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陵山片区第一大城市要易位?恩施市要打造成为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

 刘荣辉1 2016-10-29
本帖最后由 夜郎SB 于 2016-10-27 19:44 编辑

编者按:

      2011年10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改委颁发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首次把武陵山片区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5年过去了,武陵山区的发展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绩,为展现武陵山区的发展成就和愿景目标,《怀化微报》(hhwb0745)将设置专栏“武陵争霸”,刊发武陵山区各个地区发展系列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撰稿或提供相关文章信息。

        今天刊发的文章选自《新恩施论坛》,本平台选发该文章旨在向广大网友提供更多阅读信息,不代表本微报观点。


【武陵争霸】系列一:
武陵山片区第一大城市恩施市
成为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分析

一、湖北省新型城镇化将恩施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背景
作为湖北省西部(武陵山地区)区域第一大城市的恩施竟然没有进入省城镇体系的第一梯队(大城市)行列。显然该《实施纲要》明显偏重于以一主两副城市群城镇体系,鄂西南甚至没有规划一座大城市来引领这些地区的发展,让原本就处于落后状态的鄂西南地区的恩施、利川、建始、来凤、巴东等地更加地被边缘化,致使这些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这样的规划显然违背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原则。湖北省如果只重视人才聚集、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较好的一主两副城市群区域,而忽略了潜力更大、“后发优势”更明显的鄂西南落后地区,没有鄂西南地区的脱贫,将无法完成党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可以这么说:没有鄂西南的跨越式发展,就没有湖北省的全面小康。
恩施市重新修编《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修改)》,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预测到2030年全市城镇人口的数量、分布,研究到2030年鄂西南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方向。规划调整《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设置的城镇体系,重新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应该是此次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重中之重。

二、构建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必要性
“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通常是指在一个地区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周边城市强大,经济辐射力超出了自身管辖的行政区范围,拥有独特的优势资源,且与主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可以被赋予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重任的大城市。
从湖北省整体和各区域发展现状来看,武汉、宜昌、襄阳是湖北省当之无愧的“中心”,一主两副发展也必然会上升到国家城市群的战略高度。除武汉、宜昌、襄阳、神农架外,其他地级城市的综合实力都在伯仲之间,恩施市城建水平在湖北省内保持领先地位,大有潜力。从武陵山区域发展现状来看,恩施是武陵山区域当之无愧的“中心”,恩施、铜仁、黔江、吉首、张家界、怀化六个地级城市从城市规模(主城区人口、建成区面积)、经济水平、资源禀赋、战略地位、政治背景、未来前景、交通和区位优势等多项因素的综合来看,没有那一座城市有绝对领先的实力。但一个区域的发展,又不可能全部城市都设为区域中心城市,否则就无法集约、集中来树立优势,成为了遍地开花、撒胡椒面一样的发展。由于武陵山人多地广,而省会、武汉、长沙、贵阳、重庆又偏于武陵山区域的外缘,而广大的武陵山地区根本得不到省会的辐射带动,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长期落后于全省(直辖市)总体水平。这样,客观上国家就需要在武陵山地区确立一个“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各个省会的 “副手”,承担各个省会在武陵山地区经济发展核心带动作用。

