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安徽壽縣壽春城遺址【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0-30

        寿春城遗址位于安徽省寿县城关寿春镇、城南九龙乡境内。筑城始于楚迁都寿春之时,面积约25平方公里,是战国都城中仅次于燕国都城燕下都的第二大城。汉代以后,城址缩小至故城东北角,即今寿县城关一带,后代多沿袭其址。寿春城作为战国时期楚国的最后一座都城,有着非常丰富的楚文化遗存。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左-凤鸟纹瓦当  右-云纹瓦当  寿县寿春古城遗址.柏家台遗址出土
        遗址布局方整规,总面积26.35平方公里,其规模仅次于燕下都。该城东、西、北三面临水,南有西南小城。城内呈矩形分成15个区域,每一区域内系统规划有水道。这种城市布局与同时期列国都城相比可谓别具一格。发掘的重要墓葬有楚幽王墓、蔡侯墓等,其中楚幽王墓是目前中国发掘的楚墓中规模最大、年代与墓主确切、出土文物最多的侯王墓葬,也是可以认定的唯一一座楚王墓,出土文物4000余件,其中青铜器1000余件,楚大鼎重约400公斤。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左-绳纹瓦筒  右-绳纹板瓦   寿县寿春城遗址出土
        据《寿州志》载,城墙原有“角楼八座,警铺五十五所”。现仅存1处马面,3处敌台。马面位于城西北拐角处,俗称“地楼”。马面凸出城外部分长2米、宽5米,高与城墙齐平,中空有石级递下,三面有射洞。3座敌台,一处在东门南160米,凸出城外廓,长3.5米,宽15.5米;一处在南门东500米,外凸2.5米,宽5米。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城外设有泊岸。泊岸,又称护城石堤,据《寿州志·城廓》载,石堤为明嘉靖七年(1538年)御史杨瞻创建。堤高3-5米、宽10米,一边紧贴城墙外壁,另一边滨临护城河,皆以条石垒砌。其用途既可增加城墙的坚固性,又能阻挡护城濠水及洪水对城墙根基的冲刷。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寿春城遗址出土的铜鼎
 
        两处涵洞实为水关,分别位于城东北、西北隅。涵洞始建年代失考,明清均有修葺。今东涵壁有“崇墉障流”石刻,为光绪十年(1884年)重修时吴中钱禄曾所题。西涵南壁“金汤巩固”石刻,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时,“辛庵彭城孙题”。两涵形制大体相同。如西涵,洞体方形,其一端连通城内河渠,另一端伸出城外,经过城墙、石堤部分深1.5米。涵周围起筑径、深均7.7米、厚0.5米的砖石结构月坎,坎与城墙等高。坎内壁设有石阶,可拾级而下,外壁围护厚实的堤坡。涵沟上封石板,设闸5道。城涵月坎的设置,在军事上可防止敌兵从水道匿进偷袭,在城市水系上又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如人们可随时进坎启闭闸门,控流自如,既可避免内河积水的吞噬,又能消除外水倒灌的隐患。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寿春城遗址出土的青铜戈
        寿县傍依淮淝水系,地势低洼,易受洪涝侵袭。古城犹如一道铁壁铜墙,除防御抗敌外,又是防洪的坚固大堤,历史上曾多次经历了洪水的冲击。如1954年和1991年淮河泛滥,古城周围一片汪洋,白浪滔天,而城内则安然无恙。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寿春城遗址出土的青铜剑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寿春城遗址出土的青铜箭簇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青铜编钟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铜镜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玉璧以及玉印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历代寿州府官印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寿县北门,拥有一个完整又漂亮的瓮城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瓮城之中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北门靖淮门和东门拥有瓮城,但外门又不像东门是错置开口的,它的则是西出,有瓮中捉鳖的感觉。站在城墙上可以眺望见几公里以外的八公山,那里已是淮南地界。倦怠的淝水与城墙绵延顺走,阳光下,城墙的高峻伟拔兀显。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每个城门都有这样的城楼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寿县的城墙很特别,一面是墙,一面是坡,据说这样兼顾了堤防的作用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南门的城门楼子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南门与北门不同,没有瓮城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南门通淝门是新修缮的,不是文物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东门 宾阳门
       东门宾阳门形制完整,墙体以土夯筑,高8米多,宽6米,外壁条石高砌后贴砖,通体向内欹斜,层层收分。内外两门平行错置,不是一字纵列的,这是为了防御和抗洪需要。“白鸟一行天在水,绿芜千障野平云。”登城门一眼望去,平畴绵远,昔日兵家反复争夺之地,已宁静成谐和淡漠的乡村田野。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寿州州署在寿县教堂的斜对面,州署的保护碑嵌在谯楼上。穿过谯楼,里面看不到任何古迹的蛛丝马迹。低矮的谯楼建于明代天顺年间,拱型砖石结构,券楣上尚存有 “古寿春”三字篆体石刻。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寿春城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比山西平遥古城还早100年。古城基坚墙固,气势雄伟,今城墙为南宋宁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统许俊重筑,墙砖面亦常见“建康许都统造”字样。城有东、西、南、北四门、东为“宾阳”、南为“通淝”、西为“定湖”、北为“靖淮”。四门原都有护门瓮城。城墙古朴雄伟、气势磅礴,如苍龙环绕。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王安石至淮上古城,有《寿阳城晚眺》诗:“楚山重叠矗淮氵贲,堪与王维立画勋。白鸟一行天在水,绿芜千障野平云。”宋人张文潜《题寿阳楼二绝》有句:“渺渺长淮去不休,行人独上寿阳楼”;“长淮不断水悠悠,楼下行人淮上楼”。苏轼过此,作《寿阳岸下》,诗云:“街东街西翠幄成,池南池北绿栈生,幽人独来带残酒,偶听黄鹂第一声。” 寿县地处南北要冲,是兵家反复争夺的地方。公元383年的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这次战争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给后人留下了“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历史掌故。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与南唐又激战寿春,当时身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后来的宋太祖)随周世宗柴荣亲征,围困寿州立下了赫赫战功。至今两淮民间还流传着“赵匡胤困南塘”的故事。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

安徽寿县 <wbr>寿春城遗址(战国.国五)點擊進入更多閲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