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百零二|闹剧(二)

 剪刀_石头_布 2016-10-29

There is but one rule: hunt or be hunted.

Francis Underwood, House of Cards




没有将刘旦斩草除根,是霍光犯下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错误。刘旦虽然能力不行,但毕竟有“燕王”这面虎皮大旗;如今通过这次“谋反”事件声名远播,自然会引起了一些有实力的阴谋家的关注。有了这些人的帮助,刘旦参与的下一次阴谋几乎将霍光置之于死地。


这一切要从几位辅政大臣之间的关系说起。


“守夜人”金日磾


汉武帝驾崩时给刘弗陵留下了四位辅政大臣,堪称当时朝廷的“四大天王”,依次是:霍光,金日磾(jin mi di),上官桀及桑弘羊。新帝登基后,四位老伙伴通力合作,实现了权力的平稳过渡。


在此要重点说说金日磾。此人身世很特别。他本是匈奴人,自小降汉。后来一直在汉武帝身边成长,对汉武帝极其忠诚,甚至到了有点“愣”的地步。汉武帝赐他出宫的宫女,他连碰都不敢碰;汉武帝提出想将他的女儿纳入后宫做妃子,金日磾怕乱了君臣本分,也拒绝了;更有甚者,一次,金日磾看到自己的长子在宫中和宫女戏闹,回家便把自己亲生儿子杀了。这些举动让金日磾在汉武帝和大臣心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


即便如此,金日磾入选辅政大臣的行列仍然是有争议的。他有两个问题:第一,他是外国人。而且,还不是普通的外国人,是与大汉缠斗数十年的匈奴人。让这样一个匈奴人位列朝臣之首,是很敏感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今天中国政治局常委的名单里突然出现一个日本人的名字,朝野会是什么反应?第二,金日磾没什么特别突出的能力。他从小以养马起家,后来常年陪伴汉武帝左右,救过汉武帝一次命——他是汉武帝身边忠心不二的警卫员,而不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臣。


不过,汉武帝在设计辅政班子的时候,是动了脑子的。他虽然十分信任这四人的人品,但也不敢把宝全押在人品上——毕竟,人是会变的,何况是处在手握天下大权的情况下。所以,汉武帝设置了第二道安全机制: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制衡。而对汉武帝忠心不二的金日磾正是这一道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环,他扮演着老刘家“最后守夜人”的角色。


金日磾的作用在汉武帝驾崩后不久就显现出来了。当时汉武帝有遗诏,封霍光、金日磾等人为侯,但金日磾以“皇帝年幼”的理由,拒绝受封。在金日磾的强硬表态下,其他几人尽管心心念念想封侯,但也都只得把狐狸尾巴藏了回去,默默隐忍。


可惜的是,刚过了一年多,四大天王就变成了“三缺一”的场景——排行第二位的金日磾殁了。于是,汉武帝处心积虑设计的第二道安全机制也随之土崩瓦解。没有了牢笼,其他几人心中压抑良久的野兽立刻就被释放了出来,开始寻觅起“权力”的血腥味。霍光等人对权力的蓬勃欲望在金日磾尚未断气之时就显露了出来。金日磾临死之时,霍光等人“强以印绶加其身”(王夫之《读通鉴论》),美其名曰是为了实现先帝遗诏、犒劳忠臣,实际上还不都是为了给自己封侯铺平道路。


于是,在失去了守夜人的漫漫长夜里,权力的游戏开始上演了。


复仇者联盟


裂痕首先出现在霍光和上官桀之间。


他俩的故事本来有个美好的开头。由于都是朝廷重臣,他们结成了儿女亲家:霍光的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后来,这对小夫妻有了一个爱情——不,是政治——的结晶:一个女儿。


金日磾死后,老谋深算的上官桀逐渐显露出本性:毫无保留地寻求政治上的价值最大化。在顺利封了侯之后,上官桀就开始打自己孙女的主意,便去跟霍光商量,通过他俩的运作,把上官桀的孙女,也是霍光的外孙女,送上皇后的宝座。


孰料,霍光拒绝了这个提议。理由很简单,小姑娘还太小了——当时仅有五岁(还是虚岁)。这小孩估计牙还没长全呢,就让她去母仪天下?实在太不靠谱了。


但上官桀不这么看,他觉得凡事要趁早。毕竟皇后这个坑只有一个,下手慢了,被别人抢走了,就来不及了。上官家路子野,在霍光这边碰了壁,就掉头找了别人——一个名叫丁外人的人。


这个人本身既没什么势力也没什么能力,但他却与盖长公主——当朝皇帝的姐姐——私通,凡事都打着公主的名号。丁外人对付女人可能特别有一套,把盖长公主骗得神魂颠倒的,一心想把他扶正,成为名正言顺的驸马。无奈丁外人身份低贱,此事一直无从谈起。


上官安看到了这一点,就跟丁外人说,按照大汉朝的惯例,公主一般都会嫁给封侯的人。所以,咱们做笔交易,你让长公主帮忙把我女儿捧成皇后,我们帮你实现封侯的愿望,如此,岂不是两全其美?


