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武康路,是因为李安导演的《色·戒》,王佳芝放走了易先生,尽量像没事人一样叫了辆黄包车,吩咐说,“到福开森路去!”这“福开森路”,便是今天的武康路。武康路上名人故居众多,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现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武康路113号是一代文学巨匠巴金的故居,巴金在这里完成了被海内外文学界、思想界称为“一步说真话的大书”的《随想录》。 顺着道路前行,就是武康庭,红砖老洋房是民国时期外交官的宅邸,后面的白色楼宇为原上海仪表局的办公楼,时至今日,风云不在,风情依旧,餐厅、葡萄酒店、花店、画廊等等无不彰显着优雅生活的现代理念。 武康路393号则是民国革命先驱黄兴的旧居,孙中山先生曾多次借宿这里商议革命,现在这里是“老房子艺术中心”,也是游客咨询中心和咖啡吧,古老的房子因而有了全新的使命。 走到武康路与淮海中路路口,五条道路汇合处就是武康大楼,又称诺曼底公寓,是建筑大师邬达克在上海留下的又一精彩作品。 沿着淮海中路走一小段,就是宋庆龄故居,这里是宋庆龄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留下了许多珍贵历史瞬间和文物资料,房子里现在仍然有她当年穿过的旗袍,诉说着过往的烟云。 宋庆龄故居对面就是大隐书局,所谓大隐隐于市,这里聚焦书、艺、茶、食,在最繁华的地方,传承最雅致的情怀。 秋季的夜晚,骑单车从华山路进到复兴西路,优雅餐厅的烛光、老洋房幽深的巷道、晚饭后散步遛狗的行人,生活在此时,呈现安稳、闲适的一面。有时候凌晨走在复兴西路空旷清冷的街道,抬头的时候,可以从梧桐枝叶间隙,隐约可见微弱的星光,都市之中,何其不易。 复兴西路147号是今年年初刚刚对外开放的柯灵故居,除了珍贵的手稿、书信之外,这里的洗手台上还有一开肥皂,一如主人在的样子。 ![]() 没有到过湖南路的人,很难体会到上海西区老马路的静谧和幽雅。一条不算狭窄的路,斜斜地延伸着,静若处子,没有丝毫张扬的意味。 从永福路湖南路开始,朝武康路方向,第一个据点便是湖南路11号,一家低调到不是专程来找,就根本发现不了的书店——1984bookstore,这里怀旧、安静、院子里满满的植物,只是不知秋天的时候,这里是什么样子,那就一起看看去。 再往前走是表演艺术家赵丹的旧居,过了武康路,走到湖南路105号,就是上海交响乐团,一家有着137年历史的乐团,在一栋有着85年历史的优秀建筑里,这样浪漫的事情,恐怕真的不太多。 ![]() 余庆路上没有任何公交车的干扰,大多数时光,这条路上行人稀少,安静的道路两旁是成行的法国梧桐,两旁罗马式的阳台上,攀满了枝叶纷披的长春藤,洋溢着古老欧洲的典雅与浪漫。这是一条温情脉脉的路。秋夜梧桐落叶掩路,忧伤浪漫,只见一弯新月,这一切,让去过那里的人无端地生出相见恨晚的感叹来。 余庆路190号住宅,原上海市长陈毅曾在此居住,现在是上海市机关幼儿园。 146弄爱棠新邨13号里面,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在里面居住了三天,猝然离世。 再往前走,余庆路88号是一个家居店“设计共和”,这里有你梦中家里所有的东西,不买不要紧,看看逛逛也是同样的享受。 ![]() 永福路原名古神父路,全长490余米,这条短短的路上的梧桐树都很有些年头,秋的到来常常是一夜之间,早晨醒来俯身一看,梧桐树干飘摇,黄叶已是一地铺满。 永福路复兴路转角处是一幢六层楼的老公寓,名为良友公寓,许多文人曾经住在这里,比如著名外国文学翻译家、上海电影厂厂长、驾机投奔祖国的飞行元老、纺织界科学院士等等。 永福路200号,正是大名鼎鼎的雍福会,这里刚刚被米其林评为两星,原址是原英国领事馆。据说一个叫汪兴政的上海第一代服装设计师走过路过被它吸引,经过三年隆重装修,成为“雍福会”高级会所。 ![]() 吴兴路主要种植梧桐树,也是十分幽静美丽的一条小马路,居住过百岁诗翁,纱厂董事。 吴兴路上最著名的当属隐居繁华的雅集公馆了,小楼是典型的老上海西班牙式花园住宅,之前是荣毅仁的老宅。步入其间,古典雅致的藤椅、长长的真皮沙发、绿色植物装饰陈列期间,是最好的休憩放空场所。隐居繁华仅15间客房,云间语、琉璃瓦、金锁记、倾城恋、夜来香等,房间的命名均源于文学、影像、音乐作品。坐在小团圆下午茶区域,一边品茗精致的中式、英式下午茶,一边翻看精选艺术书籍,惬意的一整天悄然度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