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2011年12月1日开始带着小石头学习英语的童话故事的,那时候小石头是四岁十个月,基本上是一个星期读一个故事,那时候并不知道有原典法,只是觉得学习英语就应该这样学,先听上几遍,再一句一句跟读,多读几遍,然后把意思讲给他听,再然后就经常听,基本一个故事读完一个星期就已经很明白了,任何时候拿出来听,都会很熟悉情节。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带着小石头读完了 1.The princess and the pea(豌豆公主) 2.The ugly duckling(丑小鸭) 3.The Gingerbread Boy(姜饼男孩) 4.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金凤花和三只熊) 5.Henny-Penny(母鸡潘丽) 6.A Strong Donkey(一头强壮的驴) 7.An Eagle and an Arrow(老鹰和箭) 8.Anne Sullivan and Helen Keller(安妮苏里文和海伦凯勒) 9.Hooray for the tooth fairy(牙齿小仙女万岁) 10.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蟋蟀和蚂蚁) 11.The beggar who became the president(成为总统的乞丐) 12.One fall day(秋季的一天) 13.The favorite toys(最喜爱的玩具) 14.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15.The three little pigs (三只小猪) 16.The golden fish(渔夫和金鱼) 17.The snow child(雪孩子) 18.Rabbit and hare divide an apple(兔子和野兔分苹果) 19.The birth of a king(一个国王的诞生) 20.The boy who cried wolf(狼来了)
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小石头九岁两个月 这周一是清明节,没有上学,所以也不用早起,上午学了语文,下午去游泳. 周二5点起学语文,中午放学,因为昨天游泳了,所以下午又学了语文,学完了我和小石头一起把车洗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又省钱,又锻炼身体,还洗得更干净,现在天暖了,今后都可以自己动手洗车了.洗完车回来,读了一章<科学读本>,本来应该读三章的,但刚读完一章,小朋友在楼底下一召唤,小石头就一阵风一样跑下楼去玩儿了. 周三早起学语文,下午学校爱突破外教课. 昨天,早起语文,下午放学,我带他去十一学校看了一场高一学生自导自演的话剧<一场毛利婚礼>,参观了美丽的校园,感受到了这里的学生多才多艺,快乐进取.回家晚了,就洗了个澡睡了,今早5点起来也没学语文,做完了作业,还有时间,就安安静静听了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小石头九岁两个月 盘点这两个星期,美术两次(共4小时),游泳两次(共2小时),语文早读5次(共5小时), 我问小石头,为什么一无聊了就听《小屁孩儿》,这套书已经听了太多遍,为什么还是要听呢?小石头说:因为家里有《小屁孩儿》的书,有书的就想多听几遍。我说:那你要不要
把英语引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小石头快满8岁了,上二年级,做了阶段性总结吧。6岁之前我也带着儿子学了两年英语,但那两年思想上也不太重视,也不知道学习的路径和方向,唯一的好处就是养成了每天听读英语的习惯,把听读英语变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培养了孩子听音跟读的能力,除此以外,就没什么可说的了。6岁之前,小石头只会一些水果,动物,颜色,身体部位,生活用品,学习用具等等一些单词,连How are you? 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认字方面更是大字不识一个。真正的学习是从6岁开始的,我用了一套培生分级故事,用了一年的时间,从3级开始听读完了12级,一共124本书75000字左右。然后开始一本一本地听读初级章节小说《神奇树屋》,现在听读了30多本,共20万字左右。听读分级故事那一年,儿子看了两部英文动画片《粉红小猪》和《神奇校车》看了一遍明白了大概意思,就是无数遍的听音频,这个我没管过,他自己爱听的。听读《树屋》这一年看了《好奇猴》《可怕的亨利》《忍者神龟》等动画片,其中《可怕的亨利》转成音频一直在听。 现在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做的。 4岁时,我们一起听读了一本《和妈妈一起学英文》。这本书30课,每课6个单词,一个重点句型,三个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对话。每课我们都先听一个星期,每天听一遍5分钟,第二个星期听熟了就可以跟着读了,每天跟音频读一遍,第三个星期就都会了,可以自己指着图片读了,每天自己指图读一遍,读完一个星期,这课就算过了,继续学下一课。后来我们就每天自己指图读一遍旧课,跟读一遍正在学的课,听一遍下周要学的课,每天15分钟。这本30课的书,我们学了10个月。