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千年前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宗就总结出了最好的“职场之道”!

 魯大師963 2016-11-01


二千年前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宗就总结出了最好的“职场之道”!

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这是非常紧急的呼唤。世界上有许多学说,都想教导人类向正确的方向行,老子说:“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唯独我强调:“强梁者,不得其死。”人类如能及时醒悟,可以不致灭亡。就因为这个重要的论点与其他有着显著的不同,所以道学成为众学说的“先锋”——“吾将以为教父”。并且是能提出具体救亡图存的方法来的,而其方法是简易可行的。“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进化本是宇宙自然的原理,能顺其自然,应该是不费事的。为什么人类偏走上相反而艰危的路子呢?最基本的问题是因为人类的“无知”。“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就是不研习道学所致。世界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机会研习道学,所以“知我者希”。那些能研习道学的,并照老子的话去做的,就必能有很大的成就,这是老子“则我者贵”的诺言。

人体两极化的矛盾造成人类生存的重大危机,这个矛盾急须以正确的方法来把它们统一起来。这个唯一的方法就是“道”。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要研习道学。而研习道学首先要明白道学里的进化论。如果宇宙里没有进化规律的话,人根本就不必活着,也根本用不着考虑去花代价做正当事,做正当人。更用不着研习道学来救亡图存,也更用不着研习什么管理了。就因为生存即是进化,所以只要有人就得要管理。正确的管理使万事万物和地球的所有生活阶段得以平衡,并促使其进化,造福全体人民。这是一种宇宙普遍意志,任何人一旦违反或逃避这种意志,就必承受可虑的后果。

若进一步问:为什么要成为一个管理者?答案是:这也是人类的普遍意志。无论个人自己怎么想,既生为人,就必须完成自己的进化使命。不然就必延误自己的进化,而且延长自己的苦难,也促成别人的苦难。人的工作,并非为了父母、教师、朋友或爱人,而是为了自己的进化。只有进化才能为这些人带来光明和幸福。

一日,周武王同姜子牙在一起交谈。武王问:“将(领导)有差(差别)乎(吗)?”对曰(回答说):“将有九差(九等差别)。夙兴夜寐,妻子之将也。……”姜太公的话演绎出来就是:

(一)一个人能做到起的早,睡得晚,(辛勤劳苦,)就可以领导起一个家来。

(二)加上(对他人的)同情心和热情,就可以做十个人的领导。

(三)再加上才能、技术和沟通交流能力,就可领导百人。

(四)再加上诚恳、忠心与信实,就可领导千人。

(五)再加上不断研究学习,形成理论,明了问题所在与原由,则可领导万人。

(六)再加上勇敢肩负责任,并具向问题挑战的能力,就可为十万人的领导。

(七)再加上礼贤下士,虚己纳谏,则可为百万人的领导。

(八)再加上既有策略,又有仁慈之心,便可领导千万人。

(九)再加正直公义,有救世之志,就是世界的领导。

总之,整个人类就象马拉松赛跑。不论情愿与否,我们都已来在这个世界之上。就因为我们的出生,才造成了整个人类。现在,我们可有的、唯一的选择: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为了取得成功,这重任已经在我们的肩头之上了。因此,我们需要倚靠道(方法)来培养我们的动机、调整方向、反省和组织。特别是我们陷在这进退维谷的大矛盾之中,要正确处理这项矛盾,是必要先把矛盾的定义与实质弄清。

一个人经过充分的培训与准备,就成为一个“对的”人,下一步就得有一个“对的”位置(包括“对的”时间),方能发挥和施展他的才华和抱负。因此产生了职责的问题。职是职位,包括求得职位、确保和更换职位,同时也要考虑到失掉职位。责是所担负与职位有关的责任。职与责往往互为因果,就是尽其责方能有其职,有其职方能尽其责,即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各在其职守范围内尽其最大责能,很是难能可贵。所以历史一再歌颂那些能懂得不越俎代疱、能分层负责的人物与事例。

