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棘手的卵巢癌等,更需智慧应对

 xcaq 2016-10-30

棘手的卵巢癌等,更需智慧应对




由于笔者所在的医疗机构主要是以中医药防治癌症为主的,且早已有一定的全国影响力,因此,来找我们的患者很多,但前期的、比较单纯的患者不多,大多数都是晚期,或是比较错综的、或是十分罕见类型的,不少属于那种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复杂病情。对于这类棘手的患者,尤其需要讲究智慧地应对,千万不可孤注一掷!

两年前的夏天,我在北京会诊时,接到上海太平洋总部的一个电话,问我能否尽快帮忙会诊一位病人。原来,是该公司中部城市的某女领导,因为肚子胀疼,熬了两三个月后,实在不堪忍受,一查:晚期卵巢癌,伴腹部大量腹水。做了两次化疗,腹水丝毫不退,全身情况很差,进食困难,昼夜难寐,动弹不得,虚汗不止,白细胞不到一千……现在化疗也不是,不化疗也不是!已无路可走,怎么办?希望我尽快给与会诊,指条路。

我原先就和该公司部分人士关系不错,所以,答应试试!但因当时我有重任在身,没法抽身离京,希望她家属先来北京,我应急地给她处理一下。另外再安排时间细作推敲。第二天家属就心急火燎地赶到了北京,一起商量了对策。

对这类病情,中医学称其为“邪盛正衰”,肿瘤及腹水日盛,正气及机能日衰。对此,中医学有一整套治疗原则与对策,而且,充满了智慧与法度。中医强调需要“标本兼治”。像她这种情况,肿瘤长势完全没有控制,腹水又盛,全身情况越来越差……这时,轻易继续用攻伐之法(化疗,也包括中医药的攻法),一两次后她也许会死于治疗;不用攻邪之法,她的肿瘤会越长越快,腹水难以消解……这是典型的正不胜邪,邪正交错,正虚是本。对此,中医学有先扶正后驱邪之法。鉴此,我果断给她家属一个建议:要求她先停用西医化疗一段时间,观察一个半月两个月后再说;此时,仅以中医药好生调整一下,先扶正,内服外敷;外敷注重利尿等法,同时配合西医的一些利尿手段,必要时加强支持疗法;体能改善后再考虑驱邪(抗癌)。家属及她本人都乐于接受这套方案。

在内服扶正方、外敷峻猛利水剂的同时,配合西医利尿及支持疗法,两周后,她的腹水基本控制住了,饮食大开,虚汗基本消除;一个半月后,她只有少量腹水了,不影响进食,全身体力恢复。这时,我建议她家属到上海找权威的化疗专家,给拟定了个更适宜的方案,在中医药的严密监控配合下进行治疗。

又过了几个月,做了几次化疗,已是2011年国庆前后,她的肿瘤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这时,我又给她一个重要建议——这个建议还引起了一番争议——建议她到上海或北京找最好的妇产外科大夫,把能切除的尽可能切除,但是千万别找普通的外科大夫,因为这类患者折腾不起。争议则集中在两点:一是当时情况已经很好了,要不要手术,她本人及家属有顾虑;二是到外地手术,当地医生颇为不满,认为是歧视,但水平差异的确很大,那是事实。在我的坚持下,几经周折,她及家人总算听从了我的建议。在上海做了个手术切除,同时大剂量的中医药跟上,效果非常理想,2012年以后她恢复如初,体力也不错,就是指标还需要进一步控制。此时,我告诉她,你千万要稳住,后续的治疗就简单得多了,就“大中医小化疗”!即以中医药治疗的主,加强全身调控,必要时,偶尔配合西医(主要是化疗)疗法。不到万不得以,千万不要乱动。两年过去了,她像已经换了一个人似的,而最初她所在的省城医院给她下的判定是“活不过60天”,现在则基本接近临床痊愈了。只是还剩下一点小问题,可以一点点解决。

总之,越是棘手的病症,越需要智慧应对。中医学在这方面创造了诸如“先扶正后驱邪”、“先驱邪后扶正”、“扶正与驱邪并重”等诸多法则,讲究“标本兼顾”等原则……这里也体现了一个重要的思想:癌症是个对手!对手有智慧,我们要智慧地应对,对手随时在变化,措施也应该不断调整。

笔者10多年前接手一个案例,应该说是比较错综的。他是一位领导,也是一位好酒之徒,长期喝白酒。99年的一天,出现黄疸,送医院一查,酒精肝伴乙肝活动期,加上肝内有结节,AFP升高,疑伴有肝癌(早期)。当时,抗病毒药在国内还没有广泛推行,对于这位病人尽管肝内是单个结节,但没有医生敢开刀,因为他当时病毒指数很高,肝功能很差,开了怕控制不住感染,甚至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之类,只能用正规中西医结合治疗,试图先控制肝炎,再看看能否手术。但这位病人按照常规方法控制肝炎,由于肝质地本身不好又是酒精肝严重,所以一两个月下来,指标没见改善还见上涨,肝损伤很严重,有重症肝炎转向坏死性肝炎的可能。这时,本人很纠结,情况不好,所在单位同事也很顾忌,去看望他时,都只是门外打打招呼,怕瘟神似的。

邀我去会诊时,我发现几个月来他肝内的结节并没有明显长大,但肝功能的确很差,已经有严重阻黄,多日不退。这种情况下,治疗思路的确应该是中西医结合的。当时,西医的常规疗法对重症乙肝效果并不好;中医传统观念则认为肝炎是湿热中阻,毒滞中焦。所以,医院配合的是按照通常中医药治肝炎之原则及大法,就是清热解毒、利胆利湿等常规疗法。但这位病人非常有意思,由于长期喝白酒,脂肪肝和肝硬化严重,肝硬化估计主要是酒精性的。察看他的舌苔,是白腻而厚的,他的脉很濡,不数,湿热症状并不明显,反而是典型的寒湿症状。会诊时我就提出先调整为主,但需要改一改思路,他和95%以上的肝炎情况不一样,属于典型的寒湿内盛,不能按照通常的清热解毒、利湿等法治疗。当时,主治医生没有接受我的意见,但家属却愿意试一试。遂整体思路换了,以温阳散寒利湿为主,恰恰与以前清热解毒、利胆利湿反其道而行之。西医则减少激素用量。居然,半个月后,症状先有改善;一个月后肝功能有好转,AFP虽仍然较高,但肿块还是没变大。三个月后,肝炎临床控制,出院。出院时AFP仍较高,一年后,他基本正常,重新回归岗位。由于他戒酒了,多年后,肝硬化也很明显改善。考虑到他的总体情况好转,AFP仍较高,担心肝内结节问题,02~03年前后,建议他以射频消融方法,微创处理了肝内结节,AFP逐步恢复正常。

从那以后,他坚持中医药治疗多年,并配合抗病毒治疗及一年三次的体检,10多年下来,现在各方面情况很好,酒精肝基本消解,乙肝也控制的不错;没再发现有新的结节。

其实,越是棘手的病症,简简单单的“三斧头”越是捉襟见肘,顾此失彼,或者干脆无效。我们看到太多的病人纠结于“化疗还是不化疗”“放疗还是不放疗”的纠结,“化疗会死的更快!但不化疗又等死”等的悖论,难以自拔。这种情况下,不如跳出界外,理性从容,冷静考虑,综合调整,也许别有洞天。至少,即使没法控制,也让人的最后时光安详些,生存期长一些,走得从容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