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宽、祝允明、唐寅、蔡羽、文征明、陈淳等吴门名士手柬

 百了无恨 2016-11-01
 


吴宽、祝允明、唐寅、蔡羽、文征明、陈淳等吴门名士手柬

明日既蒙许临,闻良弼贵寮尝有意叙话,欲就,请过此何如?如可行,即烦引人一去送帖为妙。宽拜。成斋大人坐右。(吴宽致陈璚)

吴宽、祝允明、唐寅、蔡羽、文征明、陈淳等吴门名士手柬

梳成鬆髻懒腾腾,打罢鞦韆倦不胜。凭仗东风莫停泊,少年心性自无凭。唐寅书为季静。(唐寅致杨季静)

吴宽、祝允明、唐寅、蔡羽、文征明、陈淳等吴门名士手柬

佳琴奉归,乞览收之。玉剔箒且留下,想不失所望。一扇遣人取奉也。即衰慢,希恕。应祯顿首。履素杨先生。(致杨季静)

吴宽、祝允明、唐寅、蔡羽、文征明、陈淳等吴门名士手柬

连日以选事之冗,不得叙别。拟在十一日午间枉过一坐,勿他赴。万万。宽再拜。玉汝都宪契友。侍次。(吴宽致陈璚)

吴宽、祝允明、唐寅、蔡羽、文征明、陈淳等吴门名士手柬

纨扇。盈盈金屋旧时纨,自小题名唤合欢。照夜巧凭萤点缀,赛社还与月团栾。昭阳爱绝遮羞怯,长信宫深滴泪寒。抛弃从人冰素立,桃花残影尚堪看。闰九月九日,蔡羽录寄嗣业贤良见教。(蔡羽致吴奕)

吴宽、祝允明、唐寅、蔡羽、文征明、陈淳等吴门名士手柬

午间屈过小楼小酌,仆虽不饮,不妨谈笑。况阴雨,彼此亦寡人事也。千万、千万。四日,允明顿首。季静契家执事。(祝允明致杨季静)

吴宽、祝允明、唐寅、蔡羽、文征明、陈淳等吴门名士手柬

途次一见,明日遂发舟,不得晋谒相叙,怅然至今。鸭脚子少许,送馆人备茶鼎之末。入城不远,容面尽。羽再拜。嗣业契兄社长。(蔡羽致吴奕)

吴宽、祝允明、唐寅、蔡羽、文征明、陈淳等吴门名士手柬

质庵之号用否?示知。仆初四日欲往乡间,其事可促成之,只好在明后日了之甚佳,或先交四物亦妙。草草!允明拜手。季静老兄足下。(祝允明致杨季静)

吴宽、祝允明、唐寅、蔡羽、文征明、陈淳等吴门名士手柬

向扰兼府雅观,容谢。特人拜求茶壶铜提手,今奉微物,幸慨然惠下,足仞厚情,万幸勿吝。至感感。侍生张墨顿首。履素尊先生高士。(张墨致杨季静)

吴宽、祝允明、唐寅、蔡羽、文征明、陈淳等吴门名士手柬

久别,深欲一叙。但昨会贤郎,知宅中今日有事,岂可为不达时务人也。即刻已税驾有斐堂,倘有高兴,过彼一笑。壁顿首。口斋先生大孝。(文征明致口斋)

吴宽、祝允明、唐寅、蔡羽、文征明、陈淳等吴门名士手柬

所托吟赋诸诗,非是风过便无浪也,只因连日齿痛无好情趣,况不可打发,又非限紧不可缓者,故宁缓两日,有兴则书之,岂不美乎?绝无沉没换污之忧。请少宽之。研石送去,幸为一造,只可作一池(池方圆不拘),于上不要做坡面,下亦不要插手,但用一朴为佳。草草奉报。不怪。十六日。允明拜手。季静老兄。砚烦速倩人一制,使价来取。(祝允明致杨季静)

