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简法国史

 李剑金 2016-11-02
  春节这几天,空闲时读完了法国简史,想归纳总结写点什么,忽然想起自己还有这样一块宝地,尚未播种。虽说虎头蛇尾一向是我的风格,可至少也得有个开头,于是就把这篇只能称为summary的“文章”勉强作为订阅号的开头吧。
  对于对中国历史尚且没弄明白的我来讲,对欧洲历史自然更是一头雾水。所以我摘录的极简法国史,不存在深入的历史学问题研究,只是浅之又浅的时间和事件的罗列,参考书目是吉林出版集团2008年5月出版的《法国——革命的浪潮》。我的任务只是将本书的16万字压缩成以下的1万字,目的是给自己扫盲,给想要快速了解法国史的小伙伴提供一个简洁的版本。如果有对欧洲史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探讨,也欢迎批评指正。
  此外,今天恰好是西方情人节。我讨厌一切形式化的东西,也与烛光晚餐鲜花钻戒式的“浪漫”天生绝缘,所以,尽管这已经是我与老哥在一起的第八个情人节,可我们从来没有把这一天当作节日庆祝过。那么今天,姑且将这篇文章作为我们的情人节大餐,尽管隔着一万公里的距离,也并不影响我们共同庆祝。依旧是曾经说过的话,虽然我们不能成为花神咖啡馆里的萨特和波伏娃,但是,但愿我们的身体和思想,永远如他们一般自由。
  Bonne Saint-Valentin, mon cheri.
  ——写在前面的话
  历史的框架是什么?
  无非是社会制度的变迁,朝代的更迭,政治家和战争,经济、科学和艺术文化发展。
  所以当我读了法国简史,准备在此基础上重述极简法国史的时候,我也是秉承这样的思路去浓缩、简化、重构。
  法国地处欧洲大陆西部,三面临海。北面隔着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遥遥相望,西临广阔的大西洋,南面则是美丽的地中海。
  1、史前时代、高卢人与罗马入侵
  史前时代:似乎没什么好说的。距今10万年前,法国各地区出现早期智人,距今4万年左右,出现了晚期智人。公元前1万年左右,欧洲则进入中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想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在中国的中原地区并不明显,但在欧洲,则比较突出。从公元前6000年起,法国进入了新时期时代,公元前1800年,则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史前时代留给我们的遗迹包括晚期智人创造的动物和母性神雕像以及岩洞壁画,此外比较有影响力的还有新时期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中期出现的巨石建筑。
  高卢人:公元前1500年左右,凯尔特人的某个分支到达法国,在塞纳河流域生活繁衍,形成了原始高卢人,他们与当地居民和陆续到来的新移民相互交往通婚,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形成了“高卢人”这一族群,这就是法国人的祖先。高卢人个性散漫,所以尽管他们身材魁梧且好战,鼎盛时期占据了从葡萄牙到黑海之间的大片土地,几乎可与后来的罗马帝国媲美,但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都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
  罗马入侵:高卢与相邻的罗马帝国时有争端,而凯撒在政坛上崭露头角后,为了扩展版图积累政治资本,将目光投向了高卢,公元前51年,罗马在高卢建立行省,正式确立对高卢全境的统治。凯撒征服高卢后,高卢进入了罗马化时代。这具体表现在城市建筑(按照罗马城市修建广场、市政厅、法院、神庙、竞技场等)、文字语言(拉丁文和拉丁语成为高卢的官方文字和语言)和宗教(高卢人接受基督教)三个方面。
  2、建立国家: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
  法兰克王国:罗马帝国在公元2世纪末开始走向衰落,此时,北方的日耳曼人是罗马最大的敌手。公元3世纪开始,日耳曼人加快了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的步伐。公元406年,许多日耳曼部落越过莱茵河,进占了罗马已经控制不了的高卢地区,纷纷建立起王国,包括西哥特人以图卢兹为首都建立的西哥特王国(高卢西南部),勃艮第人以里昂为都城建立的勃艮第王国(高卢东南部),法兰克人以巴黎为首都建立的法兰克王国(高卢北部,史称墨洛温王朝)。
  克洛维:法兰克王国的君主克洛维是法兰西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皈依基督教,在罗马教会的支持下,征服了勃艮第王国,驱除了西哥特人,公元6世纪中叶,墨洛温王朝基本征服了整个高卢。
  3、加洛林王朝、查理大帝与法兰西王国
  加洛林王朝建立:当墨洛温王朝走向没落之时,大权旁落宫相之手。687年,加洛林家族的丕平二世成为法兰克王国唯一的宫相,独掌朝纲。他的孙子丕平三世任宫相时则在罗马教皇的帮助下直接废除了墨洛温王朝的末代国王,从此改朝换代,开始了新的王朝——加洛林王朝。
