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永远回归大自然 2016-11-02


桂枝汤是《伤寒论》开宗明义第一方,被誉为
群方之冠。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取桂枝汤之意加减化裁的系列方剂计有26首。传说桂枝汤是商代大臣伊尹配制的,由张仲景收入《伤寒论》中。伊尹曾是一位高明的厨师,他总结前人运用本草治病的经验,结合烹调技术创制了许多汤方,桂枝汤就是用辛香调味料创制的。其中的桂、姜、枣至今仍是我们厨房里的常用调料。

经典配方: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推荐处方:

  桂枝15g    白芍15g   炙甘草10g  生姜15g   红枣20g

方义分析

l      桂姜辛甘化阳,辛温散寒,解表祛邪。芍草枣酸甘化阴,芍药养血敛汗,和营,加甘草大枣, 酸甘化阴养营阴营血。酸甘相调,营卫相调。调和 脾胃,营卫。

l       “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凡中风伤寒杂病,脉弱汗自出 而表不解者,咸得而补之-柯韵伯。

l      外证得之, 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经典方证: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伤寒论》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仲景用桂枝汤

·        治太阳中风

·        太阳表症兼里实热

·         太阳病兼里虚寒

·        太阳病,汗下后,正气受挫,表症仍在

·         非外感性营卫失和

·         阳明中风,阳明经表证的证候类型。

·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

·        霍乱止而身痛不休者

药证、方证、方证相应

药证是中医临床用药的指征和证据,也称为药物主治,如桂枝的主治及桂枝证。药证来源于中华民族几千年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来自几千年的实践,具有实证性,是客观的、具体的。

类方:不类经而类方。徐灵胎《伤寒论类方》、左季云的《伤寒论类方汇参》、日本吉益东洞《类聚方》。

每类方剂都是一个家族,有一味或几味主要药物为中心、具有相同功效的方剂群体。如桂枝类方,由桂枝为主要组成的,包括桂枝汤、小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芍药汤等。

药证和方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要素;药证相应、方证相应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桂枝药证

桂枝是樟可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东及广西,具有特殊芳香,味微甜而带辛辣。桂枝的应用范围很广,《伤寒论》113方中有44方用桂枝。

《神农本草经》之牡桂

    味辛温。
     
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名医曰:生南海。
     
案说文云:桂,江南木,百药之长,梫桂也;南山经云:招摇之山多桂;郭璞云:桂,叶似枇杷,长二尺余,广数寸,味辛,白花,丛生山峰,冬夏常青,间无杂木;尔雅云:梫,木桂;郭璞云:今人呼桂皮厚者,为木桂,及单名桂者,是也,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

桂枝药证:主治气上冲

所谓气上冲,是一种以胸腹部的明显上冲感、搏动感为特征的自我感觉。其组成有二:一是上冲感,气从上腹上冲胸,病人的咽喉、胸膺部、腹部有突发性的气窒感,胀痛感,甚至呼吸困难、喘促、心悸、出冷汗、惊恐、烦躁乃至晕厥。二是搏动感,自觉心悸、按压后舒适;或病人全身出现搏动感或感觉到明显的腹脐部的跳动感。桂枝证与出汗、惊恐、腹痛、有关。

古代是部分桂枝和肉桂的,一般的应用习惯是:轻症小病可用桂枝,重症大病必用肉桂。如桂枝多用于外感风寒、身体疼痛等,而肉桂多用于治疗肢冷脉微,脐腹冷痛、心悸喘促、戴阳厥脱等。肉桂所主治的大多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比较严重的疾病,张仲景所用的桂枝主要是肉桂。

桂枝体质:体型偏瘦,皮肤白,文理较细,少油光,肌表湿润;腹壁薄而无力,腹部多扁平,腹肌比较紧张;唇淡红或暗;(文弱书生,林黛玉)

桂枝舌:舌质淡红或暗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如果舌红坚老,或舌苔厚腻焦黄或舌质红绛无苔者,则桂枝一般不宜使用。

桂枝证的脉象:以虚缓为多见。常浮大,轻按即得,按之软弱,脉多缓或迟。

桂枝汤是古代的强壮方和疲劳恢复方、经典的调和营卫方,适用于以恶风自汗、腹痛时作、脐腹易悸、体瘦脉弱为特征的疾病和虚弱体质的调理。

适用人群:

1、体白瘦:体型偏瘦,皮肤白皙而细腻比较湿润,胸腹扁薄,腹直肌紧张。

2、舌暗淡:舌质淡红或暗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或干腻。

3、脉虚缓:脉多虚缓,轻取即得,重按无力,一般脉律不快。

4、易汗出悸动:出汗,汗后不舒服;心胸及脐腹部易悸动感,易头晕;体力低下,易疲劳;易腹痛阵发;对寒冷、疼痛敏感;

