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检察官书评《公诉语言学》

 贾律师 2016-11-02



识别二维码可直接购买


书评

公诉语言学 公诉人技能提升全程指引
  
作者:张艳丽(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发表于《法制日报》


  如果将来大学在创建法律新学科时,征求司法人员意见的话,我一定推荐“公诉语言学”。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极其符合司法实践需求,预测会成为非常热门的法学学科。公诉语言学的诞生,依托语言学为其基础,结合公诉实务的特殊性,为法学学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1993年,法律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2002年,吴伟平博士的专著《语言与法律——司法领域的语言学研究》进一步传播了法律语言学研究动态。然而,作为法庭乃至整个刑事诉讼活动参与时间跨度最长、出现频率最高的检察官语言,尤其是最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法律的公诉人群体的公诉语言,国内的学术研究极少。2012年,作为一名从事公诉工作近三十年的资深公诉人和首届全国优秀公诉人,桑涛老师对公诉语言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形成其个人专著《公诉语言艺术与运用》,填补了公诉语言研究的空白。


  当前,全国检察机关在职公诉人员的数量超过20万人,执业律师的总数已达到29万余人,另外还有相当可观的法学院校师生,这么大数量的群体,都需要了解、掌握、研究公诉语言,从而为工作的更好开展打牢基础、创造条件。桑涛老师在《公诉语言艺术与运用》一书的基础上,对公诉语言学科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并形成了一部较为系统的专著《公诉语言学》。这部专著,无论是从丰富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开展公诉语言学学科建设方面,还是从公诉语言学的学习掌握与实践运用方面;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填补了我国公诉语言学科研究的空白。


  该书在法律语言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公诉语言在各个诉讼阶段的运用为主线,重点对刑事诉讼各个阶段公诉语言的语体特征、语用要求、语音、语调、语意、语美等进行分析论证,从而探索公诉语言的原理,提出公诉语言的运用策略。同时,结合公诉语言的特征与要求,根据实践需要,提炼了公诉语言训练的语料与方法,如:围绕口齿要求,提供绕口令训练;围绕语言的气势要求,提供朗诵训练资料;围绕法庭技能,提供辩论训练方法等。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编:基础篇,实务篇,修炼篇,赏析篇。这四编,是按照职业素养层级和实务水平递进而成,因此,作为读者,建议按照作者事先编好的目录进行阅读,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公诉语言,是公诉工作基础中的基础,是公诉活动中最最需要的“高精尖”品质。公诉语言的内涵极其丰富,其外延扩展到了体态、行为、气质等等诸多方面。如果说案件事实法律规定和法学理论是“弹药”,那么语言能力就是“枪”。案件事实、法律规定和法学理论只有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才具有“杀伤力”,才能发挥出好的“战斗”效果。


  《公诉语言学》一书,不仅能够为年轻公诉干警的成长提供一个执业参考,也能够为法官、律师熟悉公诉工作提供素材,为广大高校师生研究公诉业务、掌握公诉语言提供相关的资料。当下,公诉语言学的发展才刚刚开始,你不妨深入书中,体会公诉语言的奇妙,并在实务中对照践行,推进这一学科的深入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