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日本回来,我为什么拦着你别跳中央厨房这个坑?

 方之圆 2016-10-31


点  击  上  面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1096


先讲几个小片段:

1

在日本著名连锁餐饮集团和民的中央厨房,餐饮老板内参深度游学考察团员问:你们是怎么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他们才能这么敬业?我注意到日方脸上掠过一丝不解,答:我们并没有绩效考核方案……


日本企业普遍采取年功序列制,不分行业,薪水都与年龄、工龄的增长同步,所以他们选择和时间做朋友,而不是考核方案。

2
东京群马县栗田制面工厂,被称为“面痴”的厂长川岛隆夫老先生自如穿梭在自家流水线,一不注意还会身手麻利地攀爬上热汽升腾的机床,亲手抓起刚下线的拉面,捧在鼻尖,用嗅觉就能精确核对出面料配比。

3
在丰田总部,参观汽车生产系统的过程,犹如观看赏心悦目的舞蹈表演,一切设计都非常标准,工人们取零件,进行安装,检查质量……每个动作都有明确的目的,没有懒散,没有无所事事。
……

以上是很多餐饮老板去日本考察都可能遇到的场景。我一直觉得,中央厨房能在国内发芽,受中国餐饮老板喜欢去日本学习影响巨大。

但是今天想聊的,是中央厨房适不适合中国?

餐饮老板内参CEO | 秦朝 发于北京



来听听几位大佬怎么说:


嘉和一品董事长
刘京京

如果有机会重来,再不也会上马中央厨房,希望同行们不要再跌这个坑。


外婆家创始人
吴国平

我做过工厂,工厂最难处理的就是生产能力跟生产量的关系,生产能力不足或者超负荷生产,都很难管理。精力还得放在经营上,不如像洋快餐那样进行委托加工。这样可以将所有精力集中。


黄记煌创始人
黄耕

我们为什么不做中央厨房?首先要分清中央厨房的营业性质是什么。我们是全国连锁,就牵涉到预包装食品的异地供应,比如说你从上海到南京,如果你没有食品加工企业的营业执照,就属于非法。


王品(中国)市场中心总经理
赵广丰

如何保持核心产品的口味稳定度,中央厨房可以是一种,但只是其一。

……



人称“面痴”的东京群马县栗田制面老厂长川岛隆夫



下面,我也就着灶访日本之行的心得说几点看法:



 1  


 不同阶段

学日本建中央厨房VS学美国搞供应链企业


印象中,2010年左右,国内一批连锁餐饮企业掀起兴建中央厨房的风潮,大举实践前店后厂模式,谋求标准化,目标做大做强。一些精明老板还吃到了政府土地政策红利,组团拿地,搞起中央厨房产业园区。


时至今日再看,叫好的不多,叫苦的不少。



日本和民中央厨房的标准化餐品,每天满足500家店铺供给


一次跟上海某火锅品牌的管理层聊天,说他们在上海的中央厨房每月至少吃掉了两家六七百平大店的利润;


北京某O2O外卖品牌,创业之初即投入1000万元建了个小型中央厨房,接着因为订单不足、产能过剩、精力分散,运营不到一年遂黯然关闭;


我赞一个开了130多家店的餐饮老板,说你们中央厨房系统好强大!他皱了一下眉头说道,好像规模越大越不赚钱……


为什么一定要建中央厨房?为什么美国的快餐连锁如麦当劳、肯德基就不自建中央厨房?


原因之一,是国内前几年与餐饮业相关的供应链系统不发达。要想实现标准化、集约化,首先的反应就是依靠自己解决,这是传统思维的惯性,也跟日本岛国心态很契合。大家喜欢对标日本餐饮,也就跟着建中央厨房。


但这几年,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基本是受美国影响,同时对标美式餐饮供应链的企业也发展迅猛,比如海底捞的蜀海,就是当年张勇去找Sysco合作被拒,回国干脆自己搞一家供应链企业,然后上市。



海底捞的蜀海供应链公司已经服务一麻一辣、拿渡、江边城外等众多餐饮品牌


现在,为中餐解决标准化的供应商、O2O平台如雨后春笋,格局初现。各种净菜、准成品、预制品、酱料供应商、物流体系一起发力,一派社会化分工大协作的势头……这个阶段,还用自建中央厨房么?



