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书必早得益

 闻古博今 2016-10-30

早读书必早得益

我常对人说,迟读书比不读书好,早读书比迟读书好。为何?早读书,早得益。最近,著名作家王蒙就提出“读书要趁早”。

记得孩提时,那记性真是好。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等文章,差不多各花一个晚上就能背个一字不漏。虽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个精神的饥饿感使清瘦的灵魂变得贪婪而急切的年代,但由于外祖父和父母都是教师,家里多少有些藏书,故在无法挑剔的条件下趁着年轻好记性,我硬是读了一些书,其中不少还是中外文学名著。早年的读书,不仅培养了我爱读书的兴趣,而且也令我早早地爱上了文学创作。现在想来,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作家,跟从小爱读书是分不开的。

无可否认,读书少有即读即用的时候。也就是说,今天读的书,不一定今天或明天马上就能派上用场,但我笃信,读书一定有用,甚至会帮助你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以至而让你觉得要赶紧读书。读报看到一个故事:作家叶永烈的儿子在美国毕业后找工作而不得,不久,却有了一次美国通用公司的面试机会。谁也不会想到,考官问了一个与公司业务并无关联的问题:“你知道巴顿吗?”恰好,这问题正中叶公子下怀。从巴顿的出生到巴顿的爱好,从巴顿在欧洲战场的战绩到他最后死于车祸,他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原来,他从小就“泡”在父亲书房里读书,且“越界”而读,知识涉及面广,没想到,今天有用了。早读书、多读书,自助他敲开了美国通用公司的大门。

自需说明的是,读书的效用,若被即时即用,定属偶然,肯定不是常态。更多时候,它体现在一个人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思维习惯中,以至挥洒在其的精神气质上。这样的读书,自更具活力、更添魅力。

早读书,尤其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大,人便逐渐由遮蔽而走向澄明。从这个意义上说,早读书,也合乎读书的规律。比如阅读历史,起初,我们的思想认识往往局限于既有的理解和结论,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的改变,我们会重新关心和思考早年获得的历史感受,希望历史的密码,能启发当下的思考,提供理解自己、理解时代的参照坐标。而当一些历史,哪怕是历史中的细节被激活,从而予以重新甄别、理解、定义时,我们便充分理解了意大利学术大师克罗齐命题的真谛:“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般读书,不仅让读书人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历史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更多的读书人了解它、接受它,把它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早阅读的基础让人早发现早创新,早阅读的条件使人早见识早得益。

读书的规律也同时告诉我们,要不想被时代抛弃,就得不断积累知识并不断更新知识。据媒体报道:人类知识的总量每隔7至10年就要翻一番,一个人工程技术大学毕业后6至10年,在学校的知识有一半会失效。英国科学家詹姆斯·马丁也曾推测,人类科学知识在19世纪每50年增长一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长一倍,目前已发展到了每3年便翻一番。如果我们不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更新,那么,到头来便会成为“文盲”,这绝非危言耸听!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更新,要求我们必须及早读书,读得越早,积累越多、更新越快,自然,受益也愈早。

早读书,必学会碰逢这样一个难题:有人总以为没有时间读书。其实,这只是不想读书的一个借口而已。鲁迅先生说过:“我哪里有时间,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上了。”只要真心想读书,时间是一定能够被挤出来的,尤其是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读书时空得到极大拓展,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够立马进行读书。接受这份现代人才有的福祉,回报它,我们只需记住:早读书,赶紧行动!

中国社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说过:“我觉得,少年要多读名篇,青年应读大书经典,中年需多读专业书,晚年可读点杂书。少年记忆力好,对历代名篇多加记诵,可以终身受益……年轻时读一点大书,大书有大书的气象效力。”如果说,从少年到青年、中年以至晚年,读书是一个完整的链的话,那么,只有完整的读书,一段不落的读书,我们的读书才是有效的。人生有限,早读书,我们的人生也定然是精彩的!

有位电影人说过这样的话:“每一个人,一生都会进入困局,进入搏命,进入无限奔忙,但最终,都会进入另一个世界。那时候,我们的灵魂升空之后,或怅然或愤懑或平和,都在于我们身在这个世界时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这个态度,包括我们要从零开始成长的电影。”如果说,电影是一种祝愿、一种愿景,甚至像遥远的地平线一样,电影人不应该消减仰望的话,那么,读书人对于书籍,也应该如此,并及早进入读书人的角色。早读书的人,能否也成为电影中的“歌者,行者,御风而行者”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