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骈: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烟雨朦胧胧 2016-11-02

  高骈,字千里,晚唐名将、诗人。高骈出生禁军世家,曾历任五镇节度使,军功极大。后期,高骈因沉迷方术,乃至癫狂,后为部将所杀

  唐咸通七年(866),高骈坐镇安南(今越南),重创交趾(今越南北部)叛军,大败蛮军20余万。叛军南诏军和当地蛮兵3万人被杀,两个部落共一万七千人集体投降,折腾了近十年的安南叛乱终于被镇压了下去。据《资治通鉴》记载:“骈筑安南城,周三千步,造屋四十馀万间……自安南至邕、广,海路多潜石覆舟,静海节度使高骈募工凿之,漕运无滞。”

  唐僖宗登基,高骈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乾符元年(874),南诏军进犯黎州(今四川汉源),逼近成都。次年,唐王朝以高骈为剑南西川节度。于是,高骈再度驰骋西南“制置蛮事”。

  就在大渡河边,高骈愤怒地撕毁了前任签下的耻辱的城下之盟,大开杀戒,很快平息了战争。

  可是,这趟出镇西南,却没有给高骈捞得好名声。据说,高骈不信任蜀军,出征前总要装神弄鬼一番。高骈点燃纸人纸马,“撒豆成兵”,口中念念有词,说蜀中士兵生性怯懦,需请九天玄女神笔相助。此举使得士兵大为不满。更重要的是,高骈一到四川,就下令停止给“突将”(突击队)发放军饷,忍无可忍的士兵终于反叛。高骈见此情况,藏在厕所,不敢出来,后经劝抚,方才平息骚乱。有这两件事,可见高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最起码是“情商不高”。

  惊魂未定的高骈,特作《锦城写望》:

  蜀江波影碧悠悠,四望烟花匝郡楼。

  不会人家多少锦,春来尽挂树梢头。

  诗歌写得意境优美,很轻松活泼,仿佛早就忘了那场不大不小的骚乱。可是,事实并非如此,高骈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转过头来,就找人算账了。《资治通鉴》记载:“高骈阴籍突将之名,使人夜掩捕之,围其家,挑墙坏户而入,老幼孕病,悉驱去杀之,婴儿或扑于阶,或击于柱,流血成渠,号哭震天,死者数千人。”这样一来,高骈在军队中的声望再也起不来了,这是他性格上的弱点,也是导致其最后悲剧下场的最重要的原因。

  当然,除了在军事上专制骄横外,在四川的几年,高骈还是为当地百姓办了许多实事的,这点不可否认。比如主持修复邛崃关被修复,建造大渡河防御工事,开垦沐源川,巩固成都城防,加强治安管理等等,蜀中社会经济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人们渐渐淡忘了高骈阴冷残暴的一面,加之高骈素有才华,有诗名。于是,有人便开始拍高骈的马屁,甚至杜撰了高骈与蜀中大才女、著名传奇女诗人薛涛的美丽故事。那么高骈的才气到底如何?一起看看他的这首《对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端坐窗前,见雪花飘落,来到我的房间。再看那些青青的竹子,早已如白玉般透体洁白。这个时候,最妙的是登上高楼远望,看那白雪盖住了人间一切险恶之路。

  此诗真可谓别具一格,“盖尽人间恶路歧”,白雪掩盖险恶,好别致的想象。因为心中有不平,因为身世有坎坷,方才有这种借自然之力量,横扫一切艰难险阻之愿望。

  还有这首《送春》:

  水浅鱼争跃,花深鸟竞啼。

  春光看欲尽,判却醉如泥。

  看尽春光,继而烂醉如泥。以这种方式送春,也是人生一种境界。暮春,总让敏感的文人雅士伤情,而在这里,却多了一份豪情,多了一份爽朗。

  蜀中趋于安定,可帝国最大的风雨,也来了。王仙之举事,后不久黄巢举兵响应。朝廷委以重任,高骈先后出任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使,后又升任淮南(今江苏扬州北部)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充都统、盐铁使,以镇压起义军和主管江淮财赋。乾符五年(878)正月,黄巢起义军攻占江陵。次年,高骈北上,抗击黄巢起义军。

  高骈派手下大将将领张璘、梁缵阻击黄巢起义军,黄巢不得不转由浙江南进广州。广明元年(880),黄巢北上,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击毙张璘。七月,黄巢自采石北上,渡过长江。

