取理中汤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义。提示五苓散具有用治脾阳亏虚引起的水饮不化的功效。


黄芪+党参+柴胡
黄芪益气固表,党参益气养血,柴胡与黄芪俱有升举阳气的作用,参、芪、柴三药配伍全合补中益气汤方义,体现了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治法,但柴胡权重较轻,故仍以参、芪补益中气为主。同时黄芪可托 毒生肌而柴胡可解肌透疹,三者合用,又暗含治疗气虚疹出不透或气血亏虚,疮疡不敛之义。提示五苓散可用中气下陷,清阳不升的证候,亦可用治水湿泛溢肌表,兼气血亏虚,久溃不敛的皮肤病症。


半夏+生姜+大枣
半夏功主化痰和胃,降逆止呕,姜枣为临床常用药对,辛甘配伍,调和营卫,生姜为“ 止呕圣药” ,合半夏则为“ 小半夏汤” ,功主止呕,三者配伍可取和胃降逆之功。但因姜枣的因子载荷大于半夏,说明F3中姜枣所占权重为大,故姜枣当理解为调和营卫之用。提示五苓散可用治营卫不和,气化失司,以及水饮内停,胃失和降。


白芍+炮附子
附子辛大热,走而不守,主助火、回阳,白芍主养血敛肝。两者的经典配伍可见于“ 真武汤” ,附子温补肾阳,白芍破阴利水。提示五苓散可加味治疗肾阳亏虚,气化失司,水饮内停之证。


苍术+厚朴+薏苡仁
苍术、厚朴同属化湿药,前者辛温,辛主升散,后者苦温,苦主沉降,一则健脾燥湿,一则下气消满,而薏苡仁性凉,甘淡,可缓和二者温燥之性,三者合用可化湿健脾,理气和中。提示五苓散可用于痰湿中阻,脾运失健的证治。


陈皮+杏仁+牛膝
陈皮苦温,主理气化痰,杏仁苦温,主祛痰润肺,止咳平喘,二者合用,可化痰下气平喘。提示五苓散可用于寒痰阻肺,痰湿壅肺等引起的肺失肃降,咳嗽喘促等。

石菖蒲+茵陈
石菖蒲主化湿,豁痰开窍,茵陈主清热利湿退黄,两者与五苓散合用可用于湿热内蕴,炼液成痰的痰热证,亦可用于湿邪久郁化热之证。五苓散合茵陈为茵陈五苓散,出自《金匮要略》,是仲景用治湿热黄疸的良方。


山药+肉桂
山药可气阴双补,益脾肺肾,肉桂性温,可温阳散寒,治命门火衰,又可引火归元,治虚阳浮越,五苓散与该两者合用,可用治肾气亏虚,气化失司或相火妄动,火不归元之证。


常见的症—药组合:“ 浮肿一干姜、黄芪、党参、炮附子",“ 腹胀一陈皮、车前子、干姜、半夏、厚朴” ,“ 口渴一半夏” ,“ 面白一黄芪、干姜、党参” ,“ 纳呆一干姜、黄芪、半夏、陈皮、党参” ,“ 呕恶一制半夏、生姜、陈皮” ,“ 疲乏一党参、黄芪’’,“ 少腹拘急一黄芪、党参",“ 小便不利一黄芪、党参” ,“ 小便频数一干姜” ,“ 眩晕一半夏、生姜” ,“ 自汗一千姜、黄芪、生姜"。

小便不利及少腹拘急为水液滞留膀胱,以党参、黄芪治之体现了补气以推动津液运行的治则,印证了《内经》“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的观点。浮肿以干姜、黄芪、党参、炮附子治之,以温阳益气利水为主,侧重于温补,气行则水行,两者皆反映了中医塞因塞用的灵活治法。小便频数用干姜体现了阳虚不能制水,当温阳以化气。纳呆见3证而处以党参、黄芪、干姜、半夏及陈皮,则体现了补中有行,补而不滞的特点。腹胀、面白、疲乏、呕恶、自汗、眩晕皆是“ 有是症而用是药” ,符合临床一般认识。口渴而用半夏,略显特别,《伤寒》多处提及“ 渴,去半夏” ,如小柴胡加减,但此处口渴非为津液内伤,而如唐容川所言,“ 是水停不化气。” ,故而以半夏去痰饮,津液得以上承,其渴反消。同为口渴,一则去半夏,一则加半夏,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的特点,而究其根源,则是基于辨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