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天举: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创新模式

 昵称36799644 2016-11-01



杨天举先生 全经联城镇化发展委员会顾问、泛华集团董事长


尊敬的杨主席,现场来宾:


大家好!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多年做新型城镇化的经验和体会。对于全经联来说,我是一个新兵,我愿意做为一个IP加入全经联,把我们新型城镇化的经验和体会跟大家分享。


今天介绍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创新模式是我们经过上百个城市投资规划研究运营的项目总结出的一套方法论,因为时间关系,我用半个小时来分享一下。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创新模式得到建设部的高度认可,列入了建设部的国家课题。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课题成果,也是在实践当中的课题。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有两条技术路径:一个大城市和大城市群,下一步将以城市复兴的内涵式发展为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二是大量的中小城市,是需求端和供给侧同时发力,以需求端入手,同时实现供给侧为目的的结构性改革。依据这样的思路,今天重点介绍中小城市在创新模式当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未来的主战场


我们谈到中小城市的新型城镇化体系,首先是四层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即中心城市、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是在这四层结构当中选择一个点,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镇域经济的概念,所以构建四层结构体系是新型城镇化的主力。

    

我们理解的新型城镇化是以工业为动力,以农业为基础,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信息化为手段的四化高度融合的城镇化。在这里,城镇化是载体、是托盘,托着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以及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后产生的各种各样的IP。


从发展理念上来谈,新型城镇化是生命、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生命往上走是价值层面、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往下走是生命健康带动下的各种各样的产业体系,最终实现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带动新型城镇化。以这样的逻辑带来的聚焦点,就是特色产业小镇或产业园区或产城融合的示范区,特色小镇只是一种表述,它的核心是产城融合的示范区的打造。如何实现这样的特色产业示范园区?我们提出运用系统思维带动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城市的运营三方面。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主要涉及到发展问题、建设问题和运营管理问题。


首先,发展问题。主要是研究城市发展的动力,根据这个地区的要素禀赋情况找到创新点,怎样由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发展,怎样由原来的资源驱动向战略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怎样研究一二三产业的路径创新,是“312”的产业路径还是“321”的产业路径?目的是根据这个地区的资源禀赋情况,找到后发优势,形成增长极。


其次,建设问题。根据这样的要素、资源研究城市如何建设问题,智慧、生态、海绵、绿色、规划、建设、城市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


最后,运营和管理问题。运营是指研究城市如何营销的问题,城市有表内资产和表外资产,特别是中小城市表内资产有限,表外资产很多,如城市的美誉度、历史、发展方向等。城市运营就是把城市的表外资产表内化,在有中生有的基础上创造无中生有的机会,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果能把这三者有机结合就能形成城市的科学发展观。

 

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每个城市的一把手都在想三件事:第一,这个城市的发展路径是什么?未来的体制模式创新是什么?产业如何构造?第二,城市的金融生态系统如何构建?怎样构建产业金融生态?谁来投资?第三,城市的功能如何开发?规划如何进行?规划的时候如何运用站在月球看地球的思维,研究这个地方从趋势论到定性论再到定量论。如果把这三个问题解决,首先,涉及到城市的顶层设计问题;其次,城市生态系统的金融构建,如何完善这个地区的投融资体系问题,如何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证券化的问题。把开发性金融、商业金融、产业金融如何导入的问题;第三,这个地区如何科学地建设,多功能组团如何滚动开发,是一区多园还是一区多节点,最后,要通过机制创新、PPP模式、路径创新、体制创新、观念创新来实现。


城市可以分为城经济和市经济,城经济我们搞了30年,城市如何建设,我们现任政府做出世界水平了,但是现在中国从短缺经济到了过剩经济,我们中央提出来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什么?是市经济,是供给不足,特别是中小城市,如何创造新需求、发现新价值,创造新贡献,需要把城经济和市经济有机结合,这是我们未来的主要方式。大量的房地产,在短缺经济的时候不愁卖,但是现在房地产卖不动的时候,政府更关心的是盒子里面装什么内容,没有内容那叫房地产,有内容叫生产性服务业的载体,两者如果能够有机结合,那就是政府需要的现金流、人流、物流的有机结合,硬件和软件如何结合的问题。

