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芦苇的风骨

 玄剑斋 2016-11-01

作者:苏智新

  每天散步路过白杨河时,在靠近滨河南路的沿湖堤坝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丛丛的芦苇。远远望去,一根根芦苇静静地肃立着,就像从地上冒出的一根根尖刺。

  它与周围的它与周围的柔顺的垂柳、挺拔的白杨、粗犷的国槐绝然不同,无论它们的身材或高或矮,叶子都一律向上,像剑、像戈、像矛也像戟。

  无风时,它们默默地肃立;有风时,它们的互相激励,沙沙作响。就像战士们临战前在擦拭锋利的武器。

  在蓝天和绿树这个大背景下,它们密密地聚集在一起,极像一支军容严整、即将出征的军队。

  无论是塞外的狂风,还是暴怒的洪水,都不能摧毁这支剑如林、矛如丛的军队。

  狂风只能暂时弯下它的腰,洪水只能暂时没过它的身躯。只要狂风停息,洪水退去,它们仍然像铜墙铁壁屹立在那里。

  它们的根深深扎入地下,根与根相连,向大地深处吸取养料和水分。它们的身躯有时被人们割去,但是只要它们的根还在,它就会发出嫩芽,重新生长。

  无论是荒芜的沙洲、干涸的湖畔、贫瘠的河边,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

  它是“宁可居无肉,不可食无竹”郑板桥。它的干一节一节笔直地挺立,就像一根根铜枝铁干、正直不屈的竹子。

  它是“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刑天。微风吹过,它不停地挥舞着手中的长矛,向青天挑战!在与命运的搏斗中,它不屈服、不弯腰、不放弃!

  它每一个骨节都向外伸出一只叶子,绿色的叶子坚韧结实,从两边向中心收拢,就像一把急速收拢的剑,直指青天!

  它是行吟河畔、“上下求索”的屈原,挺拔的身姿中挣扎着一颗不屈的灵魂。它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墙上芦苇,而是把根扎入地下,宁折不弯、九死不悔的堤上芦苇!

  它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纵使它被人割去,几经漂洗、碾碎、挤压,变成一张白纸,也改变不了灵魂的洁白无暇。

  它是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笔下那根“最脆弱”,但“能思想的苇草”,紫色的头颅上缀满了思想的种子。微风过处,雪白的芦花随风飘散,把不屈的灵魂带到四面八方。

  它正直、虚心、坚韧、独立,不羁的外表下埋藏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当它单独站立时,越发显得超然物外,风骨铮铮。

  一阵清风吹过,它向我频频点头。像一名谦逊的学者,又像一个思考的哲人,在瑟瑟秋风中含笑而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