  查理大帝:查理大帝是丕平三世的儿子。历史上能被冠以“大帝”名号的君王,都与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紧密相连。查理大帝在位期间共发动50多次战争,几乎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战争上。他一手持剑,一手高举十字架,四处征伐,当时的法兰克王国,囊括了今天的法国、德国、瑞士、荷兰、比利时、奥地利、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领土,成为当时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
  法兰西王国:查理大帝不仅是个能在马背上打天下的君主,也是个能在宝座之上挥斥方遒的有识之君。在他的统治下,法兰克王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但在继承人问题上,他却一筹莫展。当他去世时,只剩下一个生性软弱、没有主见的儿子路易。路易在位时,他的儿子就展开了激烈的王位争夺战,当他死后,他的三个儿子签订了《凡尔登条约》,将查理大帝呕心沥血打下的江山一分为三。这三个王国分别是莱茵河以东的东法兰克王国(后来发展为德国)、西法兰克王国(不久改名为法兰西王国,逐步形成法国,真正意义上的法国史的开始)和东西法兰克之间后来演变为意大利的部分。
  4、卡佩王朝(公元987年——公元1328年)
  卡佩王朝建立:加洛林王朝以篡位开创,亦因权臣篡位而亡。公元987年,权臣于格卡佩称王,法国进入了卡佩王朝时期。
  菲利普二世:菲利普二世是卡佩王朝比较有作为的君主之一。他14岁即位,是位少年天子,但他才能出众,城府极深,很早就表现出君王天分。他在位期间,大败英国,从英国得到大片土地,此外,他将首都定在了巴黎,并修建道路和城墙,使得巴黎面貌焕然一新,有了都城的风范。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就是起源于这个时候(12世纪)的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著名的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之一,动工于菲利普二世的父亲路易七世在位期间。
  1328年,卡佩王朝最后一个国王查理四世亡后无嗣,宣告了卡佩王朝的终结。
  5、瓦洛亚王朝
  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英法两国因为王位继承和领土问题爆发了英法百年战争,英王爱德华三世向法王菲利普六世下了战书,大举进犯法国。1348年,黑死病席卷欧洲,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欧洲人口被黑死病夺去性命。人口锐减,两国元气大伤,息兵10年。1955年,两国再次开战,英军大败法军,并俘虏了法王约翰二世及其幼子,最后法国割让大片领土给英国,并用巨款赎回约翰二世。1369年,查理五世对英开战,渐渐收复了绝大部分割让出去的领土,并与英国签订了停战协定。此后,两国战战停停,到1422年,英军占领了法国北部,在此烧杀抢略,对法国人民课以重税,至此,王位之争转变为了民族解放战争
  弗朗索瓦一世:弗朗索瓦一世是一位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王公,酷爱艺术,正是他奠定了日后巴黎成为“艺术之都”的基础。弗朗索瓦对对建筑有浓厚兴趣,尚博尔城堡、卢浮宫和枫丹白露宫是他留给后人的建筑杰作。此外,他还积极鼓励文学发展。在他的血管里,既流淌着国王好战的血液,也有着对人文思想的向往,他热爱征服和醇酒美人,也对艺术充满兴趣,是他揭开了法国辉煌文化史的序幕。
  6、波旁王朝
  太阳王路易十四(1643年-1715年):路易十四时代是法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国势强盛、经济发展迅猛,文化高度繁荣,他将法国君主专制统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最著名的治国名言是“朕即国家”。他在位期间,建成了欧洲最宏大庄严的皇家宫苑——凡尔赛宫。而他死后,法国开始走向没落,也许这就是物极必反的又一个实例吧!此外,路易十四对芭蕾舞情有独钟,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舞蹈学校。
  路易十五(1715年-1774年):统治法国近60年,将王朝导向末路。他的一生都在永不餍足地追求女性。在他统治期间,联合普鲁士发动了对奥地利的王位继承战争,而一度修好的法英关系重新走向崩溃。他沉迷于美色和狩猎,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他留个世界的名言是“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路易十六:就是后来上了断头台的那位。路易十六唯一的喜好就是制锁,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制锁间、物理室等工作室中度过。虽然为挽救岌岌可危的王朝,他也曾作出一些努力,然而摇摇欲坠的时代和他的优柔寡断使他的努力总被外力打断。而他的王后则挥霍无度,令破败的法国财政雪上加霜,令法国人民愈发不满。