  此时,高骈手握十余万重兵,坐守扬州。众将士磨刀霍霍、摩拳擦掌,想要大展拳脚的时候,高骈却如一潭死水,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果断。或许是因为害怕起义军,或许是因为对朝廷不满。唐僖宗急调高骈勤王,高骈无动于衷,终于割据一方。高骈是大唐王朝最后一张王牌,此时此刻他见死不救,可谓伤了朝廷的心。因此,有人说,大唐王朝的覆灭,高骈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高骈以赫赫战功立起来的威名,毁于一旦。

  中和二年(882)初,无奈的唐僖宗任命王铎为中书令,充诸道行营都统。高骈闻知,嫉妒心起,作《闻河中王铎加都统》:“炼汞烧铅四十年,至今犹在药炉前。不知子晋缘何事,只学吹箫便得仙。”对王铎大加讽刺。

  后,黄巢起义军攻入关中,京师失守,唐僖宗仓皇出逃。在此之前,唐僖宗与高骈彻底决裂,高骈的职务被罢免,成了彻头彻尾的“乱臣贼子”。后来,直至长安收复,高骈一直袖手旁观,未出一兵一卒。

  失了朝廷的认可,高骈情绪非常低落,加之因对手下将士太过严苛,部下时有反叛,这些都让高骈焦头烂额。于是,一个叫吕用之的江湖术士趁虚而入,获得了高骈的“芳心”。高骈也从此逐渐堕落,不理军政,潜心于装神弄鬼。吕用之等人把持权力,整个古城扬州一片乌烟瘴气。

  吕用之等人的胡作非为,引起了军中将领的强烈不满。可是,没多久,心狠手辣的吕用之便向那些“异己之徒”举起了屠刀。长此以往,将帅离心,整个队伍离心离德,貌合神离,已经走到了瓦解的边缘。

  高骈手下有一将领毕师铎,此人之前为黄巢旧将,在越来越紧张的“白色恐怖”下,他不多不多了一个心眼,时刻防着吕用之等人。

  那么,这根导火线又是如何被点燃的呢?传说,毕师铎有一妾,长得如花似玉,被好色的吕用之看上了。碍于毕师铎在军中的威信,吕用之不敢放肆,只得趁着毕师铎外出,前来骚扰。后来,东窗事发,毕师铎方才下定决心反了。

  公元887年四月,毕师铎举兵反高,大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不断有高骈部将加入。毕师铎杀入扬州时,醉生梦死的高骈还在炼丹呢!得知高骈叛乱,慌乱之中的高骈急令手下秘密出城,向杨行密求救。关于这段历史,《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城中骇乱,用之分兵守,自督战……骈登延和阁,闻嚣甚,左右告之故,大惊,召用之问状,徐曰:‘师铎众思归,为门卫所轧,随已处置,不尔,烦玄女一符耳!’骈曰:‘吾觉尔之诞多矣,善自为之!’”高骈并不想与毕师铎刀兵相见,毕竟他们之间的误会应该还有化解的可能。然而,吕用之却孤注一掷,他知道这是他的最后一搏,不是对方死,就是自己亡。于是,高骈被彻底架空。

  结果可想而知,吕用之哪是毕师铎的对手?三下五除二,毕师铎攻入城中,主仆易位。这还不算完,因为吕用之等人还没死,日后必定再起祸患。没什么经验的毕师铎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也只能采取极端的手段。高骈,连同子侄共四十余人,全部被毕师铎活埋,一代名将终于把自己给葬送了。

  等杨行密赶回扬州时,高骈早已丢了性命。杨行密率三军,为高骈披麻戴孝,后发兵征讨,吕用之等术士被满门抄斩,毕师铎等人也被杀。至此,一场由高骈一手演绎的闹剧,无聊地收场了。

  最后,我们再看看高骈写得最好,最为后世称道的一首诗《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里,绿树成荫,白昼比一年中任何一个时节都要长。眼前这湾清澈的池塘里,倒映着亭台楼阁的身影。忽然,一份微风吹来,水晶帘晃动着;院里的架子上,开满了蔷薇花,清香随着风儿飘来,沁人心脾。

  很悠闲,很惬意,不像出自一介武夫之手,倒像是隐居多年的老农夫的杰作。很难想象,这时候的高骈,日后竟然会成为杀人狂魔,竟然会丧了心智,舍了国家,沉迷方术,误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本文标题:高骈: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