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呦呦鹿鸣

 藏玉APP 2016-10-31

  鹿是古今人们心目中的一种瑞兽,有祥瑞之兆,玉雕中自然少不了鹿的题材。



  鹿,“食则相呼,行则同旅,居则环角向外以防害”,古代先民将鹿这种群居的习性推及人类,以鹿喻宾朋,以“鹿鸣”为宴会宾客之乐。



  《诗经·小雅·鹿鸣》中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后来,所谓“鹿鸣宴”也就有了大宴群臣嘉宾的意思。南朝时《宋书·符瑞志》中也有记载:“天鹿者,纯灵之兽也。五色光耀洞明,王者德备则至。”还有,“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



  古代小说集《述异记》曾记载,说鹿活到一千岁时,通体皆呈苍色,再过五百年变白色,活到两千年时又可变为黑色。可见鹿是古来象征长寿的瑞兽。



  鹿的形象最早出现在玉器中是在商代,历经各朝各代演化,造型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它们或卧或立,或奔跑于山间绿野,或漫步于林间树下,皆秀美生动、典雅可爱,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鹿是古代汉族人民心目中的一种瑞兽,有祥瑞之兆。《符瑞志》载:“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因此古代玉器中鹿纹图案较多,造型亦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它们或卧,或立,或奔跑于山间绿野,或漫步于林间树下,皆秀美生动、典雅可爱。



  尤其是唐宋以后,古代汉族人民借鹿与禄之谐音,以象征福禄常在,官运亨通,应用更加广泛。随着朝代的更替,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以及琢玉工艺的进步、提高,玉器上鹿的形象日渐丰满完美,画面内涵也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吉祥之意趣。



  美好的传说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将这些美好的向往赋予在玉器之中,以鹿为题材的雕件佩饰,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变化,它们或卧,或立,或奔跑于山间绿野,或漫步于林间树下,皆秀美生动、典雅可爱,体现了华夏民族文明发展进程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美好、吉祥之意识情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