  莫里哀(1622年-1673年):法国古典主义时期著名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法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大师。他受过良好教育,但因为对戏剧的热爱,选择了在当时并不受人尊重的演员生涯,随着剧团四处流浪演出。他一心想创作撼动人心的悲剧,但为了生存,不得不写逗人发笑的喜剧。但在他的剧作中,均显示出他对现实和人性的关怀,这就使他的喜剧都有了悲剧的底蕴。代表作《伪君子》、《唐璜》、《悭吝人》等。
  启蒙运动(18世纪):改变世界进程的不是暴力,而是思想,兴起于法国的启蒙运动正是思想解放历程中最宏伟的里程碑之一。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至上”,提倡理性,要把人们从教会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代表人物孟德斯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提出现代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组织制度的原则三权分立制)、伏尔泰(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哲学通讯》等,法兰西思想之王)、卢梭(对法国大革命影响最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直接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歌德曾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7、革命风云激荡
  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1787年,为了解决财政困境,新上任的财政总监欲向特权阶级征税,由此引发了反对王权的“贵族革命”,这极大动摇了波旁王朝的根本。1789年,在凡尔赛宫召开了三级会议(教士、贵族和平民三个等级),但会议并没有解决任何实质问题,于是第三等级成立了国民议会,且自赋批准税收的权力。国王觉得受到屈辱,准备逮捕第三等级的代表,于是巴黎人民拿起武器,开始武装起义。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陷了用于囚禁政治犯的巴士底狱,在人们心中,巴士底狱就是是王权专制和黑暗旧制度的象征。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功绩,法国把7月14日作为自己的国庆节。8月11日,国民制宪会议正式出台废除封建特权的法令,不久又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权宣言》象征着民主原则的奠定。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法国人民经过几番波折,终于攻占王宫,推翻了君主制,1792年9月22日,国民公会宣布成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国民工会以叛国罪判处路易十六死刑,三天后,国王被送上了断头台。
  热月政变:进入1793年,保守的吉伦特派和激进的雅各宾派之间的矛盾趋于激化。最终吉伦特派遭到驱逐,雅各宾派掌权。随后雅各宾派分裂为三个派别,这其中,罗伯斯庇尔是中间派的主要人物,他对于其余两个派别和反对派的残酷清洗让人不寒而栗,于是反对罗伯斯庇尔的力量组织起来,发动了政变。这件事因发生在共和历热月而被称为热月政变。所谓的热月党,并不是一个政党,而是反罗伯斯皮尔的各派人物的统称。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统治,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
  雾月政变(1799年):拿破仑因镇压保皇党发动的意图复辟的“葡月事变”而名声大噪,登上历史舞台。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派军队包围了议会,用武力逼迫议员解散热月党人建立的政府机构督政府,接管了政府事务,并宣布成立执政府,自己成为主宰法国内政外交的第一执政。这件事因为发生在共和历雾月,因而称为雾月政变。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雾月政变后,法国仍然面临着奥、英、俄组成的第二次反法联盟的威胁。拿破仑深知,唯有胜利才能带来和平,他带领军队南征北战,终于成功瓦解了反法同盟,并利用短暂的和平时期整顿内政,使得法国经济复苏,局势稳定。