关于求职,在中国,过去有一定制度的规定——包分配。大多数人由专门的学校训练知识与技能,毕业后有专门机构按各处需要而进行分配。这是一般的职业,人求事,事求人,在合理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大致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有时在某些情况下,人浮于事或事浮于人,或有些具有特殊性质的职位,就有着特殊的考虑在内,问题就不简单。鬼谷子说:“有远而亲,近而疏;就而不用,去而反求;日近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这样种种尴尬的环转因化,可能万分复杂,常常令人莫知所为。因此,一个人能得到一个相当满意的职位,就不能没有原因了。鬼谷子说:“事皆有内持,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依此观点,可以作出下列的分析:

(一)道德:包括有显著的声望、有特殊的创造建树、有特殊的贡献价值、有令人尊敬的道德精神等。

(二)党友:包括政党、社交团体、组织、特别友谊关系等。

(三)财货:包括收获、利益、帮助等;否则可能造成损坏、失利、竞争等。此内也可能包括收买与勒索等。

(四)采色:包括裙带关系、特惠恩宠、特殊性质行业、特殊感情上的压力等。

(五)由血统继承,这是得天独厚的,并非后天人力所可左右。

一个职位是一个人赖以履行其使命和发挥其计划、谈判、组织各种才能以及分配各种任务的领地。在现代的企业世界里,具体来说,管理者就是要按时计划并按计划完成任务。包括鼓励员工士气、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随时做出明智的决定、控制产品质量及人员服务质量、取悦上司和确保自己现在的职位。职位是获取金钱、权力、地位或荣誉等这些报偿的泉源。因此,一个人的职位就不知道有几多人在旁窥伺,等到了时机,如饿虎饥鹰一般,就当仁不让了。

一个人在未获得晋升而得到更能发挥的职位之前,对确保现在的职位的考虑和做好工作一样重要。因为如果连现有的职位都不存在时,还能做什么工作?更甭谈发挥才能,完成使命了。确保职位的不二法门,就是“贡献”。贡献就是让人家不断的需要“你”。归纳起来,大约有下列六种情况,也是六种确保职位的方法。

(一)当组织团体或上司遇到困难、烦扰或徘徊于不知如何应付之时,'你'必须是那个'能认识和分析问题病根所在,并提得出解决良策的'人。

(二)新思潮和新发明是会不断涌现的。'你'必须是那个'能理解认识正确的新倾向和意义,并促使组织团体因而受益,抢在人前一步的'人。

(三)有些可能产生巨大效益的理论或方案,但未能付诸实施。'你'必须是那个'能发现那些理论和方案,并促使其实行的'人。

(四)当组织团体出现彷徨犹豫、举棋不定的形势时,'你'必须是那个'能拿得出主意,当机立断的'人。

(五)当组织团体遭遇意外的不幸或损失时,'你'必须是那个'能把风险或不利情况减低到最小限度的'人。

(六)当组织团体遭遇打击,灾难临头时,'你'必须是那个'勇敢挺身而出,保护组织和上司安全的'人。

鬼谷子说:'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如果这个'你'是有学识,有人品,有才干,有责任心,又富有建设性意义和胜任工作的,你就是被'需要的',甚至是受尊敬的、爱戴的。不仅是职位,而且晋升、奖赏都在等待着你。到了这个地步,就是鬼谷子说的'出无间,入无征,独往独来,莫之能止。'又说:'如操钓而临深渊,铒而投之,必得鱼焉。'就不会再有失业的恐惧和烦恼了。

在过去廿年里,有过许多人向我咨询求职、保职和升迁的问题。我都是根据上述六种原则向他们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的。令人欣慰的是:成功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由于上述原则,许多人都成为有用之人,许多有用之人成为伟人。这六项原则是普遍真理,是每一个人都能运用的,实践者都必获得相当的成就。

不过,有阳必有阴。在有的情况下,人无论怎样努力上进,建立了多少功劳,就是得不到奖赏升迁,甚至于连基本的职位都保不住。例如李广终身不得封侯。如果我们只说上进晋升的一面,只要你这样做那样做,就一定晋升高迁,那便是说谎了。因此有研究下面这些情况的必要。常听有人骂:'主管瞎了眼。'的确,有时主管们真的是'瞎'了眼,至少他们的视线被什么东西遮住了。怎么样也看不见下属努力工作的成绩与价值。有时好不容易,正要得到升赏的时候,突如其来,又被什么不够资格的捷足先登,把机会给抢去了。鬼谷子说:'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

