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双硕士跳楼自杀事件折射的五大悲哀

 一寸大海 2016-11-01

北大双硕士跳楼自杀事件折射的五大悲哀 

 

 ● 文章作者/冰海凌峰

 

   北京大学双硕士基金研究员袁健,毕业以后因职场两次考试遭“末位”跳楼死了。

    在北大读书期间曾是班级成绩第一名的他,在离开校门后,职场考试的第一次“末位”就把他给击倒了。他便选择了轻生。

    去年刚毕业的袁健此前在融通基金试用,没有被留下,后进入大成基金。据了解,业内多家基金均采用末位淘汰制度。应届毕业生进入公司后一年进行答辩,通过的留下,否则就离开,而且实行PK制度,一组4人留下3人,淘汰率达25%。“行业排名后1/4下岗,后1/3留岗观察”是考察基金经理的通常准则。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下岗的不仅是年终考核不合格的基金经理,就连服务于投资的研究员,也有一套内部考核机制。不少基金公司10%左右的研究员在春节前丢了饭碗。

    虽说基金行业竞争残酷,末位淘汰甚至被扫地出门是常有之事,但在接到公司正式给予的解聘通知后,袁健同学还是无法调整自己的抑郁情绪,3月3日刚完成工作交接,第二天就决绝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记得三四年前的高考,北大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大学。与高中的同学一直期望能够上北大,后来知道自己的成绩与其相差甚远,便放弃了北大梦。但身处大学校园还是会关注校园的事,北大并不例外。可这次心目中的北大又现硕士跳楼事件?!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大学究竟做错了什么,大学教育真的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大学生又应该需要有怎么的人生态度,怎么的面对世界?一大串的问题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

    其一,我记得我曾经写过大学生毕业能成为的[六大族],可能考研、就业上班。其实说实话写文章时还有一种心情,我们大学毕业后该如何就业,就业的问题又有多难,就业路上的困难重重……。通过这次北大硕士跳楼事件折射另一问题就是就业问题。他也是行业竞争残酷、末位淘汰才走上了轻生的这条路。

    其二,可事实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想过没有,你的父母呢?你跳楼前肯定知道自己一跳必将离开人世,可养你一生,供你读书的父母怎么办?他们看到这样的结果有何感想,我真不敢想象这样的场面 。我相信袁健一定知道这点的,可他为何还要这样做?!期望每一个人能够尊重自己的生命!

    其三,通过这件事,大学教育又存在怎么样的悲剧。当然我不敢说教育能够怎么样,当然我也无权批评教育。也许有人会说大学教育是最大的受伤者,一碰到什么事情都往大学教育身上推。大学教育是不是让人觉得很冤。我否认这种看法,但笔者认为,无论是谁在说教育甚至声讨教育,都是为了教育好,也希望有人能理解。所以还得说,教育需要理解,但更需要的是反思!

    其四,大学生需要怎么样的人生态度。这个问题我想绝不是象我上次在博文说许愿门那么样的简单的事,这样的校园事件更应该思考,我们大学生缺乏了什么,人生应该有怎么样的态度。面对困难该如何选择。就业时存在问题是不是一遇到就应该自杀?所以我觉得大学里不仅要读书,更要读好书,需要读好我的心理。通过这件事,想想大学生心理的脆弱!所以说这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其五,看到最近“硕士之死”、“博士之死”、“双硕士之死”这些事,又让我想起以前的一句话:“高考时盲于考大学,大学时茫于读大学,毕业时忙于找工作”。三句话三个同音字“盲”、“茫”、“忙”中每个字里恰巧都有一个死亡的“亡”。难道读大学真的就是走向“死亡”吗?难道这句话真要在大学中一一印证,那可想而知将是怎么样的悲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