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春:误事的中国股市!

 大漠孤烟直牛三 2016-10-31

“炒房兴邦,实业误国”是近期我看的最打眼的一句血虐语,是有人用来总结近十多年中国经济的现状的,这话直白的残酷,却有点睛之效,再怎么强调特殊,房子终究是个周期品,现在库存总量120亿平米,能住4亿人,还能怎么玩?想打破周期的特征是不可能的,或许炒房能最显著的推升GDP吧,可是这种GDP的质量,远没有美国那两三个点来得好,一枝独秀,相关产业全部过剩;同时造成关联度最高的银行在整体金融资产中结构占比接近甚至超过80%,保险、信托、股票被挤得衣不蔽体,新产业发展困难,闹钱荒,这是年复一年的投资再投资结的果,看似热火朝天,轰轰烈烈,细究之下,资本回报率不高甚至很低,表面上是求稳,所谓的不见兔子不撒鹰,回避风险,可结果没有风险的对冲,最后搭建了一个系统性风险更高的整体,所以我觉得开篇那八个字还不够全面,调整一下,应该是: 炒房兴邦,实业误国,炒股误国!这样来的更虐一点,但更准确,好的资本市场不仅能持续产出新产业新经济,还能通过风险释放对冲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偏差,提升经济活动的资本回报率,而这些正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可能具备的功能,可惜中国资本市场一直被多道枷锁限制,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这么说一定是违背了操控者的想法和设计,但在现实里,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这个。

2016年10月28日,美国今年最大的IPO落下帷幕,来自中国的快递五强之一,中通快递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发行价19.5美金,募集资金14亿美元;相较原计划募集资金12亿美金,发行价16.5-18.5美金,本次发行应该是很受追捧,超募落槌的,虽然上市首日就跌破发行价,表现不好,但是企业在融资方面完胜,这是国内快递行业证券资本化的重要事件,在现实中几大同行竞争白热化相持不下的局面下,谁能在资本层面先行一步意义重大,如此,选择出海上市的中通很明显将在许多方面取得先机。

中通是今年9月末向纽交所提出上市申请的,不到一个月就去华尔街敲钟了,这速度和效率配得上世界第一资本市场的地位! 反观计划在国内上市的同业,圆通、申通、韵达、顺丰在A股走捷径的方式是借壳,这个增加额外的成本不说,归属到重组范畴里,估值上还有限定,又被绑一道枷锁,市场定价功能被阉割,借壳还要被稀释股权,又是一个毫无道理的被掠夺,这些寄生吸血又要上枷锁的脏东西,如果在美上市,全部没有。

好的,退一步说,高速发展的新经济在A股上市,能获得股民追捧,获得高估值,上述问题,就当打个折扣,忍了吧,可即便如此,上市融资速度可否快一点呢?答案大家都知道:不可能!

圆通借壳大杨创世,媒体报道这样说:从2016年1月16日首次披露借壳方案到成功登陆A股,圆通仅用时8个月,这样的速率在A股市场绝对是高效的典范。

申通借壳艾迪西,是2015年12月1号披露借壳方案的,10月24日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就算马上上市,也已历时近一年。

顺丰借壳鼎盛新材,于2016年5月末披露借壳方案,目前已获得有条件通过,速度最快,历时4个多月。

韵达借壳新海股份,8月22日才披露方案,还未获通过。

从投资角度来说,这种靠人海战术赢得市场的企业,无法给予较高的估值,也不是我挂心的菜,快递业的未来在于机器而不是人力,但在现实竞争中已经势均力敌的几大企业,虽现金流充沛,可是要博出位,提升未来感的话,需要大把的资金投入,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年一旦有人提出上市的想法,立即就形成一股风潮,绝不能在这关键一步上落伍,要尽可使出浑身解数率先上市,拿到融资。

资本的助力,成为快递业未来走向的重中之重。

去除这几家企业的经营能力不表,从市场占有率的情况看,各有伯仲,绝对优势并不明显,真要说绝对优势,那就是浙江桐庐这个地方,几大快递企业的产地。对各家快递公司而言,大战才刚刚开始。资本层面是如此重要,成为鹿死谁手的关键,顺丰在上市资料征询的阶段,配合的如此积极,好像晚一天上市就会失去重大机运似得。

这五家企业的几乎同时上市,给我们一个极好的观察机会,他们同业同质同根生,意识相近,依托的客户也都互有重合,除了顺丰,其他几家甚至都是至爱亲朋,目前的市占率也比较相近,上市证券化是第一步,之后将逐步展开资本大战,资本市场将是重要的助力阵地,我们可以长期跟踪来了解资本市场会怎样影响企业的发展,进而比较不同资本市场的功能。

