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阆中民间绝技“薛式九灸”

 冉名玄 2016-11-01

薛式(公元1078 - 1191) 名薛道光、又名薛道原,字太源。北宋时阆州(今四川阆中)人,一说为陕西鸡足山人。内丹名家,石泰嫡传弟子,为道教南宗第三代传人,道教称为贤真,南五祖之三。

早年间出家为僧,人称毗陵禅师。后弃佛入道尽得二祖石泰真传,和光同尘、混于常俗,传常以艾灸之术救人无量(亦无从考证)。

近代退伍军人李清林,返乡后学丧葬科仪乡间老和尚(法号无考)处。老和尚见清林聪慧,欲以数术“风水”“薛式九灸”等秘法传于清林,清林以其无经济效益不愿学。因在部队时曾学针灸(返乡期间曾以针灸治愈同乡多处求医无效的红白不止),故唯学“薛式九灸”。后老和尚逝世其秘法亦随其逝去。“九灸”也因清林忙于世事废弃多年,直到近年回忆往昔方重拾旧技,尽数传于其孙冉鹏,望其发扬光大 将“薛式九灸”教授于大众,让这个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

现将“薛式九灸”的具体选穴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同修。

关元

脐下三寸是关元,固本培元补下焦。

位置: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解剖位置: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不利,尿闭,白浊,早泄,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崩漏,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此穴为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腰阳关

腰阳关乃叉腰取,祛寒除湿第一关。

位置: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之,约与髂嵴相平。

解剖位置:腰阳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四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间的椎外()静脉丛,第四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四腰动、静脉的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腰骶疼痛,下肢萎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类风湿病,小儿麻痹,盆腔炎。

 

合谷

第二掌骨中点是,镇静止痛诸般能。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解剖位置: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身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面肿、耳聋、失音、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痄腮;发热、恶寒、咳嗽、无汗或多汗、疟疾;脘腹疼痛、呕吐、便秘、痢疾;小儿惊风、抽搐、癫狂、癫痫;痛经、闭经、滞产;瘾疹、皮肤瘙痒、疔疮、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肿痛、麻木、半身不遂。

 

内关

腕上三指寻内关,宁心安神最称雄。

位置: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位置: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深部为旋前方肌。有前臂正中静脉、正中动脉和骨间前动、静脉分布;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正中神经干及骨间前神经分布。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胸病证;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

 

足三里

膝下三寸一横指,调理脾胃灸不止。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解剖位置: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痈;失眠、癫狂、头晕;虚劳赢瘦、水肿;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三阴交

踝上三寸三阴交,滋阴补肾合气血。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即除拇指外其余四个手指并起来的宽度)、胫骨后方凹陷处。

解剖位置:三阴交穴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心悸、失眠、高血压;下肢痿痹;阴虚诸证。

 

百会

耳尖直上顶正中,阳会脉宗百病除。

位置: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

解剖位置: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等;治疗眩晕、血管性头痛、升阳举陷、益气固脱、清神醒脑、增强记忆力。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先穴。

 

涌泉

脚下人字涌泉点,肾精充足寿命延。

位置: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解剖位置:下为跖腱膜、趾短屈肌腱和第2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布有足底动脉弓;有足底外、内侧神经和第2趾足底总神经分布。

主治:.昏厥、中暑、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及神志病患;头痛,头晕;咯血,咽喉肿痛;小便不利,便秘;足心热;奔豚气。

 

膏肓

肩胛转角遇膏肓,除去郎中不治疾。

位置: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位置: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4、第5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之;布有第4、第5胸神经后支。

主治:咳嗽、气喘、肺痨等虚损证; 肩胛痛;健忘、盗汗、遗精等虚劳诸证。无治之绝症皆可重灸次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