 

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研究特色小镇、研究如何搞好新型城镇化,我们在实践当中总结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哪一点都重要,不集成就是最大的浪费,不集成就存在专业的片面,如何有效地集成好,这是城镇化的关键。


第一,区域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的建设,要站在区域发展的角度,研究这个镇、这个特色产业园承载什么、接受什么辐射、接受什么承载,站在月球看地球的思维,考虑节点功能,所以是区域经济城镇化。

第二,城乡统筹与城镇化。所有的城镇化都离不开“三农”问题,农民进社区、产业进园区,如果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新型城镇化,不把“三农”问题作为根本问题解决,这个新型城镇化肯定不行,特色产业小镇的半径一定是区域,并站在区域角度聚焦在两三平方公里,否则不可能建立产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否则做着做着就找不到出口了,因为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的特色产业,要素聚集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谁都来建设特色小镇,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第三,机制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如果不把机制创新、分享机制研究透,这个新型城镇化也是很难的。

第四,产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产业是核心问题,一个地区的产业,一定都是根据这个地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资源禀赋,来研究这个地区的主导产业、配套产业、核心战略产业和保障产业等。

所有地方终极目的地可能打造旅游,但是旅游在某些地方是战略产业,并不是主导产业。当主导产业形成了,人气形成了,最后可能形成旅游目的地,这时战略产业可能会变成主导产业,旅游和农业一样是藏富于民的。

第五,系统规划与城镇化。每个规划都重要,但是规划不集成、不系统思考,就是浪费。

第六,投融资与城镇化。

第七,资源开发与城镇化。

第八,生态环境与城镇化。

第九,人口集聚与城镇化。

第十,城镇化与营销推广。城市软实力的打造和宣传、招商引资问题,如何把偶然招商变成必然招商,在书记层面是战略招商,下级层面是项目招商,帮助政府建立N级孵化器,产业孵化器招商带动项目招商,从偶然招商变成持续招商和必然招商。


所以,新型城镇化的过程是帮助城市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发现价值、创造价值的过程,有几个关键点,智慧、生态、绿色、产业、新城或者老城的改造,如果说智慧和生态是标准,那么产业就是动力源,城市是创造需求,最后要实现产业新城、以城促城、产城融合、智慧生态、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文化提升、可持续发展。


站在区域发展的角度研究新型城镇化、研究特色小镇,需要研究三大问题:


第一,发展和动力问题,有什么样的发展和动力是决定这个地区的要素禀赋情况,自然禀赋情况,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特点和科技、人才的优势等;

第二,建设和标准问题,研究动力源以后,才能知道用什么样的规划去支撑。现在国民发展规划调整5年,建设部的城市发展规划是调整20年的,国土资源部的规划是调整15年的,还有那么多的专项规划,比如交通、旅游、农业、科技等。中国现在最大不可持续的就是规划不在一条线上,空间规划应该是承载。我们一谈城市规划,现在利用的知识结构仍然是美学和工程学,在短缺经济时没有问题,但是现在大量过剩经济的时候,很多城市总量不允许增加的时候,比如上海不允许增加新的总量,就应该在存量上挖掘,这种情况下,只用美学和工程学支撑城市规划不行了,必须用发展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才能支撑这样的计划,发展经济学解决要素规划,空间经济学解决集化效应,制度经济学解决产权合理,只有把发展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有机结合,加上美学和工程学才合理。

第三,是城市运营和效能问题,就是城市投融资规划体系,要把中长期金融、短期金融、结构化金融构建起来,引入开发金融才能提高城市的效能。

我们的路径是什么?首先,解决未来的行动纲领,即多规合一的系统规划,解决方向问题。其次,结构化金融、开发金融、商业金融有机结合,解决速度和效力问题。如果两者有机结合,就是解决大家行动纲领的问题,解决大家同唱一首歌的问题,解决我们提高系统能力的组织问题,一定要知道项目在哪儿、资金在哪儿,怎么落地,这套体系不建立起来,解决不了项目落地的问题。