之后,我就找了一些《豌豆公主》《丑小鸭》《三只小猪》《白雪公主》之类的英文童话故事,让儿子听然后跟读,两个星期一个故事。因为童话故事都是儿子中文明白的,所以只知道个大概情节,不明白每句和每个词的意思,只练成了个学舌的鹦鹉。学了20个童话,就到6岁了,开始利用分级故事让儿子学习认字。每本书,先听明白了,跟读几遍就几乎背下来了,然后自己指着字读一遍就算过。分级读物最大的好处就是每一级里的单词在这一级里反复出现,读第一本时还不认识,读第四本时就能认得出来了,读完第16本时这些单词就完全认得了。并且每一级往上升时难度都不太大,逐级向上升相对容易。读完了12级,虽然认得一些字了,但还谈不上见字能读,还需要好好巩固这些词汇。于是就开始听读《神奇树屋》,其中的进步也是看得见的。比如读前8本的时候,每本书都需要跟读两三遍才能自己看书读,而且读得很嗑巴。读中间8本的时候,情况就好多了,只需要跟读一遍,基本就能自己读了,但读得还是不太好。读后面8本的时候,跟读一遍,读得比较流利了。最后8本不再一句一句跟读,只要听几遍就能自己读了。说明认字情况是越来越好的。 最后,我想谈一谈我的感悟。 一、 在真正的读书认字之前,一定要充分地听。 曹文老师的一篇文章里说:阅读要分5个阶段:只听不读,边听边读,不听就能读,读完能说,读完能写。深深以为,这就是真理。可以说,儿子4至6岁这两年,虽然没有学到什么具体的英语知识,但养成了每天听读的习惯,练就了很好的听音辨音能力,为后面两年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听力基础。当然,如果我能早一点了解学习英语的规律,我会选择在这两年中,学一学英文儿歌,看听一些英文动画片,这样既提高了听力能力,又掌握了一定量的听力词汇,会比我当初的做法效果好不止一倍。6岁后的这两年,就是我们边听边读的两年,阅读量像雪球一样在滚,第一年读了75000字,第二年读了20万字,如果第三年突破了100万字,是不是就可以进入到阅读的第三阶段了呢?非常期待啊。 二、 听动画音频是练习听力的非常好的方式。 小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而且喜欢反复看,但为了保护眼睛,又不能多看,所以只好去听了。儿童动画片的情节生动,语言简单,量也少,听起来非常有画面感,容易理解,在反反复复听的过程中,听懂的地方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习得了很多词汇和地道的语言。有一次,我问儿子,语文的阅读表怎么还没发下来,儿子说:“It’ll take ages.”还有一次爬山,儿子说:“My energy runs out.”这些语言非常地道,课本里是学不来的,如果是我,我大概只会说”It’ll take a long time.” ”I’m tired.”但是小孩子们在动画片里,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习得了真实的地道的表达。 三、 学好英语首先要靠大量的输入,大量地听读,这个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需要坚持,需要养成习惯,需要把英语引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不要把英语当作学习来对待,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来面对将会更加轻松,愉快。你会坚持刷牙,洗脸,吃早饭吗?不必,因为刷牙,洗脸,吃早饭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必坚持。每天听一听,读一读英文故事就是我家的生活方式。当然,最初养成习惯,形成这样的生活方式时不可以太难,也不要量大,我家就是从每天5分钟开始做起的,现在呢,每天早晚听的时间加起来两三个小时,读的时间也在半小时至两小时之间。这样长的时间接触英语,日积月累下去,学不好英语应该是不可能的。 最后我要说,英语书非常好看,英语故事非常好听,英语的动画也比国产动画好了不知多少倍,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把英语引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绝对是值得的。学习英语决非痛苦而是享受,生活因有了英语相伴而更加精彩, 你值得拥有。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小石头九岁 这一个星期都在过年,先去爷爷奶奶家,初二又去了姥姥姥爷家,今天刚刚回北京,这一个星期,只坚持了一件事,就是每天的口算,其他功课都没做,音频倒是每天都听,《纳尼亚传奇》共7本,约33.5小时,只听了2本就停了,改听《驯龙记》了,今天听完了第5本。《驯龙记》共11本,约44.5小时音频。中午到家,下午学了两课数学《举一反三》,学了语文第13课。寒假前,我买了一套英文版的《驯龙记》,当时小石头还没喜欢上阅读,我就把它们借给朋友了,今天小石头很懊恼地说:“妈妈,你为什么把《驯龙记》借出去了啊,我现在真的很想看啊!”我心想:这样也好,想看看不了的饥饿感,可以增强阅读兴趣,寒假时先听着,开学再看。 2016年2月20日 星期六 小石头九岁 这个星期学了两三次数学,学了一两次语文,其他时间都是各种玩儿。不知道为什么,时间很快过去,学业任务总是完不成,和年前的高效完全没法比:(因为玩儿的时间多,所以边玩儿边听,把《驯龙记》共11本听完了,又花了两三天把《奇怪的学校》15本(音频长度12.5小时)听完了,今天开始听达尔的书12本(音频长度28.5小时)。 今天小石头读完了《Magic Tree House》30《Haunted Castle On Hallow's Eve》第十一,十二,十三章。