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岸易经分享16:泰前否后,体现圣人睿智与慈悲

 水木年华138 2016-10-31

【专栏】

两岸易经分享16:泰前否后,体现圣人睿智与慈悲

学易之前,听到的成语多是“否极泰来”。

意思是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坏运到了头,好运就会来到。

这个词正是出自《周易》中的《否》卦和《泰》卦 。

《易经·序卦传》中说: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天地交谓之泰。天地不交谓之否。故以言运数之穷通。亦曰否泰。”

“泰”就是顺利;“否”就是失利。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转化到这个事物的对立面。

“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成其志同”,这是《泰》卦的吉象。

因此,《泰》的卦辞是:小的前往,大的来到,吉祥通达。(小往大来,吉亨

《否》卦闭塞,天地不交。则说“小人道长,君子道消” ,大往小来,不利君子。

从《易经》64卦的卦序中不难明白:从《泰》到《否》只需一卦(步),从《否》再到《泰》则要六十三卦(步)。

从《泰》卦到《否》卦只有一步之遥,从《否》再到《泰》却路途漫漫。人生便是这样,失败容易成功难,所谓否极泰来,人从失败到成功需要历经艰辛道路漫漫,成功到失败只需要一步而已。

心意相同,不谋而合。8月2日,台湾的黄来镒教授分享的易经知识中提到了周易64卦中的第11卦《泰》卦与第12卦《否》卦。

黄来镒先生同提炼出一个观点:《泰》卦在前,《否》卦在后,体现了易经圣人的睿智与慈悲之心。同时附上了他的三点感悟。

且看黄来镒教授的关于两岸易经分享16文章的具体见解。

原文分享如下

学《易》之前,吾人曰:否极泰来。

研《易》之后,知悉《泰卦》序排于《否卦》之前,11卦《泰》,12卦《否》。

此乃易经圣人睿智与慈悲之心

圣人告诫世人:人性往往过于通《泰》而趋于萎靡与率性,终究《不通》而心情不佳以至于不开口(否)。

泰,彖曰:天地交而萬物通也。

否,彖曰: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

——台湾《易经》后学黄来镒感悟:

1、《易经》乃修身养性最佳宝典,并非纯然占卜之学。

2、为人处事,瞻前顾后,极其重要,切勿乐极生悲。

3、《易》理:“阳极反阴,阴极反阳”。如何臻于阳极之时能够持盈保泰,人生之极大课題也,敝人以为,唯有《进德修业》方能致之,共勉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