1804年,拿破仑称帝,共和国结束了,拿破仑的帝国开始了,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称帝后,拿破仑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因在三皇会战中的胜利在巴黎市中心建造了凯旋门),法国确定了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兵败滑铁卢与波旁王朝复辟:1812年,拿破仑率军入侵俄国,以失败告终,此事件成为欧洲爆发反拿破仑民族起义的信号。随后,第六次反法联盟大败拿破仑,直取巴黎。1814年4月6日,拿破仑在退位,波旁王朝复辟。但1815年,拿破仑又重新回到巴黎,再登帝位。欧洲各国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在布鲁塞尔南约20千米的滑铁卢,将拿破仑全军歼灭。拿破仑再次退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在反法联盟的干涉下,路易十八回到巴黎,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
  七月革命与七月王朝:波旁王朝的再次复辟不得人心,白色和黑色恐怖成为了复辟王朝的象征。1830年7月,人们为了生存和自由,开始了游行和起义,最终击溃了国王的军队,掌握了巴黎。1830年8月9日,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在议院里宣誓即位,建立起七月王朝,又称奥尔良王朝。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尽管路易菲利普作为民主代表走上历史舞台,但王朝注定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对欧洲列强,他卑躬屈膝,挫伤了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对内,他不能解决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人民的不满,且无法调和与自由派和共和派的矛盾。1848年,政府对于自由派和共和派“宴会活动”的镇压导致了起义,起义者攻进王宫,成立临时政府,2月25日,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七月王朝告终。
  法兰西第二帝国:1948年12月,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当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他运用各种手段巧妙打击其他政治势力,在民间则以“人民利益的代表”形象博得民众支持。1951年12月,路易拿破仑发动政变,占领议会所在地,逮捕多名其他党派领袖。1952年,他号召公民就是否赞同恢复帝制投票,结果绝大多数人投赞同票,于是,帝国正式建立,史称法兰西第二帝国。路易拿破仑称帝后,将专制独裁统治发挥得淋漓尽致,所谓的国家机构不过是执行他意志的工具。此外,他还发动了多场战争,虽然到1870年,法国已成为第二大殖民帝国,但对墨西哥远征的失败使其遭受了重大打击,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使得帝国国内矛盾重重,反对派力量迅速壮大。为了摆脱困境,路易拿破仑决定孤注一掷,对普鲁士开战。
  普法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权问题成为普法战争的导火索,1870年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刚一宣战,训练有素的普军很快投入战场、,法国却反应缓慢,调动混乱,最终法军在色当被普军大败,路易拿破仑被俘。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统治法国18年的第二帝国宣告崩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970年9月4日,推翻第二帝国后,临时政府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此时,普鲁士军已将巴黎重重包围。1871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预备和约,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大片领土,并赔款50亿法郎。丧权辱国的条约引起巴黎人民的不满,梯也尔调兵进入巴黎,最终引发了巴黎人民的起义,梯也尔政府见状急忙逃亡凡尔赛。1871年3月28日,由各区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巴黎公社正式宣布成立。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夺得了政权。但由于其内部的派别分裂以及组织的不成熟,当位于凡尔赛的梯也尔政府反攻巴黎时,尽管他们与巴黎人民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巴黎保卫战,最终仍然难逃失败的命运。1971年5月28日,凡尔赛军占领巴黎,巴黎公社宣告失败。