吴宽、祝允明、唐寅、蔡羽、文征明、陈淳等吴门名士手柬

白集望捡下,万幸。向承许惠吴文定公姚江十景诗,闲中为捡出,数日间拜领。袁文清公集曾得否?欲借抄耳。淳再拜。丽文先生文侍。右。谨宣。(陈淳致邢参)

吴宽、祝允明、唐寅、蔡羽、文征明、陈淳等吴门名士手柬

斯事无可成之理,望明示知之。幸勿屡以口出回报。空令人往返可也。昨之扇子不曾奉纳,今去乞收。弈白。季静契家。(吴奕致杨季静)


后 纸

 1.项元汴题:吴门名士手柬一卷。项墨林清玩。原价□两五钱。计十四帖。隆庆三年(1569)夏装池于幻浮斋中。 钤印:子京所藏、项元汴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项元汴》24、31印,1108页)(藏品编号“庙”)
2.缪元益题:右明人诗札十四幅,随意挥洒,触手成妙。枝山《制研帖》尤为无上神品,不厌作千遍摹仿也。小菘玉润以为然否?壬午(1822年)十一月初九日,墨云东来,沈沈雪意,展卷细玩,满座生春,兴不可遏,欣然书此。蝉定缪元益跋于吴门复园。 钤印:承香
古人之妙全在有意无意之间,其精微万万不可言说,须如学禅者,认准路头,苦心参究,到得诸相皆空,一真独露,方能见如来西至,携手同行也。呵呵,善哉!
吾家旧有枝山手札三页,与此相似,为岳湘岩索去,不知今尚存否。小菘是卷慎勿轻以示人为属。蝉定又书。 钤印:缪元益印、奇石寿太古好花春四时
余尝寓书梦庐居士云:古人笔墨之妙,必有一段真趣存乎其间,故精神留遗,千古常新也。玩古人真迹,得其真趣,蕴诸胸中,每日存想一过,即与日置案头无异,何必兢兢焉以庋藏为自得,转觉执而不化耳!蝉定。 钤印:夙仙第六十一
书家诸相皆空一真独露者,惟右军、鲁公、张颠、东坡数人耳。盖人品清高,根底深厚,其所发挥,自能独有千古。若赵文敏,非不卓然大家,终有不满人意处,香光有知,必当拈花一笑也。长至日,蝉定又书。 钤印:元·益、语带烟霞气含蔬笋
先君子专学十七帖,脱化入妙。然不轻为人作书,兴到则高歌畅饮,半酣落笔,飒飒有声。顷刻尽数十纸,辄为宾朋台隶分散而去,罔有存者。元益曾敬辑判牍、诗词,以及零星笔札,装潢成册。过鄱阳湖厄于水,漶漫不可收拾,至今犹心痛也。十三日元益又记。 钤印:臣元益印、承香


又后纸

 1.甲戌(1754年)购于吴兴,价十六。祁门马氏记。
2.修梅九兄珍藏明人诗札十四叶,众美毕具,而以祝京兆三札为冠。三札中又以《制砚帖》为冠,《质庵帖》次之。京兆腕力遒劲,用笔入神,直升右军之堂而入大令之室,匏庵、衡山皆当让能,何论余子。蝉定先生谓修梅勿轻示人,此必有所见而云。余谓天下之宝,当与真好者共之,不可不以示人,第不可轻以示人耳。道光三年癸未(1823年)七月立秋日,顺德何太青书于九峰环翠斋。 钤印:何太青印、藜阁、九峰环翠
3.道光癸未(1823年)冬日,钱塘孙观偕吴江陈眉叔、当湖沈叔石同阅。 钤印:孙观、东雅、身在书生狂士间
签 条 明人尺牍真迹。道光癸未花朝日重装。虎林吴公谨书签。 钤印:荻思秘玩


