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怎样培养女儿的

 peterchiu60 2016-10-30

作者:猫爸  来源:音乐书摘(ID:yinyueshuzhai) 

本文系音乐书摘读者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01

一个家庭好不好,跟贫穷富贵没关系,跟社会地位没关系,跟父母的职业也没关系。因为家庭的好与不好,是由家庭成员的人品、性格、亲情和态度决定的。在一个家庭中,每个人都善良,说话都和气,互相之间都关心、爱护、心疼、惦记,都勤奋爱劳动——这肯定是一个好家庭。


那么,怎么建设一个好家庭呢?有一个简单的原则,叫“角色归位”。角色归位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说,在一个学校里,有校长、有老师、有学生、有打扫卫生的。如果校长去擦地,打扫卫生的去组织老师开会,老师去写作业,学生去备课、讲课——那么这个学校就乱了,就无法培养人才了。这种情况就是角色错位了。把角色都正过来;校长还去组织老师开会,打扫卫生的还去擦地,老师还去备课、讲课,学生还去写作业——这就是角色归位了。


一个家庭也是这样,如果奶奶天天洗衣做饭,孙子比爷爷还霸道,爸爸总是玩游戏,妈妈替孩子写作业——这个家庭不也是角色错位了吗?这样的家庭怎么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


所以,要建设好一个家庭,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要清楚自己的身份,做到名副其实。名副其实,就是:爷爷奶奶要受到尊重,同时有爷爷奶奶的样子;爸爸妈妈要有爸爸妈妈的样子,承担起,孝敬老人、教育子女、建设好家庭的责任;孩子要有孩子的样子;孝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该玩耍的时候就玩耍,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不能比爷爷的脾气还大。如果家庭每个成员的角色都归位了,这个家庭也就变成了一个好的家庭了。


人都有自己的名分,违背自己的名分就做不好人。事情也是这样。有句话叫“干啥像啥,卖啥呦喝啥”。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这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讲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道理。


我们要想建设一个好的家庭,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也必须做到名正言顺,这样“事”才能成。


有句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很多人都误解认为这是遗传的结果,其实不是——如果一个中国孩子生下来,就送到国外去,这个孩子的言行举止、性格、思想就会像他的养父母一样,而绝不会像他的亲生父母。所以“有其父必有其子”是因为孩子向父母学习的。
这些道理告诉我们:要想把孩子培养好,父母在做人和学习方面都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很多人认为学习是孩子的事,自己没必要在学习上给孩子做榜样。如果说这话有道理,那是针对已经懂事情,已经打下良好基础的人的孩子。对于不懂事、没有打下好基础的孩子,你不为他做榜样,他就学不好,甚至不听你的,和你对着干。


假如,爸爸自己在玩游戏,让孩子在那认真写作业,孩子的心里是不会专心写下去的;如果爸爸也在看书学习,这时孩子写作业就会静下心来,自觉性就强,作业完成的质量也高。


02

另外,父母尽量创造条件,多学习一些知识,也会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能更好的帮助孩子进步。


我在培养女儿的过程中,是尽量坚持读书学习的,这样坚持下来,女儿和我都在受益。这一点,我的感受很深的。


很多家长苦恼自己没有教育方法。为什么没有教育方法呢?因为你不了解孩子。了解孩子,主要是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


孩子的心理是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长高,渐渐变化,渐渐成熟的。所以,父母也要不断地,像跟踪一样琢磨孩子。如果父母不去跟踪观察孩子,琢磨孩子,你就不了解孩子,就会出现用“原来'对孩子的办法,来解决”现在“孩子的问题。这就是出现错误教育的主要原因。


例如:两岁左右的时候,孩子总是问父母:”这是啥呀?“、“那是什么”?——这个时候孩子是在认识事物的表面名称,父母的正确回答是:“这是皮球。”?“那是鸭子”。而到了三岁左右的时候,,孩子总是问父母:“为什么呀”?“干啥呢”?——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在认识事物的内在原因和关系,父母的正确回答是:“皮球里边有气,用手一拍,就能蹦起来.''鸭子饿了,它在找吃的”。


