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窑口的茶盏欣赏

 天宇楼33 2016-10-30



中国陶瓷举世闻名,千百年来名窑辈出,山西窑瓷更是华夏古陶瓷殿 堂中神奇魂丽的艺术奇葩。山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 可谓“三晋故土,物阜民丰”。秦汉之前就经济繁荣,隋末厥成大唐龙兴 之地,明清以来更以商贾闻名四海。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使用地区广泛, 一直都是窑火炽烈,以早期的黏土陶到唐宋炻器,历经唐、宋、辽、金达 到鼎盛,窑口遍及晋中、晋南、雁北、忻州、长治、吕梁各地。从南到北,“临汾窑”、“霍州窑”、“介休窑”、“平定 窑”、“浑源窑”、“怀仁窑”等诸窑次第绽放,仅见 于文献记载的就有30多个县烧过瓷器,成为古代制瓷业 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陶瓷工艺于华夏其他古窑口的 交流、碰撞、融合中,以无与伦比的融合和再生力形成 了独特的装饰工艺和区域风格。


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典型地代表了唐宋及以后的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精神享受的明显倾向。茶盏在唐以前就已有记载,《博雅》说:'盏杯子'宋代时开始有'茶杯'之名。陆游就曾写过:'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的诗句。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茶盏是饮茶的用具。它的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饭碗小,比酒杯大。据考古或文献资料证明,瓷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唐及五代时期的茶盏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最富盛名。并且茶盏开始配有盏托。宋代时斗茶之风大盛,极为崇尚茶具的精美。茶盏的形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口沿较直;另一种则是撇口,像喇叭。除了近年来大热的建站之外,山西窑口的茶盏也非常值得关注。


山西窑瓷在世界陶瓷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被 世界各大著名博物馆奉为至宝,本期整理编辑了山西各 窑口茶盏专刊,希望通过本期内容的集中展示与介绍使 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山西古陶瓷艺术瑰宝,使山西窑瓷彰 显其千百年来的耀眼光芒。



宋霍州窑青釉花斑纹盏


霍州窑烧制的青瓷,以造型小巧、胎薄体轻、制作精工、纹饰精细为主要特色。器物胎釉纯 净,器里施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胎体在口沿处较薄,底部较厚。此品即为一例,盏身釉色青 翠,盏内缀以点点花斑块,色彩缤纷。釉面密布细小开片,淡雅的青绿与瑰丽的斑纹相得益彰,古 韵十足。


霍州窑,在今山西霍县,故名。又称彭窑。 创烧于金而盛于元,结束于清代。该窑所制瓷器 有白釉、黑釉等,以白釉最具特色。装饰手法有 印花、刻花、划花、酱褐彩画花等。器型多见 碗、盘、罐、高足杯等。所见器物口沿均施釉,不同于定窑由于覆烧而形成的“芒口”。窑具可 见有支钉等。器物烧造方式有叠烧和支烧。叠烧 即多件器物摞在一起入窑烧制,为防止上一件器 物底足与下一件器物内壁粘连,往往将器内底部 刮出一周涩圏并施化妆土;支烧即在上一件器物 底足附以数量不等的细小支钉,使之与下一件器 物相隔离,以防粘连,因此盘、碟类器物往往内 底留有支钉痕迹。霍州窑的支钉一般有3-6个,以 5个支钉居多。



金 怀仁窑鹧鸪斑茶盏


宋代随着点茶、斗茶的流行,特别重视黑釉系茶盏, 影响所及,南北名窑皆见生产,山西怀仁诸窑在胎土、釉色、形制上有刻意仿制福建建窑的倾向。拍品束口,弧 壁,矮圈足。内外满施黑釉至器底无釉,晶萤光润,釉面 满布银色油滴状纹。底足胎土涂有一层铁泥。曰本东京、 中_国台北的博物馆藏有与之相类之作,可为参照。