鉴藏印

 1.项元汴收藏印
子京(二次)、项元汴印、世昌、天籁阁(二次)、宫保世家、项子京家珍藏(二次)、项墨林秘笈之印(五次)、项叔子(二次)、虚朗斋(二次)、子京父印(四次)、项墨林鉴赏章(三次)、墨林山人(五次)、寄敖(三次)、墨林山人(五次)、子京所藏、子京父印(二次)、墨林秘玩、退密(二次)、平生真赏(二次)、墨林、若水轩、神游心赏(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项元汴》82、31、78、107、91、105、104、89、59、50、98、40、101、47、24、80、28、56、103、57、83、17、60印,1108-1110页)
2.茝林曾观、曾藏吴修梅家、吴修梅父秘笈之印、臣公谨印、吴氏小崧、不可一日不读书之斋鉴赏书画印、缪厚庵珍赏、钱天树印、曾在邢蜇人家、贵阳邢端所得(1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梁章巨》33印,921页)

释 文 

(一)佳琴奉归,乞览收之。玉剔箒且留下,想不失所望。一扇遣人取奉也。即衰慢,希恕。应祯顿首。履素杨先生。(致杨季静)

(二)明日既蒙许临,闻良弼贵寮尝有意叙话,欲就,请过此何如?如可行,即烦引人一去送帖为妙。宽拜。成斋大人坐右。(吴宽致陈璚)
(三)连日以选事之冗,不得叙别。拟在十一日午间枉过一坐,勿他赴。万万。宽再拜。玉汝都宪契友。侍次。(吴宽致陈璚)
(四)梳成松髻懒腾腾,打罢秋千倦不胜。凭仗东风莫停泊,少年心性自无凭。唐寅书为季静。(唐寅致杨季静)
(五)途次一见,明日遂发舟,不得晋谒相叙,怅然至今。鸭脚子少许,送馆人备茶鼎之末。入城不远,容面尽。羽再拜。嗣业契兄社长。(蔡羽致吴奕)
(六)纨扇。盈盈金屋旧时纨,自小题名唤合欢。照夜巧凭萤点缀,赛社还与月团栾。昭阳爱绝遮羞怯,长信宫深滴泪寒。抛弃从人冰素立,桃花残影尚堪看。闰九月九日,蔡羽录寄嗣业贤良见教。(蔡羽致吴奕)
(七)质庵之号用否?示知。仆初四日欲往乡间,其事可促成之,只好在明后日了之甚佳,或先交四物亦妙。草草!允明拜手。季静老兄足下。(祝允明致杨季静)
(八)午间屈过小楼小酌,仆虽不饮,不妨谈笑。况阴雨,彼此亦寡人事也。千万、千万。四日,允明顿首。季静契家执事。(祝允明致杨季静)
(九)所托吟赋诸诗,非是风过便无浪也,只因连日齿痛无好情趣,况不可打发,又非限紧不可缓者,故宁缓两日,有兴则书之,岂不美乎?绝无沉没换污之忧。请少宽之。研石送去,幸为一造,只可作一池(池方圆不拘),于上不要做坡面,下亦不要插手,但用一朴为佳。草草奉报。不怪。十六日。允明拜手。季静老兄。砚烦速倩人一制,使价来取。(祝允明致杨季静)
(十)向扰兼府雅观,容谢。特人拜求茶壶铜提手,今奉微物,幸慨然惠下,足仞厚情,万幸勿吝。至感感。侍生张墨顿首。履素尊先生高士。(张墨致杨季静)
(十一)白集望捡下,万幸。向承许惠吴文定公姚江十景诗,闲中为捡出,数日间拜领。袁文清公集曾得否?欲借抄耳。淳再拜。丽文先生文侍。右。谨宣。(陈淳致邢参)
(十二)久别,深欲一叙。但昨会贤郎,知宅中今日有事,岂可为不达时务人也。即刻已税驾有斐堂,倘有高兴,过彼一笑。壁顿首。□斋先生大孝。(文徵明致□斋)
(十三)斯事无可成之理,望明示知之。幸勿屡以□出回报。空令人往返可也。昨之扇子不曾奉纳,今去乞收。弈白。季静契家。(吴奕致杨季静)
(十四)春晓曲
翠尘沃日烟霏霏,彤光飞上千罘罳。谁家高楼锁春色,金铺约户蟠双螭。东风掠幌鸾绡动,瑶鸭兰温睡初重。起来临镜悄无言,含情自理双鸾梦。梦回生怕守宫残,卷袖移鞴独自看。燕子衔春欲飞去,海棠犹自勒轻寒。帘幕垂寒朝不卷,绮疏结香春较浅。欲裁罗段作春衫,先爇熏炉熨金剪。壁书,似子重尊契请教。(文徵明致汤珍)
说 明