三、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选择原则
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与省域主中心城市相对应而存在的概念。省域主中心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实力强,通常是省会城市;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在一定区域的城镇体系中仅次于主中心城市的地位,通过市场的力量对其周边的经济起着组织、协调作用。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是协助主中心城市,拉动全省、全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全省、全地区协调发展。那么选择区域性中心城市就不能简单地以GDP规模认定,而应该从全地区的高度,按照区域整体的区划来选择,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原则一是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与省域主中心城市应有较大的空间距离。区域性中心城市距离主中心城市不能太近,否则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副中心与主中心距离至少应该200公里以上。那么,从武陵山全域来看,恩施直线距离重庆、武汉、长沙、贵阳、西安都在200公里的辐射范围之外,受省会的辐射影响有限。显然,国家在选择武陵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时,应首先考虑恩施。
原则二是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具有较大城市规模和较大的辐射空间。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肩负带动武陵山地区发展的重任,必须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从城市规模上来讲,至少是大城市(非农业人口50万人以上)。同时应有较大辐射空间和“势力范围”,除了一般应与主中心距离300公里左右外,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之间应保持150公里以上的距离。这就意味着在一定区域之内不可能有很多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如果太多,辐射范围主要在本市区域内,那就谈不是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了。从这个原则来分析,武陵山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数量应控制在1个以内;而按照城区50万人的城市规模来看,武陵山没有一座城市人口规模超过了50万,怀化城区40多万人,恩施城区35万人,差距微乎其微。
原则三是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也不能简单地以GDP规模来认定,而应该以辐射的区域来考量。一方面,一些经济规模很大的城市,在区域内可能仍然有一定辐射力。另一方面,如果主中心城市过于强大,那么对区域性中心城市规模和经济总量要求则不能过高。从武陵山来分析,虽然怀化、黔江、张家界等城市生产总值虽高,但这些城市基本上没有较大的辐射半径和影响空间,自身目前和未来都无法影响周边的市州区县,而始终都处在被所属省会的辐射影响之下,以上城市都不应该选择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四、武陵山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应选在条件较好的鄂西南
按照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选择原则综合来分析,武陵山城镇体系除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三个基本原则外,按照区域空间辐射半径来考虑,该区域分为鄂西南、渝东南、黔东北、湘西四个区域版块,从各区域城市中分别选取为未来有望成为中心的城市作为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并不现实。武陵山可构建“一主一副八次多节点”的城镇体系结构,即一主为恩施,一副为怀化,八次分别为铜仁、秀山、吉首、利川、张家界、黔江、龙凤(龙山来凤融城)、德江,“多节点”为武陵山除龙凤、利川、德江外的所有县级城市(包括洪江市)以及各县市区组成的多节点城镇体系。
恩施市定位为武陵山地区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以及湘黔鄂渝陕桂六省边区中心城市,辐射影响渝东南、渝东北、张家界市、邵阳市西部县市、湘西州、怀化市、贵州铜仁市、桂北等区域;怀化市定位为武陵山副中心城市,仅次于恩施,辐射影响武陵山南部片区;铜仁、秀山、吉首、张家界、黔江、利川、龙凤、德江等八座城市定位为武陵山次中心城市,聚集一定人口,辐射周边县域发展。

五、以恩施为武陵山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武陵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

(一)落后地区发展必须培养中心城市成为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发展
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是绝对的、长期的,平衡则是相对的、暂时的。在政府的干预和推进下,地区经济不断由不平衡向平衡发展,再走向新的不平衡,这一动态的非稳定性过程,正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越是落后的地区,越是落后地区越需要提高在国家和省域内的地位,只有将落后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上升为国家和省级战略,通过中央和省级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和调节,才可能把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或差距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否则,任由地区间差距持续扩大,使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失衡,不仅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到一定时期将陷入困境,严重时还将危及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武陵山片区作为全国11个集中联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历来受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201110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改委颁发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首次把武陵山片区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但是三年多时间过去后,我们看到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发展并没有明显的提速,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显著改善,这说明国家的武陵山片区扶贫工作并没有抓住着力点,没有起到纲举目张的效应。其根本原因便是该规划提出了黔江、恩施、张家界、吉首、恩施、铜仁等六个中心城市一并发展的战略,导致没有一个发展中心和重点,国家有限的扶贫资金均匀地洒向了10万平方公里的武陵土地,成了“撒胡椒面”行动,最终的效果如何在规划出台那一刻便已一目了然。

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有增长极的带动,在武陵山片区这个中国中西部结合的贫困区域更需要一个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以重庆为中心城市带动三峡库区发展为例,自从国家将重庆市定位为了三峡库区集中贫困区域中心城市以来17年时间,重庆市作为中心城市发挥了特大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三峡库区沧桑巨变,以重庆为中心的三峡库区经济“引擎”强劲发力,国内生产总值年年增长,库区12个主要移民区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库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而与武陵山地区同为武陵山片区的重庆黔江区,在中心城市重庆市的辐射带动下,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25%以上,而湘西州年均增长在14.5%左右,贵州铜仁市增长速度为12.5%,与黔江地区差距十分明显。这说明了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对贫困地区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对落后地区开发实行集聚资源,培育“增长中心”战略,重点支持最具增长潜力的城市发展,着力培育发展潜力大、能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中心城市。通过发挥经济增长中心城市的聚合效应和扩散效应,极大地带动了地区间、城乡间的经济协调发展。