丁外人和盖长公主听了这个建议以后,非常激动,立刻安排把事情办了:由长公主出面,将上官安的女儿招进宫做婕妤,并在次年正式册立为皇后。就此,上官家族势力再度得到了巩固。而上官安也越来越放纵了,经常在公众场合以皇帝岳父的身份自居,骄奢淫逸一发不可收拾。


而为了实现当初给丁外人许下的“封侯”的承诺,上官父子开始积极运作。后宫的事情霍光管不了,但前朝的事,大小决策都必须一经他之手。霍光为人还是十分谨慎的,而且非常看不上丁外人和上官父子这种肮脏的交易,一口回绝了为丁外人封侯的要求。上官父子没有气馁,又退而求其次为丁外人谋求光禄大夫的官职,不想又遭到了霍光的严辞拒绝。


这些事件让上官家和霍光产生了隔阂,梁子就此结下。


随后几年,霍光和另一位辅政大臣桑弘羊也因为政见不同,产生了隔阂。事情的起因发生在始元五年,杜延年向霍光建议改变汉武帝时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政策,回归汉文帝时候“俭约、宽和,顺天心,说民意”的施政方针,深得霍光的认可。


不过,修改政策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汉武帝时,由于贯彻桑弘羊“大政府、小市场”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理念,政府的触角渗透到了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赚了很多钱,这造就了一批既得利益者。如今,要想回归“小政府、大市场”的理念,必然触动很多人的利益。为首的自然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奠基人和掌门人桑弘羊。


霍光知道,自己在经济领域从无建树,在朝堂上通过辩论战胜桑弘羊几乎没有可能。于是,他采用曲线救国的办法,发动了一场由全国知识分子参与的大讨论,试图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削弱桑弘羊在经济领域的绝对权威。这场讨论中,两派各执一词,过程非常精彩,后来有人将两派的观点结集成书,即为后世十分有名的《盐铁论》。


客观的说,霍光支持的那一派并没有完胜桑弘羊和他的党羽,但也没有输,算是打了个平手。但这已经足够动摇桑弘羊的权威地位了。自此之后,霍光开始在各个领域裁撤“国家队”,并数次发布了减轻赋税的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于是,汉武帝末年满目疮痍的社会经济又逐渐开始了复苏。


政策是好的,但政治上的结果则很严峻。桑弘羊以及一干利益相关者也对霍光产生了怨恨之情。


拥有共同的敌人,往往会让各不相干的人走到一起。燕王刘旦学乖了,他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派人在京城内积极走动,搞串联。


于是,元凤元年,超豪华阵容反霍集团最终形成,成员包括两位辅政大臣(上官桀、桑弘羊)、一位当朝长公主(盖长公主)、一位当朝藩王(燕王刘旦),绝对堪称汉昭帝年间的“复仇者联盟”。尽管每人各自心怀小九九,但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扳倒霍光。


可怕的是,霍光对于即将发生的威胁毫无察觉


反霍集团就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向霍光发动了一次极为致命的攻击。


较之以往,这次政治攻击可谓策划得非常周密。复仇者们准备了一封抹黑霍光的上书,里面列举了霍光各种僭越之举(检阅羽林军如天子出行)——有谋反的心理;各种提拔亲信、增加私人武装的行为(破格提拔大将军长史杨敞、增选大将军府的校尉)——有谋反的准备行为;各种独揽大权为所欲为的行为——有谋反的实质动作,等等。随后,他们又以燕王的名义上书,并在末尾以燕王的名义请求“愿归符玺,入宿卫”——强调霍光谋反的威胁已经极其巨大了,为了保卫刘家的血脉,燕王宁可连王位都不要了,要进京保卫皇宫。


啧啧,这忠臣戏演得堪称声泪俱下啊!


其实,上书的内容本身并不重要,因为汉昭帝还是个十四岁的小孩,上官桀、刘旦等人根本不把他当回事,只要这封上书能绕过霍光,他们就能操控汉昭帝这枚“橡皮图章”扳倒霍光。


于是,他们选择了霍光出沐日(即休假日)不在宫中的当口,向汉昭帝上奏此书。


出乎反霍集团意料的是,年仅十四岁的汉昭帝读完上书后竟然没有同意,扣下了。


等到次日霍光回到朝廷,一听说此事,吓得不敢觐见汉昭帝。反而是汉昭帝主动问起霍光所在,召他进殿。


等霍光进殿后,汉昭帝就说,这封上书不足为信,大将军是无罪的。朝堂上的大臣——包括霍光在内——听到此处都愣住了。汉昭帝接着解释,他说,大将军如果要造反,根本用不着增选校尉,而且,大将军检阅羽林军是这几天的事情,燕王是不可能知道的,所以,这封上书必然是别人假托燕王的名义伪造的。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谁也不曾料到一位年仅十四岁的小孩能做出这样一番精妙的推理。当然,最苦楚的要数上官桀一干人等了,他们千算万算,做了充分的准备,却不想意外砸在了之前最不重视的小皇帝身上。此次之后,上官桀集团在汉昭帝面前再也不敢说霍光的坏话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霍光职业生涯中遇到过的最大的危机,一旦这次攻击成功,霍光恐怕难逃夷族的下场。


当然,好戏远没有结束。


燕盖谋逆:谁的阴谋?