  共和制确立:梯也尔政府回到巴黎,保皇党与共和派针对实施君主制还是共和制的问题发生了分歧,几经波折,共和国最终在法国得到了确立。
  巴尔扎克(1799年-1850年):若论对社会现实入木三分的刻画,法国文学史上无人能敌巴尔扎克。1933年,《欧也尼葛朗台》的发表使其名声大噪,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从那时起,巴尔扎克便萌发了将自己的全部作品组成一个庞大有机整体的念头,使其成为一个时代的历史见证,这就是后来的《人间喜剧》。巴尔扎克影响巨大,《人间喜剧》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生动地展示了一幅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画卷。1850年8月18日,巴尔扎克因病去世,雨果、大仲马等人冒雨送葬。
  司汤达(1783年—1842年):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红与黑》。《红与黑》在心理分析方面的挖掘之深,以至于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司汤达也因此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莫奈:印象派大师(印象画派是19世纪后半叶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它的出现宣告了现代艺术的开端)。莫奈年轻时经济上较为贫困,直到19世纪80年代后,印象画派逐渐受到关注,他的生活才渐渐好转。从1883年起,他定居于巴黎市郊,除了外出旅行,就是心无旁骛地作画。他一生迷醉于光和影的描绘。1926年,在完成《睡莲》这幅巨作的第二天,他永远地告别了人世。在《睡莲》的世界里,莫奈对于光和影的追求,达到了极点,时间仿佛在画家的笔下停滞,剩下的,是无限的流动感和诗意。(读莫奈的时候,有一种深深的感动,人的一生,如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事物,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雨果(1802年-1885年):浪漫主义运动领袖,没有人会质疑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堪称19世纪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也奠定了雨果一代浪漫主义文学宗师的地位。此外,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高度结合的《悲惨世界》也是其享誉文坛的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创作的同时,雨果在革命的风潮中渐渐成为坚定的共和主义者,为了他的政治理念奔走呼号。1885年,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
  乔治桑(1804年-1876年):著名作家。1832年,成名作《安蒂亚娜》出版,甚至有评论家将其与司汤达的《红与黑》相媲美。乔治桑在那个认为女性的天职是呆在家里生儿育女的时代,就常常男装打扮、剪短发、叼着烟斗、穿着长裤频繁进出文学沙龙,她对外界的流言蜚语从不在乎,只是执着地走自己的路。她的作品对女性的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注,她的思想酝酿着女权主义的萌芽。乔治桑与丈夫离婚后就没有再婚,但一直没有断过情人,她忠诚的是爱情而不是婚姻。值得一提的是,在其长长的一串情人名单中,缪塞和肖邦也名列其中,二者一个是伟大的天才诗人,一个是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乔治桑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福楼拜(1821年-1880年):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的失望和批判,代表作《包法利夫人》。福楼拜的作品用词准确精炼、铿锵有力,是法国文学史上难得的模范之作,他本人也被工人为语言艺术大师。
  大仲马与小仲马:大仲马的成名起源于其所创作的剧本,但给他带来巨大财富的却是他创作的一系列小说。虽然这其中很多作品完全是为了稿酬的应付之作,但其代表作《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玛戈王后》等还是广受欢迎。大仲马和巴尔扎克都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类型,所以常常被债主追着跑。大仲马曾用《基督山伯爵》给他带来的稿酬建起一座富丽堂皇的基督山城堡,但不出几年工夫,他就把财富挥霍一空,不得不转卖城堡。小仲马是大仲马的私生子,他虽深受父亲宠爱,但“私生子”的身份使他对父亲始终怀有不满。小仲马根据自己的爱情经历写成了长篇小说《茶花女》,当改成剧本在巴黎公演时,轰动了整个巴黎。