(二)武陵山片区的发展必须培育恩施为单一中心带动整体发展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正确区分真理和谬误。从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实践来看,多中心的发展模式在现状整体贫困落后的武陵山片区是行不通的。目前,湖北省明确支持恩施州府恩施市建设“武陵山区域性中心城市”,贵州提出用20年时间要把铜仁打造为能承载120万人口“武陵之都”,湖南怀化市把自己定位为湘鄂渝黔桂五省周边中心城市,而前身为黔江县的重庆市黔江区也提出要建设渝东南“翼”的中心和武陵山片区真正的中心城市,重庆市秀山县提出“建设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和中心城市”、“武陵之心、边城示范”的口号,湘西州府吉首市在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构建一个能承载48万人口的武陵山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小小的龙山县和来凤县也提出了共同着力打造能承载60万人口武陵山边区中心城市的口号。几乎所有城市都在打造武陵山中心城市,也导致了“谁都想当中心,而谁都发展不大”的局面,大家都是中心以后,也就没有了中心,没有了中心自然就会无序发展,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产业和经济必然会相互雷同,相互竞争的结果也就是共同陷入更加贫困落后的境地。

而从客观地分析来看,武陵山交通枢纽城市恩施都是毫无争议的武陵山区域性中心城市。现状各城市规模对比,恩施市无论是城区人口还是建成区面积都是武陵山最大的城市之一,与怀化差距微乎其微,但发展势头已超过怀化。现状恩施市区常驻人口35万,怀化(鹤城区)城区常驻人口40多万、怀化(鹤城区)城区户籍人口25万,吉首市区常驻人口18万、黔江城区常驻人口24万、铜仁(碧江区)城区常驻人口25万,张家界(永定区)城区常驻人口23万。从规划来看,各城市的规划都有浮夸的成分,主观意想的成分过多不足取。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确定,国家从宏观上对武陵山六个中心城市的规模作了详细规划,分别是:规划恩施市到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突破50万人;规划怀化市到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90万人;规划黔江区、铜仁市均到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张家界规划到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8万人;吉首市规划到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5万人。国家的上位规划很明确地指出了恩施就是武陵山无可争议的中心城市,但规划怀化202090万人有浮夸的成分,怀化城区人口如何能在十年内翻一番,从40多万发展到90万,原因在于许多资料都弄错了怀化城区的概念,误将鹤城区所辖乡镇、街办的范围全部等同于怀化城区。鹤城区只是个县级单位,怀化城区只是鹤城区管辖下的一部分,怀化城区人口肯定少于鹤城区人口。

从综合分析来看,恩施完全有资格成为武陵山片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百万人口大城市。且定位为该区域中心城市后,恩施完全可以通过做大中心城市来带动武陵山片区整体发展。
1、恩施可以通过打造世界农业科技示范城来带动武陵山的农业现代化。
2、恩施可以通过大峡谷、女儿会、玉露茶这三张名片来提升恩施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影响力。
3、该区域的交通中心和资源集散地。恩施作为铁路枢纽和高速公路枢纽之一,且随着宜万铁路、沪渝高速、沪昆高铁客运专线的开通运行和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的即将通车,以及安恩张衡、昭黔恩铁路这两条200公里时速准高铁的规划建设,未来将进一步巩固恩施作为中国东中部与大西南的桥头堡和交通枢纽地位。2014年恩施成为武陵山第一个开通动车的地级城市,人才、资金、产业和资源不断在恩施汇聚和流出,恩施的区域中心作用将得到更加强化。
4、武陵山片区最大盆地。恩施盆地是武陵山最大的盆地,面积450平方公里,有成为百万人口大城市所需要的足够的空间和资源承载力。按照规划,到2020年,恩施将建设成为城区面积8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0万的中等城市;到2030年,恩施将建设成为城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0万的大城市,在西安——重庆——贵阳——桂林——常德——宜昌——襄阳——西安这样一个半径约400km的环形空洞中,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和武陵山区的大都市。在与时俱进的制度、富集的矿产资源、重要的交通区位、强劲的发展态势、各方人才的大会集,决定了恩施未来将成为了全国最具发展潜力和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