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奥斯卡导演的五日谈:没有冲不破的孤独

 洪澜 2016-11-01


纪录片一直极具争议性。
 
谁记录?如何记录?记录谁?
 
它的争议性,往往来自拍摄手法与题材。
 
但在争议性之下,其实我们在探讨的问题是:真实性与人性
 
这也是纪录片在永恒探索的,人的哲学问题。
 
记录者在创作过程中,不断与这个终极命题反复较量,他在思考自己的角色与选择,思考如何传达自己所观照的世界。
 

拙见 《别让世界忘了你》的讲者杨紫烨导演,曾于2007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她说纪录片让人着迷之处,是因为它在讲述真实的故事。一个拥有好题材,一个好故事的纪录片所发散的影响力,永远金钱不能与之进行等价交换的。


由杨紫烨导演主理,香港纪录片拓展计划举办首届《奥斯卡纪录片大师班》,邀请两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导演James Longley,以及三次获奥斯卡提名,并于2007年擒获小金人的最佳纪录片短片奖的导演Thomas Lennon,10月31日至11月4日期间,在香港大学放映纪录片,并与观众座谈。


大师!大师!大师!(重要的事情三遍起)


我们或许能从中得以启示:没有冲不破的孤独。我们的交流,会打破黑暗、孤独、隔离、闭塞和坎坷。这是作为人的意识和相信共同命运的追求。



James Longley
纪录片导演
代表作
《Iraq in Fragments/伊拉克碎片》
(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
《Sari’s Mother/萨利的妈妈》
(第8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提名)
 
James Longley多年来奔走于加沙地带及伊拉克拍摄纪录片,记录政治动荡环境下的中东平民生活。
 
2007年至2009年期间,James一直在伊朗拍摄纪录片。2009年6月14日,《纽约时报》报道了他以及他的翻译在德黑兰靠近内政部的街头采访时被捕,当时正在拍摄的影片也因此暂停。

James Longley在伊拉克(摄)

James在萨达姆当政期间已经去了几次伊拉克,那时战争还没有开始,整个地区深陷在威权控制之中,那时他并不能开展拍摄,直到战争打响,他发现这个被推入混乱之中的国家有相当多的空间值得用纪录片的形式去记录。

这正是基于这个背景,他开始关注当地人的生活以便了解这个地区到底在发生什么。
 
他一人担当所有制作任务,深入巴格达的各个角落,从南到北,影片《伊拉克碎片》也因此而生。

James Longley在伊拉克(摄)

《伊拉克碎片》以“三部曲”形式描绘美军占领后的伊拉克的社会实态。它纪录着这个动乱国家的穷困,纪录当地人民对美国人的感觉,纪录了一切细碎而真实的东西,正如片名“碎片”,触手可及的是那些细枝末节的真实。
 
James非常关注政治对人所带来的影响,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明智的政策和判断是促使你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世界的先决条件,但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这一做法并不适用,没有通行的规则可以参照。
 
他的镜头记录伊拉克,加沙地带,希望能够更真实地知道当地普通民众怎么生活,他认为,“当地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是美国政治视野里所忽略的”。
 

“我们看世界像是坐在一个泡泡里”,James说。他作为一个美国人,置身另一个国家,记录它的异域文化和生活状态,他在记录着,也在“被记录”着。


   
点击观看《伊拉克碎片》预告片

 
杨紫烨
纪录片导演
代表作
《The Blood of Yingzhou District /颍州的孩子》
(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
《The Warriors of Qiugang /仇岗卫士》
(第8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提名)
《争气》             

(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提名)


在拙见 《别让世界忘了你》的现场,杨紫烨播放了她最新作品《寻找完美第五度》,这是一部以亚洲青年管弦乐团为主角的纪录片。片头这样写:和平这个词,听上去简单又美好,但它需要我们倾尽所有:所有才能、所有力量、所有梦想和所有崇高的理想。


她一直都在这么做。

 
杨紫烨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70年代全家移民到美国。许多年后回想起来,杨紫烨仍觉得那时是香港所经历的美好时代,一个人们虽不富有却都活得充满朝气的时代,她的第一部纪录片也是关于香港。
 
1994年,杨紫烨和丈夫筹备他们的第一部纪录片《风雨故园》。这是一部反映回归前民众心态的影片,15年前片中“97一代”的困惑与思考,至今没有过时。

上世纪70年代,彼时第一代美籍华人刚开始争取到与白人平等的权利。作为新移民的杨紫烨也曾遭受歧视。
 
这段经历直接影响她后来对作品的选题和关注对象。在她的镜头里,往往试图展现那些被历史车轮翻滚起的命运,那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弱势群体的命运。
 
《颍州的孩子》便是这么一部纪录片,诉说了艾滋病孤儿的流离生活。

《颍州的孩子》

杨紫烨拍摄《颍州的孩子》时,第一次走进黄家三姐弟家的情景:当时,艾滋病刚刚夺走三姐弟父母的生命,孩子们正在黑黑的屋子里哭。她看着吃过的空药瓶、破旧的玩具、窗边哀叹的老人,觉得自己清晰地闻到了一种死亡的味道——“那是任何镜头都无法捕捉和传递的震撼感受。”
 
有关这部影片,她曾有过这样一段自述:这仅是我探访的第一个家庭,中国内陆还有7万多个艾滋孤儿在相同的阴霾里挣扎,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或许,纪录片的价值和力量正在这里,通过最真实的镜头和故事,拷问内心——我们到底能做什么?
 
2011年,杨紫烨差点再次捧起“小金人”,作品《仇岗卫士》被奥斯卡提名。

《仇岗卫士》

这是一部有关环保的纪录片。
 
安徽仇岗,曾经田园般的村庄被化工厂污染,疾病,庄家绝收,环境恶化。
 
农民张功利在纪录片里,带领村民们打响一场保卫村庄的法律斗争。最终在环保组织及村民们的支持下,借助媒体的力量迫使化工厂被政府勒令撤出。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她的影片所传递信息的意义,杨紫烨会用“连接”(connections)。

连接片中人与观众,连接群体与社会,连接人与人,让外界更多一些理解和交流,这是最大的价值。 


点击观看《仇岗卫士》预告片



Thomas Lennon
监制、导演
代表作
《The Blood of Yingzhou District /颍州的孩子》
(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
《The Warriors of Qiugang /仇岗卫士》
(第8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提名)
《The Battle Over Citizen Kane /“公民凯恩”外的战斗》
(第68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Thomas多年來的工作便是穿梭于美国大型电视台ABC、PBS及HBO,他也拥有自己的制作公司。
 
自80年代起,Thomas便以纪录片去探索种族、身份认同,宗教信仰等议题。

他的作品曾获得三次奥斯卡提名。与杨紫烨一起凭借《颍州的孩子》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

在奥斯卡颁奖台上,Thomas没有避讳自己的复杂心情,他说此刻自己心系远在中国安徽的偏远小镇,这是他们拍摄《颍州的孩子》的地方,但是也想快一点来到比弗利山的颁奖现场。

在赢得小金人之前,Thomas的影片已经被奥斯卡提名过一次,之后,他与杨紫烨再度合作的《仇岗卫士》,获第8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短片提名。

他的眼光系在千里以外的另一个国度:中国,这是我们熟悉的家园,然而在异乡人的视角中,这里折射出更多面的解读。


当一个记录者以外来者的身份走入未知的国度,置身于一个完全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他该如何调整自身角色,如何用镜头记录众生?


大师系列放映及座谈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