5、诱因:体质的形成大多与各种应激刺激有关;禀赋不足,年高体衰,平素多病者比较容易出现。

适用疾病:

1、以多汗恶风为表现的病证,如产后或术后的自汗;

2、以发热、自汗为表现的疾病,如感冒发热、持续性发热、手术后的吸收热等。

3、以对寒冷过敏、分泌物清稀为表现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

4、以腹痛为表现的疾病:如过敏性紫癜、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5、以心悸、头晕、脉弱为表现的疾病,如低血压、神经性晕厥、心脏病等。

6、以皮损不红、局部暗淡为表现的疾病,如荨麻疹、皮炎。

加减与合方:

1、胸满腹胀、咳喘、咳痰者,加厚朴、杏仁;

2、便秘腹痛,白芍加倍或再加制大黄;

3、自汗、盗汗、黄汗浮肿者,加黄芪;

4、汗多、食欲不振、脉沉迟者,加人参;

5、胸腹部的搏动感明显者,加龙骨、牡蛎;

注意事项:

 1、桂枝汤的加味不宜过多;方中宜桂枝不宜肉桂,生姜虽可以干姜替代,但没有生姜效佳;

2、肥胖之人,或发热恶寒无汗者,或发热烦躁、口渴引饮、舌红苔干或黄腻者,或出血病证、凝血障碍者,当忌用或慎用。

桂枝汤病案分析:

案一(自汗)、李某某,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十余剂无效。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辨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为疏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2剂.服药后,吸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愈。 
按语: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之证,乃营卫不和也。营卫,即人体之阴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若营卫不和,阴阳相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卫阳不固营阴则汗出。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刘渡舟医案

案二(高热)、张某某,女,15岁。发热半年余,体温高达40℃,多方治疗无效,且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舌淡苔黄,发热恶风,脉见浮缓,时有汗出,诊为中风证未罢,营卫失和,用桂枝汤3剂,如法服用而痊愈。
按语:发热虽高.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自无里证。但见恶风、汗出、脉来浮缓,表证备焉。乃卫气外浮而发热,与桂枝汤济营调卫,中病即愈。(岳美中医案)

案三(荨麻疹)、一男性患者,60岁,患荨麻疹,搔痒钻心,数月不愈。切其脉浮而缓,并见汗出恶风,舌苔薄白而润。证属风邪稽留肌膜,营卫不和,因发为风疹。治宜法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3剂。服药后吸热稀粥,温覆取汗,则疹消痒止。 
按语:痒者,阳也,风为阳邪,侵于肌肤,稽留不去而作痒疹。同时,风中令营卫不和,则汗出恶风,脉浮而缓,诸症迭现。故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是不治疹止痒而疹自消、痒自止也。 刘渡舟医案

案四(畏寒)、骆某,男,50岁,19718月某日初诊。时届盛暑仍着棉衣棉裤,据云极畏风寒,自汗时时,越出汗越畏风,脱去棉衣即感风吹透骨,遍身冷汗,因而虽盛暑亦不敢脱去棉衣,深以为苦。其人乎素纳食少,乏力倦怠。我诊为正气虚弱,营卫失调。予桂枝汤5剂。 五天后来诊,已不畏风,能骑自行车来,且已脱去棉衣改穿夹衣,汗也减少,瞩再服3剂,痊愈。
按语;营卫不和之证。卫不外因,则营不内守而汗出;汗出既多,卫阳随之外越,分肉无阳,必又畏恶风寒。与桂枝汤益营和卫,两相兼顾。(祝诺予医案

案五、(阳虚盗汗案)

患者王XX,女性,77岁,20160610日入院(病案号:97707)

主诉:盗汗1周余。

患者既往有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史,20144月在我科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此次于劳累后出现盗汗1周余,伴腹泻2日。

刻下:盗汗,量大湿衣,恶风,背部畏寒,神疲乏力,大便稀溏,日4-5次,腹不痛,手足心不热,夜寐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辩证:阳虚不固,营卫失和。

处方: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煅龙牡各30g先煎  制附片10g黄芪30g  炒白术20g  防风10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服上方3剂后盗汗明显减少,大便正常,夜寐好转,继服3剂,诸症消失。

:张景岳云:'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曹颖甫《经方实验录》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阳虚盗汗一案。本案证见盗汗外伴有畏寒、便溏,脉沉细,证属阳虚无疑。所用方药包含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附子汤、玉屏风散,有益气温阳,调和营卫,固表止汗之功效,药证相符,故疗效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