 (一)上款人简介
1.杨季静(约1477-1530年后),苏州著名的琴师。名凌,字季静、履素。父杨守素善琴。季静绍家传,以琴艺游于公卿间,与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等人友善。台北故宫藏嘉靖丙戌年(1526)文伯仁《杨季静小像》有祝允明作《题杨季静小像赞》;唐寅亦曾作《南游图卷》与《琴士图卷》图其貌。
2.陈璚(1440-1506),字玉汝,号成斋,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历官庶吉士、给事中、南京左副都御史。博学工诗,尝与杜琼、陈颀等合纂府志。有《成斋集》。
3.吴奕(1472-1519),镇江(今属江苏)人。字嗣业,号茶香居士。吴宽(1435-1504)侄,善书。常与“有斐堂”钱同爱(1475-1549)、文徵明、蔡羽、陈淳等在东庄雅集,故称“东庄十友”。
4.邢参(明弘治间),字丽文。长洲葑门人,藏书家邢量(1413-1474)从孙。以教授乡里、著述自娱。正德(1491-1521)间应聘预修《姑苏志》。素与文徵明、杨季静、钱同爱友善。《明诗选》邢参诗选有《怀友诗》,友凡吴奕、文徵明、蔡羽、陈淳、汤珍等九人。
5.汤珍(1481-1546),字子重,长洲人。与王宠兄弟读书石湖治平寺5年,为蔡羽、文徵明所推重。年四十余应岁贡,除崇德县丞。工诗文,有《迪功集》。
(二)旧藏者简介
1.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惠泉山樵、墨林懒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浙江嘉兴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精于鉴赏,好收藏金石遗文、法书名画,藏书楼为“天籁阁”、“墨林山房”等。此卷为项子京“天籁阁”之“庙”字号藏品。
2.马曰管(1687-1755),字秋玉,号嶰谷,安徽祁门人,后迁江苏扬州。清代著名盐商、藏书家,为清代前期扬州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弟马曰璐同以诗名,人称“扬州二马”。乾隆初举鸿博,不就,好结客。有所居园“小玲珑山馆”藏书甚富,四库全书馆设立,私人献书七百余种,为全国之冠。
3.缪元益(?-1835),字澄香,号东生,安徽芜湖人。道光时任徐州知府。
4. 吴公谨(清嘉庆间),字修梅,浙江钱唐人。阮元女婿。道光元年(1821)荫生,官广西、直隶州知州,署南宁府知府,以拘谨之考,降官而归。筑室于月轮山,刻《月轮山寿藏图记帖》二卷。
5.何太青(清乾隆-嘉庆间),字乐俞,又字藜阁。广东佛山顺德羊额人。诸生。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选庶吉士,改知县,历官于潜、德清、仁和县令,有政声。爱才若命,与士子讨论诗文昼夜不倦。擢嘉兴海防同知。后归乡主讲郡邑。喜收藏宋元翰迹。能诗文。
6.孙观(清),号东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举人。道光十七年(1837)任观城知县。曾纂修《观城县志》。
7.钱天树(1778-1841),著名藏书家、书画家。字承培,一字子嘉、仲嘉,号梦庐。浙江平湖人。国子监生。有藏书楼名为“味萝轩”、“是耶楼”等。故宫博物院藏明陈献章《孤山烟雨图》,有王学浩、钱天树、德林、三家题记,又孙观、陈眉叔、沈叔石观款。