这本终于读完了,拖拖拉拉读了二个星期,这效率实在是令人无语。完成了4页练习册。看了两集《忍者神龟》。 今天小石头给我讲了竹子故事。说竹子在很长的时间里,地面上的部分长得很慢,一直在发展地里面的根部,等根部长好了,地面上的竹子会突然长得非常非常快,竹子的根长得越深,地面上的竹子就会长得越快,长得越高。然后,小石头又说,建大高楼也是一样的,越高的高楼,就需要越深的地基。我顺着小石头的话,谈起了我们的英语学习,谈到小学时期与中学时期就像竹子和高楼一样,小学时期表面上慢一些没有关系,一定要充分地发展根系和打好地基,把时间和精力真正用在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和习惯养成上,而不是用在学习具体知识上。小学的六年真的很重要,可惜,小学时期培养得好与不好都在地底下,表面上很难看得出来,只有到了中学才会显现,显现出来时后悔已然来不及了。 今天小石头学习的是培生三级的《Frisky and the ducks》(Frisky 和小猫)。听了五遍,跟读讲解一遍,跟读三遍,自己读了两遍,玩了几遍这本书的单词游戏。今天听讲了《Mummies in the morning》(树屋3木乃伊之谜)的第一章。 今天我看了李笑来的《人人都能用英语》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我们口语无法进步的原因不在于“不知道怎么说”而在于“不知道说什么”。这是他通过亲身经历而改变看法,有所领悟。我想想也的确是这样,想要成为聊天高手,平时要积累素材,也就是说多写作,把想要说的话写下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用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才不会尴尬地Hi,how are you? Good bye!我试着用英文把今天的感受写了一篇日记,发现这的确是一个使用英语的好方法,当我想要表达一个意思又不知道怎么说更好时,把中文输入金山词霸的句库,会查出很多个地道的句子供我选择,然后我就选一个我认为最合适的表达法,下次再想说这句话就知道该怎么说了,而且我发现没用英文写作之前以为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一旦试着写了,觉得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难,因为毕竟是写给自己看的,没有压力,又有所思所想的内容可写,又有方便的查寻工具,不一会儿就写了七八百字。我想我会坚持写下去,第一次感受到使用英语的乐趣,写日记就好像在和一个老外在用英语聊天。昨天我才刚刚在群里发了这样一段笑话:国内很多学英语的朋友,就好像一个苦苦练了10年武功的大侠,“十年磨一剑,双刃未曾试”。没想到今天就想到了方法,避免了这样的命运。 然后,2012年7月的一天,我在网上发现了原典学习法,我是在第一时间就对这个方法感到信服的,因为我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虽然自己是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十多年来也一直从事少儿英语教育工作,在第一次想要教小石头英语时,居然听不懂最简单的童话故事《豌豆公主》,我的听力,是完完全全陪小石头读童话故事培养起来的,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才觉得走上了英语学习的快车道。小石头的收获有多少我不得而知,但我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我感觉到了英语前所未有的清晰,优美。聆听英语,就是在享受。学习了原典学习法,我觉得自己在理论上又上了一个大台阶,看了众多典爸典妈的分享,我又觉得自己也应该建造一座大楼,见证我和小石头共同的成长,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交流,学习进步。 小石头五岁半了,9月3日开学上学前班之后,我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就决定了,要把原典法好好的在自己身上实践,这样,也可以更好的在小石头身上应用。去年的暑假,我一个美国回来的朋友对我说:“你好好学学《走遍美国》吧,真实的美国生活,就和《走遍美国》里的一模一样。”受到她的激励,我去西单图书大厦购买了两书6DVD的盒装《走遍美国》,决心要在第二年暑假她再回北京的时候让她看看我的学习成果。谁知,《走遍美国》的内容虽然简单,但语速很快,并不是那么好学的。结果,一年过去了,她今年暑假回北京来看我的时候,我的《走遍美国》学完了第一课和第二课的第二章。这几天,小石头上学后,我回到家,用原典法,先聆听三遍,再自己读一遍,完成每课习题,最后看一遍本课视频当作奖励和享受。居然几天时间就学完了9课书,按照这个速度,我可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26课的学习了,真是不可思议。这一切都是因为带小石头听读童话故事的九个月里,我的听力有了很大改善,现在又用原典法,这样科学有效的方法学习,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啊。谁要是再对原典法有所怀疑或是无法坚持,那就先耐着性子,让自己认真地聆听一段时间 ,把耳朵打通,再继续学习吧,一定会像我一样,感到自由,学习就像飞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