燕王刘旦这人实在没什么优点,唯独有一点是好的,就是凡事有韧性,在造反这件事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经历了几次失败打击后,他不仅不退缩,反而愈挫愈勇了。


而在汉昭帝面前碰了一鼻子灰的上官桀也开始另想法子,打算通过“暗杀”手段来扫清霍光这个障碍。为了获得燕王刘旦的支持,他和刘旦商议,用计杀了霍光,废掉汉昭帝,然后迎立刘旦为天子,并封上官桀为藩王。刘旦对这个计划挺满意,欢欣雀跃地找来自己的丞相商议。燕相听了以后,却泼了刘旦一盆冷水。他说,大王之前和刘泽相约起事,连王府门都没出就被举报了!反思一下,主要是因为刘泽这个人喜欢吹牛,保密工作做得不够好。如今你又要和上官父子谋大事,臣听说这两人也不是什么靠谱的主儿,臣一来怕这事也要跟上次一样,会黄;二来担心即便成了事,上官父子也终究会背叛大王。所以,还请大王三思啊!


这番话说得很有水平。燕相拐着弯儿地告诉刘旦,在这个计划中,他只是上官父子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如果不成功,他便是替罪羊;如果成功,他最终也落不到什么好——有百害而无一利。可惜刘旦这个造反专业户是做定了,完全听不进去。正如燕相所言,就在刘旦紧锣密鼓进行造反准备的时候,上官安就已经在考虑诛杀刘旦谋立上官桀的执行方案了。在他的眼里,霍光、汉昭帝、燕王刘旦都只是上官家通往九五至尊的踏脚石,天下最终会落在上官家族的手中——此人已经失心疯到了这种地步。


然而,就在这些计划已经谋划完成,尚未付诸实施的时候,又有人泄密了。结果,反霍集团的计划又一次胎死腹中。这一次,霍光没有再留任何的情面,将反霍集团所有成员,包括上官父子、桑弘羊、丁外人等,一概诛杀,盖长公主也因此事受到牵连被迫自杀。


最惨的莫过于堂堂燕王,不仅在此次事件中心甘情愿被当枪使,而且筹划数次、准备数年的造反到了临死时都未能真正发动,让“造反专业户”这个荣誉称号有名无实,最终颇为悲壮地和臣子妻妾一一诀别后自经而死,得一个“剌王”的谥号——剌者,暴戾无亲也。


这次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燕盖谋逆”。最大的赢家显然是霍光,自此,他在朝廷中的威胁被一扫而空。


以上是官方历史记载。


其实,从整个事件的记载来看,“燕盖谋逆”的真实性是有一些问题的。盖长公主有杀霍光的心不假,但恐怕不会有废汉昭帝、立燕王的想法——毕竟汉昭帝才是与她血脉更近的皇族,所以,说她谋逆,恐怕并非事实。燕王刘旦这边,为造反厉兵秣马了那么久,在明知自己死路一条的情况下,主动放弃率军拼死一搏的机会而顺从地接受引颈就戮的结局,同样让人难以理解。而上官桀深谙政治斗争,又有军旅经历,最终却因计划泄漏而束手就擒,更是匪夷所思。


有一个解释可以说得通,就是:其实很多人只是反霍,并未谋逆。谋逆的计划恐怕也并非“泄漏”,而是霍光故意“栽赃”的。


这并非不可能。霍光虽然给人的形象是比较忠厚谨慎的,但作为政治家的他绝对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曾经策划过暗杀楼兰王的计划,在手段选择上毫无下限;何况,他在前不久刚刚经历了命悬一线的场景,更让他看清了那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政治斗争,不是你死,便是我亡。正如非著名美国总统弗朗西斯·下木先生所说,在政治这场游戏中,要么做猎人,要么做猎物,没有别的选项。


霍光不想再做猎物了,他选择了做猎人。


客观地讲,这场斗争没有什么善恶之分,只是纯粹的权力之争。其实人都会做过授人以柄的事情,都能被人断章取义的找出一些不当言论,燕盖乱党冤也不冤。叛乱者之所以成为叛乱者,唯一没有做对的事就是他们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更相信“燕盖谋逆”是霍光为了剿除异己而一手策划的阴谋。这标志着霍光在政治上日臻成熟了——毕竟,善良从来都不是政治家应有的品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