8.梁章巨(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其先祖于清初迁居福州,故自称福州人。曾任江苏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抚等职。
9.邢端(1883-1959),字冕之,号蛰人,贵州贵阳人。光绪甲辰(1904年)科进士。日本大阪高等工业预备学校毕业。历任翰林院检讨、奉天八旗工厂总办、天津工业学堂监督、北洋政府工商部佥事等职。后过着寓公生活,闭门谢客,埋头于诗文中,长于山志掌故,精书法,工楷、行书。著有《黄山游记》等。
按 语 此卷集明中叶吴中名士手札十四通,其中有吴宽致陈璚二通,祝允明、唐寅、吴奕、张墨等致杨季静七通,蔡羽至吴奕二通,文徵明致汤珍等二通,及陈道复致丽文一通。其中吴宽与陈璚原为同窗,后陈璚因服膺吴宽的学识,转而尊其为师,后二人同朝为官,陈一直以师礼事吴宽,吴宽则始终以平辈挚友待之,并不以自己位高名重而有所轻慢。此二札或称“成斋大人”,或称“玉汝都宪契友”,古人的谦虚厚道,在短短的几行文字中极为厚重地表达无遗。杨季静是明中期吴门著名琴士,江南文豪都乐意与之交往,唐伯虎等还曾为他画过小像。祝允明三札尤可见他们惜惜相知的友谊。“午间屈过小楼小酌,仆虽不饮,不妨谈笑。”诚挚而亲切,读之感人。另一札当是复杨氏索书诗稿,“只因连日齿痛无好情趣,况不可打发。……故宁缓两日,有兴书之岂不美哉!”乘兴而为,以佳作赠知友,祝允明决非为拖延来开脱自己。此札又涉托季静请人制砚事,如何制作,作何式样,说得很详细:“只可作一池,池方圆不拘,于上不要做坡面,下亦不要插手,但用一样为佳。”务求简约的审美情趣及对文房用品要求的一丝不苟都可见诸于字里行间。品位高,艺术才能臻上乘,祝允明正是在这样的艺术要求和氛围中走向成功的。
唐寅曾为杨季静画过小像,而此卷中的一开则是为他抄录了一首自作诗。书体瘦长,点划细劲,带有欧阳询的笔意,是他较早时期的风貌。“梳成松髻懒腾腾……少年心性自无凭。”当亦是青年时期的诗作。唐伯虎以善画名世,书法亦有很高的造诣,他后期熔铸赵孟頫的书风已为大家所熟知,早期书法则知之者甚少,故此札为难能。说起书法,吴宽、祝允明自是大家,他们这几开信都是他们成熟期的典型之作。吴宽的质朴从容,祝允明的纵横多姿,都让人如食橄榄,余甘无尽。文徵明的二开,虽亦是其五十岁前的中年所书,但他书法成熟较早,四十左右风格已经定型,晚年只是日趋老健而已。卷中前一札《久别帖》笔参二王,随兴一挥,虽率意却不离法度。后一札《为子重书》轻灵飘举,神情洒落,是他中年典型。蔡羽是王宠的业师,教王宠诗文,书法虽未若他这位天才学生享重名,但却得钟、王遗韵,王宠的书艺取向,想是受他影响的。他这开致《吴奕札》忽现赵孟頫体貌,可见他在书道上博取众长的探索。此卷陈道复一札亦不可轻慢,书只数行,但他好学之状却直面纸上。书法尚有文徵明的秀丽气象而能舒展自如,从其书风及款字看当是他三、四十岁时所书。陈氏是一代大画家,他与徐青藤开创了中国大写意画法门,影响数百年不绝,书法也自具风骨,然流传的以晚年为多,早作反显得难能可贵了。
本卷为项子京所藏,项氏一代大鉴藏家,藏宋元剧作无数,但他亦不忽视同时代人的作品,所藏仇英、文徵明、唐寅等人的作品多而且精,此卷的作者大多是他熟悉的人,他的收藏,为此卷的可靠性有了极为重要的旁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