演绎出来可陈列于下:

(一)有些同事虽然不是很坏的人,但是太过敏感。为了克服自己极其不安的感觉,便使用各种正常的或不正常的手法,要出人头地。因此搅乱了正常的秩序,也搅乱了顺序。

(二)有些同事突然变得十分贪婪,为了物质的需要或其他私利,不惜将人出卖或陷害,以致奖惩的实质完全颠倒。

(三)有些人因为感到自己绝望,就想方设法把别人也拉下来,使自己感到舒服一点,打翻狗饭盆,大家没得吃。

(四)有些人利用特殊关系,包括裙带、血缘关系,或使用讹诈勒索等手段,使他们首先被考虑提升。

(五)僧太多而粥太少,根本没有机会。

(六)企业组织经营的情况极糟,莫说晋升高迁,恐怕是否能继续存在都有问题,所以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生存,而不是升迁。

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前途就处于危机之中,从而人们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甚至自暴自弃,作出冲动而愚蠢的行动来

鬼谷子有几个建议:

(一)“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法)。”俗语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在有些情况下,不走就会非常危险。最怕是驽马恋栈豆,就非死不可了。暂时的'退却',离开上述环境,清醒地分析、考虑自己的情况,并作出下一步的计划。这是一种本能性的方法,连虫蚁鸟兽都懂得使用退却逃避的方法来保护自己。

(二)“世无常贵,事无常师。”世界上没有永久不变的情况,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也许正有新机会,更好的职位在相候呢。所谓:失之东隅,收诸桑榆。有时,好人比较安分守己,不好迁动,坏事临头,反而是一种刺激推动的力量,使之进步改革。

(三)“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不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人时常安于小就,耽误了大成。经过逆境的琢磨,不得不劳心苦思,悉心见情,于是更能通达深奥隐蔽的人情世故,以期达到更大的成就。因此,逆境倒成了教育锻炼的有效工具,促成人更上一层楼的阶梯。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最后一句话才是精髓,就是动、忍、增益,不然罪都白受了。

(四)“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知用其用。”我们也更应该自我反省,我们固然是有志气,有才能,可是常常不够有智慧。我们在运用才能的时候,没能把握住优点与缺点的关键。“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话虽如此,可是当自己的优点'环转因化'变成了自己的缺点的时候,简直就要'莫知所为'了。岳飞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中外古今与岳飞相同的事件或错误不知凡几?连耶稣也算在内,这种作茧自缚的现象,一旦发生,即使'上帝下凡'也无能解救。事情就是那么不'公平',即使事后平反,造坊立碑,甚至'称神成圣',而当时的悲惨和损失却是难以估计的!虽然说'退为大仪',很多情况,纠缠到连退都退不了。所以真正的智者应该不把自己陷得那么深,到完全不可自拔的光景。老子早早地走了,这是以身作则。在鬼谷子、黄石公的时期,他们连姓名都不张扬,怎会弄到作茧自缚,损己不利人的地步!

老子说:“爱国治民,能无为乎?”这明明是说要“有为”,这是第一个阶段。“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叫“为无为”,是第二个阶段。只顾去知人,反而不能知己;只顾去征服人家,反而征服不了自己。就因为太要活和要活得好,结果把自己弄死了。“出生入死,何以故?以生生之厚。”“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无疑的,这第二阶段的无为是进步的,也是更高深了的。

鬼谷子在说了许多方法技术以“有为”之后,马上加了一句:“无为以牧之。”就是有了一切了不起的方法与能力,就得要用“无为”来管理操纵它们,才能发生真正所期望的效果。不然就会象脱缰之马,不知伊于胡底?有为与无为被统一在无不为的第三阶段。这就是老子有为、无为、无不为的三段论。黑格尔全部的哲学似乎把这个三段论发挥得淋漓尽致,无与伦比,因此替德意志民族造就了空前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