目前仅从上市这个动作看,中通在速度,效率,成本支出,股权控制和估值上全面胜出,竞争对手上市历时几个月到一年,中通全部过程一个月;竞争对手借壳上市,支付不菲的壳资源价格,还要被对方强制参股,稀释股权,最少都要痛失二三十亿;而估值上因为中国正处于不断震荡下行的熊市,自然不能与屡创历史新高的美股相比。

这是第一步,重要的在未来,美股的特点是,如果你真的有未来,绝不吝啬给你高估值,反之,也绝不会拖泥带水维持一个壳价值,在美股,壳价值几乎为零。所以除非整个快递行业看不到光明未来,在几大同质企业市占率差不多的前提下,美股长期的估值中间值应该会和在A股上市的快递公司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只要中通在竞争中表现优秀,估值应该会有很积极的表现。第二,也是差别将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未来的再融资,这一点在美国股市的效率之高,甩A股市场不知多远,我经历过的2008年美国一家太阳能硅片企业,从公告再融资到资金到位,前后一两周时间,一年以后,这家企业摘牌倒闭。在美国,再融资是企业,出资机构和市场三方的事,证监会只负责排除法律上的可能问题,其他全部交给市场。所以未来几大同业争抢起来,需要资金快速助力的时候,在美股上市的中通优势凸显。第三,兼并重组,与第二点一样,这方面中美资本市场悬殊巨大,充分市场化的美国只要出资方,被兼并方和市场三方OK,事情将很快推进。中国则要看证监会的,先来个估值限定,再来个什么利润对赌,足以让买卖双方元气大伤,贻误战机。

以上种种,就是中国资本市场始终差强人意之所在,牛刀在手却始终用来杀鸡,值此经济发展到重要节点之处,仍不能成为促进转型的重要力量,真是令人扼腕!

直到今天拿垃圾换金子的卖壳现象还在大行其道,恶性程度可以打五颗星,在我看来中国有三件事的恶性程度是让人拍案的,一是拐卖人口,二是五花八门的电话诈骗,三就是资本市场卖壳现象,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社会危害极大,公权力不作为,为恶不惩,甚至为恶还能发财。这三件事,真的下决心积极解决,哪有做不好的?!可就是偏偏做不好。很多人不能理解卖壳怎么就那么恶性,因为它的负面影响太大,把整个机制甚至发展方向都给扭曲了,结果还获得不菲的利益,有这样的毒瘤存在,肌体谈何健康?卖壳现象在资本市场建立之初还能算有一点正面意义,毕竟步子不能迈得太大,需要缓冲,但走到今天,还在持续,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它的存在,让市场从根本上就被扭曲,至今退市机制名存实亡。

还有,兼并重组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是筛选未来行业和优秀企业的必经之路,合理不合理,合适不合适,真的没有人可以知道答案,只能交给市场和时间,用人为或行政力量去判断是完全错误的。2014年FACEBOOK收购WHAT’ S APP案,扎克伯格最终与WHAT’S APP创始人简·库姆在咖啡馆达成意向后没几天就向市场公告结果了,190亿美元收购仅成立了5年,员工总数50人的即时通讯黑马,这个金额惊呆了所有人。现在回过头来看,不能不佩服企业家的厉害,这桩收购案全部都是赢家,收购与被收购双方,投资者和撮合运作机构,当年石破天惊的190亿和极为优厚的收购细则,放在华尔街也做不到多数人能够理解,只能交给市场作出判决。兼并重组对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是市场经济的最精髓所在,如果对它的抉择判断是偏行政化的,那等同于对其重要功能的去势阉割。

就算中国特殊,真的要搞行政指导,也要划线规定,主业凋零的企业不可以搞兼并重组,这至少是一个良性的引导,结果却相反,许多主业做不下去的企业,心思都用在如何在苟延残喘的境地下寻找借壳对象,而真正用心打造企业的兼并重组,却在行政审批的繁文缛节中挣扎。美其名曰保护投资者,实质上是奖懒罚优,想做全能专家乱插手,最后令市场活跃度大降,让实业筛选优秀的效率大降,企业和投资者都是输家。

所有这些,于我都像是祥林嫂哭阿毛,成了没什么新鲜感的唠叨了,实在是味同嚼蜡,2015年为推进注册制掀起的短暂牛市早已尘埃落定,一地鸡毛,却不能深刻反思没有退市制度伴行的注册制等于对市场的大屠杀,如今又回到求稳定发新股的死循环状态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所幸中国已经是个开放的国家,细究之下会发现中国的新兴产业多数都是境外资本培育起来的,不论是最早的三大门户网站,还是后来如日中天的BAT,无一例外,纯内资的新兴产业反倒是少数,这是中国之幸还是中国之不幸?不管怎样,它们的发展实实在在的让普通人感受到时代的飞速发展。

有时我想,改革与开放,哪个是促成今日中国的最重要?我选开放,靠自己改是困难的,靠外部力量扭转,才是一直以来的重点,这个特质,我想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这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