  高更(1848年-1903年):著名画家。原是一名成功的股票投资人,但因为对绘画的热爱,弃商从画。高更在做投资时,收入颇丰,家庭稳定,但在专职绘画后,难以糊口,家庭也因此产生了矛盾,于是高更逃到了布列塔尼的阿旺桥。在那里,高更开始摆脱印象派的影响,画出了里程碑式的作品《布道后的幻象》。1888年,应梵高之邀,高更前往阿尔,结果相处不到3个月,梵高在癫狂中割掉耳朵,高更则匆匆离开。
  罗丹(1840年-1917年):现代雕刻艺术之父,西方传统雕刻艺术的集大成者,古典主义时代的最后一位雕刻家,也是现代主义时代的第一位雕刻家,被誉为继米开朗基罗之后欧洲最伟大的人像雕塑家。代表作品《青铜时代》、《地狱之门》、《沉思》等。
  埃菲尔铁塔:坐落于巴黎塞纳河畔的埃菲尔铁塔,是法国政府为了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建的,以设计师的名字命名。建成之初,人们认为这个丑陋巨大的怪物破坏了巴黎的建筑艺术风格,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铁塔在无线电通讯联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才渐渐接受。而现在,埃菲尔铁塔已经成为巴黎,甚至法国的标志。
  8、一战与二战
  对德复仇:普法战争的战败以及随后签订的耻辱条约让法国人如鲠在喉,此后的法德关系一直十分紧张。进入19世纪90年代,法国主动向英国和俄国示好,又使原与德国站在一条战线上的意大利承诺保持中立。从20世纪10年代开始,法国积极扩军备战,等待着对德复仇。
  一战: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8月,战争爆发,协约国(法俄英为主)和同盟国(德奥意为主)开始了长达四年的世界大战。战争开始,法军初战失利,德军气势汹汹直取巴黎。眼看着普法战争的悲剧又要重演,法军统帅霞飞重整旗鼓,调整策略,在马恩河发起反攻,取得胜利。马恩河战役的胜利挫败了德军的速胜计划,西线自此转入持久的阵地战阶段。1915年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战争重心转到东线,法德两军士兵主要任务就是挥动铁锨挖壕沟。同年,意大利退出同盟国,向奥匈帝国宣战,胜利的天平逐渐向协约国一方倾斜。1916年初,战争重心再次转到西线,两军之间发生了持续10个月之久、双方伤亡达到100万人的凡尔登战役,但战事依旧胶着。1917年,美国参战。1918年,9月,法英美联军发动总攻,德国兴登堡防线全面崩溃,同盟国成员陆续投降,一战结束。战后举行的巴黎和会由法英美“三巨头”主持。法国将《凡尔赛和约》的签约地点选在了凡尔赛宫镜厅,因为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就是在那里宣布成立帝国的,48年后,法国终于报了一箭之仇。
  二战:法国在一战后政局一直不稳,再加上始于美国的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使得法国国内矛盾重重,从而令法国的对德政策也从强硬走向绥靖。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多次向法国试探挑衅,而法国均以妥协回应,这大大助长了德国的气焰,也令与法国的结盟国家纷纷另寻出路。1937年,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1939年,德国向波兰发动闪电战,二战爆发。战争伊始,法军躲在马奇诺防线后方,国内一片歌舞升平。直到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取道比利时进占法国北部,法国人才知道大难临头了,而马奇诺防线也从此沦为笑柄。随后,法国政府在德国和意大利的夹击下,停战投降,几近亡国。
  戴高乐:1940年6月,法国政府投降后,戴高乐前往伦敦,在那里,他发表了《告法国人民书》,第一个举起了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地旗帜,建立自由法国。此后,他组织海外和国内的抵抗力量,领导法国人为了国家的解放而奋斗。1944年,戴高乐组织法国抗德力量协从盟军作战,6月6日,英美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摧毁了德国苦心经营的大西洋壁垒,开辟了第二战场,法国国内抗德力量迅速投入战斗,起义席卷了全国。8月,驻守巴黎的德军投降,戴高乐回到巴黎,受到了法国人民的热烈欢迎。1945年,德军被迫投降,5月8日,在柏林正式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法国宣告全线解放。
  9、战后的法国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战后,戴高乐出任总理,但受到其他三个政党的钳制,他提出的多个议案皆被议会否决。1946年1月,戴高乐宣布辞职。12月24日,由人民共和党和社会党联合提出的宪法实施生效,标志着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正式成立。