如果是孩子两岁时候的问题,父母用三岁时候的答案回答,就会产生错误教育。例如,孩子问:“这是啥呀?”父母回答:“皮球里边有气,用手一拍就能蹦起来。”;孩子问:“那是什么?”父母回答:“鸭子饿了,它在找吃的”。——这就是错误教育。


03

幼儿园孩子和小学孩子心理特点不一样;小学孩子和初中孩子心理特点不一样;初中孩子和高中孩子心理特点不一样。所以,父母要想培养好孩子,必须心里总是琢磨孩子。


什么叫总琢磨?一个是时间方面,心里经常想起孩子;一个是内容方面,心里总是想着问题怎么解决。


比如;孩子语文成绩差怎么办?学习没有主动性怎么办?对自己没有信心怎么办?总是急躁怎么办?对长辈没有礼貌怎么办?自私怎么办?事情总是瞒着父母怎么办?


如果父母能总想着孩子,总思考这些问题,时间长了,孩子的情况你就全清楚了,也就是你对孩子完全了解了。这时候你自然就知道孩子的问题怎样来解决了。


理解和鼓励是两件法宝。



04


大女儿是在外县借读上的高中,高考前最紧张的时候,也是农村正忙的时候,为了能让女儿更好的准备考试,专门租个房子供她学习。


因为农活太忙,我让她妈妈去陪她。由于女儿压力太大,她妈妈又缺少方法和耐心,母女俩经常发生冲突,两个人都难以控制。


我通过电话了解情况后,觉得问题严重,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在电话里让我爱人赶快回来,又让我母亲去照顾孩子。结果没多长时间,大女儿和她奶奶也发生冲突,两个人都气得又哭又喊。我在电话里听到情况后,知道是女儿压力太大,老人家又是“好心帮倒忙”,不能说谁对谁错。怎么办?


女儿过几个月就要参加高考,这正是关键的时刻,稍有不慎,就有考不上的危险。虽然农村种地也是节骨眼上,但我立即决定,让母亲回来,我亲自去陪女儿!


我去了之后,什么也没说,就是按时给女儿做好饭。但通过观察发现:女儿显得情绪低落,又有疲倦感。我也没说什么。没几天女儿就对我说:“爸呀!我不想学了,实在太累了!”听到女儿的话,我心里挺难受的,但也不觉得突然。


第二天,我对女儿说:'大姑娘,今天咱不去学习了.'女儿听后很吃惊,说:为什么呀?我说:“爸爸知道你太累了,今天不学习了,爸爸领你出去玩。”


这一天,女儿没去学校,我陪她玩了一整天,也没提学习的事。晚上回来时,女儿对我说:“爸呀!不行,,我还得学习,不学觉得空得荒地。我不能放弃。放弃了,就真的前功尽弃了。”从此以后,我的大女儿又打起精神,全身心投入紧张的考前复习之中,可以说是一鼓作气,直到高考,她再也没说过不学,没说过累。


小女儿刚上初中时不努力,学习成绩开始倒退。我发现后,在她心情好的时候跟她谈了一次话。我对他说:“老姑娘啊!你这个年龄正是学习的年龄,是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年龄。老姑娘,其实你非常聪明,并不比任何人差,只要你稍稍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你应该超越自己、超越同学,别像爸爸妈妈一样碌碌无为,现在后悔都晚了。


机会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呢?我知道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有点困难难,因为你还是玩乐的年龄。但爸爸坚信你有能力约束自己的行为。


爸爸也坚信你是一个努力向上的好孩子。你行的——真的!你在爸爸的心目中是最棒的,加油,老姑娘!”。然后,我和她击掌,坚定她的决心。



05


当然,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鼓励上也要注意一些方式方法,如果不该鼓励的时候乱鼓励,或太直白了,孩子就不重视了。一般情况下,用暗示的方法鼓励孩子比较有效。暗示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比如看见孩子画的画,想鼓励她,不说:“你画的真好”,而是说:“这么难画你也会?我怎么不会呢!”这就是暗示。