所以我们总结下来有这样一套体系,顶层设计的战略产业规划和投融资规划必须研究透,之后采取优化现有的法定规划、城市总规,在实施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大量的总规、法律规划做完了,一推动发现魂没有,重新再做,所以我们大量的技术研究是在法定规划的基础上优化战略产业投融资。在总规的基础上有了魂了再工程设计,最后导入开发性金融,所谓开发性金融是未来的投资把地方的特许权、地方的资源资本的有机结合。比如一个投资100亿,可能最后的结果,开发的金融解决80亿贷款,商业金融只需要20亿,需要招商引进一个2—5亿撬动100亿的事,这就是IP组织的贡献。

 

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360度系统解决方案


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应该是七层结构:第一层是区域经济、顶层设计,站在月球看地球的思维,看看这个地区有什么样的资源禀赋;第二层是打造智慧生态产业城市;第三层是打造产业园、特色产业小镇;第四层是构建产业集群,这就是IP了,底下是托盘,顶上是各种IP组织;第五层是引入龙头企业、组织;第六层是打造专业要素市场;第七层是终极消费平台。站在政府的角度是从底下往上走,市场的角度是从上往下走,谁能把这个结构打通,真正做到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区化,这才是产业小镇的关键。

    

一个新型城市是360度的,底下是基础设施,顶上是产业,产业没研究透,下面的基础设施配套,一个特色小镇谁投资?现在房地产没有出口的情况下就得研究上面,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研究上面的如何突破,下面才有人投资,360度的模型不构成,很难突破。一个城市的核心是产业、金融、互联网、科技、教育、土地,产业不能集群、土地就不能增值;产业不能集群,现金流不能形成,这360度如果构建不起,做特色产业小镇风险很大。

   

所以,什么是特色产业小镇?从需求端入手,推动城市发展供给侧改革,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发展价值、创造价值。开发是建设、基础、平台、载体、实力,真正要解决的是服务、产业、内容、灵魂,是潜力,是运营。只有把城经济和市经济有机结合了这个特色产业小镇才可持续。

    

所以产业、金融、科技、人才、互联网和土地六大要素集成的结果就是特色产业小镇,才能打造二产的产业聚集区,最后形成带动辐射的集群基地。能不能形成这样的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基地,形成一区多元多节点的基地,这是产城融合最核心的突破点。

    

所以我们实践当中体会,就是三个维度:第一,政府要做的维度是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多规合一以及开发建设,政府大部分不会做,他会找丙方、找咨询公司;第二,我们要打造的商业生态圈是干什么的?就是策划、开发、建设、运营,泛华有一整套的解决方案;第三,我们构建IP联盟,帮助城市招商引资。我们认为解决的路径是丙方角色进入政府做咨询,甲方推动项目做PPP,带动乙方业务做规划施工,大家同唱一首歌。构建甲乙丙丁+政府的商业生态圈、价值链,我们做好甲乙丙丁和政府的商业生态圈和价值链的桥梁、纽带、转化器和变压器,才能构建这样的联盟。中国市长协会成立了中小城市的专业委员会,目的是把小城市组织起来,共同推进中小城市的发展。所以最终结果是以新型城镇化发展创新模式为旗帜,以联盟做平台,以产业做支点,以金融为翅膀,以互联网为手段,联盟营销、专业分工、业务合作、产业联动,重构产业价值链和生态圈。

    

泛华在实践中形成了这样的一套流程:首先,进行理念的营销,统一思想;第二,进行理论的营销,帮助地方做顶层设计;第三是合作创新;第四是流程创新;第五是机制创新。帮助城市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以战略为势、产业为本、文化为源、规划为纲、创新为魂、金融为器。一个城市怎样研究文脉、打通商脉,研究新的产业构建产业集群,不把这些研究透了,单纯研究文旅很难突破。所以多规合一的系统规划,是创新为魂、体制创新、资源资本的有机结合,最后的结果是发展、建设、运营有机结合,带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