 2  


 不同赛道

管理一个中央厨房不是多管一个企业

而是多跨一个行业


中央厨房完全是区别于餐饮经营本身的另一个赛道。能管好餐厅,不见得能管好一个工厂,或者说,让一个餐饮老板同时去管一个加工厂,本身就会人格分裂。


就像吴国平说的,工厂很难管理,精力还得放在经营上,不如像洋快餐那样进行委托加工,可以将所有精力集中。


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


随着供应链、信息化逐渐成为餐饮业的基础设施、行业标配,餐饮老板的专业属性将被强化,只需专注于前端的战略、品牌、产品研发设计、用户运营,后端的供应链、信息化、O2O等都交给第三方去做吧。




 3  


 产能过剩

这个大包袱能甩赶快甩


日本国土面积小,中央厨房都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而中国大,也喜欢大,动辄千万上亿的投入,非理性、热启动、预见性不足,导致大部分中央厨房严重产能过剩,反噬企业利润。



日本和民中央厨房外景,十分紧凑,远没有国内的高大上


嘉和一品中央厨房总部基地2012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1.8亿元,面积超3.5万平方米。董事长刘京京当初构想,中央厨房基地至少满足500家连锁店的配送需要,也可以通过集约化采购与生产促进中餐的标准化程度。


然而仅是匹配好央厨产能与门店发展规模、速度的关系,就足以让很多餐饮老板头痛。


以嘉和一品当下的连锁店规模来看,要想通过现有的经营状况收回在中央厨房上的巨额投资,不仅周期较长,还会背上财务负担,并导致嘉和一品经营压力增大。


好在,今年年初,嘉和一品终于将这个“包袱”以3亿元价格“甩”给了新希望。而新希望接手,也算得上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去年我在江苏某O2O餐企中央厨房工厂看到,偌大的厂房里只有一条流水线在运行,旁边是刚刚拆掉的两条生产线留下的空地。


负责人说,我们的净菜加工、蒸煮、准成品包装设备、产能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但前端订单不足,不敢全线开动,一开动就赔钱。


事实上,这几年已经有人专门在整合中央厨房的闲置产能,开放给行业使用,以尽量降低损失。


也有很多餐饮大佬采取投资、孵化与自己品类相近的创业项目,抱团整合,共享产能,提高中央厨房、供应链利用率。



 4  


 上游下沉

越来越多的上游厂商愿意成为餐企的中央厨房


2014年,我受邀去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参观考察,直接感受到上游产业拼命向下游用户端延伸的趋势。科尔沁原本以牛畜养殖、宰杀、分割加工为主,但当时已经开始生产各种直供厨房、餐桌的标准化牛肉准成品。


而在米面标品领域,国内速冻巨头思念食品早已在餐饮toB供应链有所布局。现在, 肯德基、必胜客、真功夫、永和豆浆、德克士等众多品牌产品均出自思念食品关联公司——千味央厨。



千味央厨已经为百胜集团持续供应标准化产品14年


去年一家大连的韩餐加工厂找到内参,说,我能满足一家韩国料理店菜单上的所有产品。也就是说,我若想开一家韩国餐厅,只需起个好名字,选个好位置,然后提交一份菜单,这家工厂就能全部代加工搞定并配送到店,我只要一两个操作工进行热处理即可上桌。


向用户端下沉,满足消费升级新的需求市场,增加产品附加值,成为中国上游产业供给侧改革之道。而中国餐饮的万亿级大市场,会吸引众多上游厂商甘愿担当餐企的第三方中央厨房角色


与此同时,餐饮业品牌、品类、消费升级的红利也才刚刚开始,特别是品牌的机会红利,带来的溢价空间,能够让餐饮企业去开展社会化协作和创新实验。




统筹丨关雪菁

编辑|温馨 段明珠  黄文潇   视觉|阿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