有一次,大女儿放假回家,吃饭时和小女儿争论起来,结果输给了妹妹,她一急就用拳头推了一下小女儿,小女儿没反击,也没说啥,该吃饭还吃饭。当时在饭桌上,我什么也没说,饭后我单独和小女儿在一起时,用手抚摩她肩膀两下,剩下的我什么都没说。我这个动作小女儿肯定感受到了爸爸是在表扬她。


理解和鼓励,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法。


对于已经懂事的孩子,在理解、鼓励她们的同时,有时也需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思想和情感,这也是很重要的教育方法。我曾经写了一封《写给女儿的信》放在空间里。这封信就是在理解、鼓励女儿的同时,也让女儿理解父母的思想感情。这里我把它压缩成较短的篇幅,与大家分享:
亲爱的女儿:
当你们呱呱坠地时,爸爸妈妈肩上就多了一份神圣而又伟大的责任。那时家人、爸爸妈妈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你们的到来,担心的是你们的未来。
知道吗?女儿,那时我高兴的几乎一夜未睡。我在想,我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父亲、一个合格的父亲,我不想让你们像爸爸妈妈一样碌碌无为,你们是初升的太阳,你们应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父母的骄傲。我一定要尽我所能。
你们母亲奶水少,只能用奶粉喂养你们,冲泡奶粉的水温要掌握好,太热怕烫坏你们、太凉怕你们会拉肚子。晚上你们哭闹时,爸爸就抱起你们耐心的哄你们入睡,或是妈妈用母乳哄你们入眠,那时,特别是妈妈为你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你们生病时,父母急得、担心得甚至哭泣。
女儿呀!当你们入幼儿园时,当晚,父母为你们担心而失眠,给园长打电话,询问你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慢慢的长大了。
再大一些,上小学了,由于并校的原因在离家六公里外的镇里上学,父母也在时时刻刻的为你们担心,期待你们有很好的成绩。知道吗?女儿,哪一个父母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为了儿女,会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委屈自己,父母也决不会有怨言。
终于上初中了,父母看着你们一天天长大、懂事,心里有多高兴。
我想你们也明白,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是为了你们将来更好的成长,这也是每个做父母的最大的责任、最大的欣慰了。女儿呀!快快长大吧!你们的未来充满阳光。
大学了,看到你如今的成长,你知道我有多高兴吗?你现在成熟、懂事了很多,在宾馆的那次谈话,你让爸爸真真正正的感觉到老了,无论是眼光与见识,都远远超越了老爸,这正是我及家人最欣慰的。
爸爸知道,在这光鲜的背后,是你默默的付出与不易。女儿呀!张开你天使的臂膀去拥抱明天的太阳吧!!!亲人、家人、爸爸妈妈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
女儿们,你们已经长大,爸爸有理由坚信你们都会有很美好的未来,因为你们,都有一种执着的精神,正如《亮剑》里的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爸爸希望你们以这句话为坐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向前。最后一秒的坚持,就会是柳暗花明的召唤!!!
爸爸于2015年春节


小时打下好基础,大了就好管。
这也是最后一点。



06


虽然孩子从出生到考上大学,每个阶段都是重要的,但从人大脑发育特点来看,早期教育是更重要的。有句老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通过现代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这话是有科学道理的。


所以,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创造一切条件,给孩子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我想,好的基础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三岁之前,尽量不要束缚孩子,只要能保证安全,尽量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有条件可以教孩子学学汉字、听听音乐,但都不是强迫的。
第二,从四五岁开始,要注意培养孩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例如卫生习惯;吃饭、睡眠时间要有规律性;摆放东西要有固定位置,要整齐;说话要文明;对长辈要恭敬,用敬称。
第三,不要让孩子自私,培养孩子乐意帮助别人的习惯。
第四,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能力。自己的东西如书、玩具、衣物自己管理。
第五,要培养孩子开朗、勇敢、自信、善良、诚实、有责任、有理想的性格和品质。
第六,上学后,从开始急于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要等出问题了再去纠正。
第七,要培养孩子喜欢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