  印支战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殖民大国,战后,海外殖民地纷纷要求独立。其中,由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组成的印支联邦是法国的归并国之一,1945年,在胡志明的领导下,越南成立了民主共和国。1946年,法军大举进犯越南,屠杀越南军民。越南人民奋勇抵抗,在奠边府战役中歼灭法军有生力量,迫使法军投降。1954年,法国签署了在印支联邦恢复和平的《日内瓦宣言》,终于从印支战争中抽身而出。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刚从印支泥潭中抽身而出,法国政府又受到阿尔及利亚要求独立地挑战。几任内阁都因阿尔及利亚问题倒台,危急之中,戴高乐重出江湖,宣布组阁,并被授予修宪权。于是,戴高乐上台便着手修改宪法,1958年10月4日,新宪法生效,标志着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结束、第五共和国诞生。戴高乐也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
  五月风暴(1968年):戴高乐复出后,顺利解决了阿尔及利亚问题,发展经济,与美国争夺国际事务控制权,1960年研制出原子弹,极大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威望和地位。为了加强总统权力,戴高乐推动通过了由普选直接选出总统的宪法修正案,且在1965年任期届满后通过普选再次当选总统。但连任后,由于经济危机冲击,人民开始对政府不满。1968年5月,始于大学生罢课游行最终扩大到全国工人总罢工的五月风暴动摇了戴高乐的统治根基,1969年,戴高乐辞去总统职务。1970年,戴高乐去世,巴黎市议会将凯旋门所在的星形广场改名为戴高乐广场,以纪念这位伟人。
  蓬皮杜(1969年-1974年):曾是戴高乐的左膀右臂,1958年戴高乐东山再起后,他担任总理一职,成为首位既非议员又非部长出身的总理。但后来因为“五月风暴”的处理方式出现分歧,二人关系逐渐破裂。1969年,蓬皮杜在总统选举中获胜。上台后,他对内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改善人民生活,对外倾向于用更温和的外交手段维护法国的国际地位。1973年,蓬皮杜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此外,他对文化建设也十分关注,坐落于巴黎市中心的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就是他的文化政策下的一个产物,已成为巴黎著名的标志物之一。
  密特朗(1981年-1995年):法国社会党领袖,1981年第三次竞选总统(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败于戴高乐和德斯坦手下),成功当选。密特朗当政期间,因未能挽救法国衰落的经济,导致在国民议会选举时右翼力量掌控了议会,由右翼代表人物、巴黎市长希拉克受命组阁,于是出现了左翼政府和右翼议会“左右共治”的政治奇观。密特朗在处理国内经济问题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他推行的外交政策有很强的务实性,维护和巩固了法国的大国地位。
  香奈儿:无论是时装还是处世态度,她都堪称女性典范。香奈儿从小在孤儿院长大,随后在镇里的服装店当裁缝。1910年,香奈儿邂逅了年轻英俊的英国实业家卡保,但卡保无法摆脱世俗偏见,娶一位出身贫贱的女子,这件事使得香奈儿意识到,她不能成为男人的附庸。于是,从那时开始,香奈儿在巴黎开设了一间女帽店,开始了自己事业。随后,香奈儿又设计出将女性从繁缛的长裙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服装款式,风靡法国。除此之外,她还开发其他女性产品,其中以香奈儿5号香水最为著名。香奈儿的盛名,不仅仅是因为她获得了世俗眼光中的成功,更是因为她代表了现代女性的特质:美丽、独立、坚强。
  萨特与波伏娃:心灵密友、终身伴侣。萨特19岁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读哲学,随后在柏林法兰西学院进修时接触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1943年,萨特的哲学巨著《存在与虚无》出版,宣告了存在主义的成熟,也奠定了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而他将存在主义融入文学中,形成了存在主义文学。1964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萨特诺贝尔文学奖,但他以“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为由拒绝了。波伏娃曾是萨特的学生,是女性主义者,代表作《女客人》、《第二性》,她与萨特被称为自由的情侣,二人一直未结婚,没有取得所谓世俗的认可,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相伴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