山西黑釉瓷始于唐代,成熟于宋辽,在金元时期走 向鼎盛,这在山西考古研究发掘诸窑口均有文献记载, 在宋辽金出土文物中常有碗、罐、瓶、盏、炉、灯等出 现。山西黑釉瓷器大多为民用器,俗称“老窑瓷”,一 意为古老之瓷,二意为老百姓用瓷。山西南部窑口至太 原为界,其胎质细密,且轻薄。造型秀雅,有中原汉 文化的传承。太原以北至大同、阳高,胎质粗疏,且厚 重,造型粗犷,有游牧文化的气息。其胎质可见瓷石颗 粒,这与地方瓷泥材料有关。南部釉色纯正,且釉薄, 这与胎质的细腻有关。北部相反,且大多有流釉现象。 釉色的窑变南部为片状,有时窑温过高会整体窑变,上 红下黑。这与胎质的含铁含铜有关。而北部的窑变为点 状、雨淋墙状,这种窑变形成的自然之美,给人一种艺 术视觉上的享受。


怀仁窑,在今山西怀仁县,故名。明《大明 一统志》有“锦屏山在怀仁县西南二十五里,山旧有瓷窑”记载。发现遗址有小峪、张瓦沟、吴 家窑三处;始烧于金代,历经元明两代。烧瓷以 黑釉为主,胎色灰黄,较粗糙,弦纹瓶及罐等器 物胎体厚重。装饰有粗线条划花及剔花两种,有 雁北地区特色,纹样多数是十分草率的卷草纹, 只用单线画成,不剔空地,有的则是把空地画成 席纹,以弦纹装饰瓶多见。器型大多是瓶罐之 类,还有碗、盘、盏、枕、玩具等。烧制方法为 刮釉支烧和满釉支烧两种。黑釉在烧制过程中, 呈色剂氧化铁发生分解生成气泡,随着温度的升 高,气泡破裂,富含水分的铁溶质升至釉面析出 结晶体,即形成大小不一、具有金属光泽的油滴 状斑点,色泽呈金色或银白色,在黑色釉面上呈 现酷似鹧鸪胸部羽毛状的斑纹,故称之为“鹧鸪 斑”或“油滴斑”。



介休窑在宋金时代,烧造黑釉瓷器极其出色,受建窑 茶盏影响,对兔毫盏亦有仿制。此一对介休窑仿建窑兔毫盏,即是其代表作品。其尺寸较大,敞口圆腹,釉光黑 亮,兔毫明显。碗底露胎处可辨与建窑之不同,但釉色已 极为相似,毫不逊色。


介休窑,是山西省的重点瓷窑之一,窑址在介休市,故名, 亦称“洪山窑”。其创烧于唐末宋初,历经金、元、明、清数代, 烧瓷历史达千年之久,为北方瓷窑所少见。洪山镇附近的源神庙内 有宋代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立《源神庙碑记》,记载了当时 的瓷业生产盛况和瓷窑税务官员,是目前所见最早记录。在宋代, 除了主要烧造的白瓷,尚有黑釉和白釉釉下褐彩瓷,黑瓷、白釉黑 花及黄褐釉印花瓷等。装饰技法有印花、划花、剔花、釉下彩绘和 镂雕。印花纹饰布局完整,线条清晰,与定窑有共同点,但不讲究 均衡对称。常见图案装饰有缠枝花卉、婴戏牡丹等。早期白瓷器 物胎体厚重,晚期受定窑影响,产品胎体趋薄,有薄胎印花碗、 盏,碟有花口,花口下器内饰直线凸纹。产品主要为盘、碗、罐、 盏、盆、盖碗等日用器皿。白釉印花大多受定窑影响,纹饰布局完 整,线条清晰,但不讲求均衡对称。常见有缠枝花卉、婴戏牡丹等 图案,题材新颖,生活气息浓厚。纹饰因用料较多而凸起,高出釉 面。胎上旋以洁白的护胎釉,纹饰外又罩以透明的玻璃釉,色彩异 常美丽,为介休窑的绝精之作。



宋瓷收藏者的学习交流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